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幼儿小学化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幼儿小学化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幼儿小学化教育研究

一、农村幼儿教育倾向“小学化”

笔者就某县农村幼儿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农村小学的幼儿班可称“学前班”,学前班的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基本属于小学预科班的教学,一日活动与小学生的学习如出一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课程设置“小学化”。开设了语文(识字、拼音),算术(20以内的加减法)、画画等课“,读”、“写”“、算”成为幼儿一日读书的“三步曲”。课时安排“小学化”。农村学前班一般附设在小学,为了统一步调,每日进校早自习,每节课安排40分钟,按照小学生的铃声上下课,真可谓“紧张有序”。作业布置“小学化”。学前班老师的办公室里只有幼儿的拼音抄写本、生字抄写本、算术本、图画本……幼儿老师也像全日制学校老师一样,认认真真地批改作业,幼儿得到“红勾勾”、“红叉叉”的评价,及格与不及格的褒贬,甚至还有家庭作业。质量评估“小学化”。农村学校多以村校为主,一年级招生生源不足,平均每两年或三年招收一个班,家长急于把未达年龄的孩子送入一年级学习,学校只好搞入学考试,由此导致学前班也要考语文、计算。教学方法“小学化”。老师采取在教室集中授课、在黑板上板书的“注入式”方法教学。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带读孩子跟读、老师做孩子看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学前班的这种教育对幼儿要求过高,导致家长每天晚上要陪着孩子写拼音、练生字、做计算题,看到孩子写得不好或记不住时,家长会不耐烦地予以批评训斥,甚至动手打骂孩子。

笔者亲眼看到一学前班幼儿在家计算一道加法题,因不会算,去问其爸爸,该爸爸用成人的要求进行了辅导,幼儿还是不懂,其爸爸就说:“你真是个蠢猪,上课肯定不认真,再做不出就不准睡觉”。结果逼得那个小朋友尿湿了裤子。这样的“教育”,这样的“要求”,对幼儿简直是一种摧残。这种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过早地进入了正规性学习,使他们过早地品尝了失败,严重地破坏了孩子的“生物钟”,如果这种情感不断强化,将会影响到儿童一生的人格发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来看“,小学化”倾向使幼儿产生学习困难,使他们惧学、厌学。对此,笔者也走访了一些小学教师,他们反映学前班“小学化”教育出现了种种弊端:一是农村幼儿教师大部分为临时聘用老师,专业素质不强,未接受过幼教培训,不懂得如何抓住幼儿心理特点,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二是活动常规差,幼儿时时出入教室,看、坐、画的姿势不规范,影响其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三是学前班学习了一年级的部分拼音、算术知识,幼儿对一年级所学知识不感兴趣,但又似懂非懂,很难启发兴趣,导致幼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由此可见,农村学前班的“超前”教育和“超分”现象极其严重地损害了幼儿生活的丰富多彩性,本来应该由幼儿自己支配的时间都被家长和教师的各种安排抢占了,这使得幼儿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群体性”变成了“孤独性”,由“自发”变成了“被动”,一遇到不顺的事,最后可能出现两种可怕的排解方式:一是发泄到别人身上,伤害别人、打人、骂人、抢别人东西;二是发泄到自己身上,自暴自弃。这样的教育约束了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奏响农村幼教的课改乐章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领会《纲要》精神,正确定位农村幼儿教育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主张以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组织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贯彻执行《纲要》精神,抓住幼儿的身心特征,捕捉其天性,努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农村学校幼儿园应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坚决摒弃书本教学,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同时,教师应在领会《纲要》精神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选择适合农村地区、适合该地区幼儿发展的适宜材料。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形成幼儿未来健全人格的基本条件,也是保护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的根本前提。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建议农村幼儿教育走“四改革,四创造”道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村幼教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

(一)四改革

1、改革教育内容,丰富幼儿生活。笔者发现农村学前班管理不善,办学效益不高,学校领导则认为学前班可有可无,学前班的工作没有规划,没有统筹安排,从而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应根据《纲要》精神,立足农村实际,发挥农村优势,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各样的主题探究活动,如家禽(鸡、鸭、鹅),家畜(猪、牛、狗),食品(瓜果、蔬菜),植物花草,手工编织(竹篮、喇叭),秘密探宝,米制品的由来等,让附属在学校的幼儿园成为孩子主动积极活动的乐园。

2、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一改过去以上课为主,逐步转化到以游戏为主,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如野外寻宝游戏、野外体育游戏等;二改以往单一的集体教学为主,转化到以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如在主题活动“泥土”中,老师设法为幼儿创造玩泥的条件(田里、土里、山上),并且和孩子一起探究泥土的玩法,最后还可以让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玩泥的作品,让幼儿在玩玩、想想、做做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功需要的满足,真正贯彻在“做中学”、“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幼儿班的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人文关怀。现在很多村小学幼儿教师都是没有任何幼教专业知识的初中毕业生,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学校应聘用学历合格,能胜任幼教工作的人员担任幼儿教师,并给其一定的生活待遇,有机会还可以替表现突出的教师转合同工或晋升工资。据了解,现在农村小学幼儿教师每月只有600元左右,教师积极性很难提高。要想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为在职幼儿教师提供多种学习的机会,转变其旧的儿童观,规范其教学行为。如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老师去县、市、省级的优秀幼儿园学习环境布置,参加观摩教学;请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送教下乡”并介绍教学经验,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社会、政府、学校应在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进修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扶持。

4、改革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评价一般是指出优劣,与成绩相关。目前农村幼儿班存在的质量评估“小学化”是很不妥的,作为老师应明白:幼儿园的教育评价不是一味的比较,不是为幼儿打分,更不是评定优劣,而是在教育中捕捉幼儿的状态及其变化,探讨指导方法是否恰当,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从而促进每一个幼儿和谐健康发展。

(二)四创造

由于目前的农村小学资金不足,设备简陋,孩子时多时少,平时开展的游戏也很有限,所以幼儿出现了“放任自流”和“放羊式”的现象。其实农村乡土资源丰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广阔的自然条件,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下,组织幼儿开展各具特色的游戏活动。

1、引领幼儿与大自然、大社会接触,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大自然是教育人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所以教师不应把幼儿关在教室学拼音,做计算题,应该组织幼儿到学校以外的大自然、大社会求得活教材。如进行主题活动“桃花”时,可以带幼儿去小树林观察,让他们亲眼目睹“桃花是什么颜色的”,“桃花有几片花瓣”,“花瓣象什么”……通过引导孩子用眼、用耳、用手、用心等多种感观去感受大自然,使其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又如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时,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的场景,会吸引幼儿的眼球。幼儿可以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间劳动,阿姨在河旁洗衣;有人在捕鱼,有人在卖菜,有人在修房子;小蜜蜂在采蜜,鸭子在嬉戏……这些真实的生活点滴促进了幼儿对大自然探索的浓厚兴趣。再如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可让幼儿捕捉小动物(如蜻蜒、小鱼)或让幼儿从家里带小鸭、小鸡、蚕宝宝来校饲养,还可以带各种植物种子来校种植,成立丰富的自然角。老师可以为幼儿分工,有的打扫卫生,有的喂养小动物,年纪小的可以观察年纪大的哥哥姐姐如何做,准备日后接替他们。老师们应尽可能地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直接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亲身经历和体验。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认真观察,通过对看到的情景进行饶有趣味的讨论,从而增长幼儿的见识和各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利用多种途径,创造幼儿游戏的材料老师应敏锐地观察自然物,了解幼儿在家玩的玩具,并结合自己平时学习积累的素材,挤出时间做一些新颖、生动的教玩具,引起幼儿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鼓励幼儿平时收集沙石、竹子、贝壳、松果、泡沫、冰棍、盒子、盖子等废旧物品;又如用竹子可以做成男孩最爱玩的水枪,拿两片树叶可以做成吹得很响的笛子,用稻草做成小喇叭……这些制造虽然很朴素,却深受幼儿喜爱。再如,老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手工制作活动:有些家长是缝纫师傅,可以请她缝布娃娃、动物头饰等;有些家长是木工,可以请其用木头做一些精致的小房子,刻上“木头浮雕”;有些家长是织竹匠,可以请他编织一些小巧的竹制品送给幼儿,同时还可请他们来校给幼儿讲解示范。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审美观,同时还促进了家园同步教育。

3、珍惜自然环境,为幼儿创设游戏的场所农村小学的操场一般都小,上学的孩子和幼儿毕竟在年龄上有差异,幼儿容易被大孩子碰伤,所以笔者认为老师应带幼儿去教室以外的场地———山脚下、树林中、菜地里、田野上、沙地里等自然环境中开展活动。如在山脚下拿红砖石块修“房子”;在树林中玩“抓鬼子”游戏;在空菜地上种“菜苗”、“浇水”;在田野里“播秧”、“扯草”;在沙地里修“长城”……幼儿在这些地方能进一步拓宽丰富的想象空间,玩得也很尽兴,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更有成就感,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4、合理安排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游戏时间笔者前面提到的课时安排“小学化”是不适合幼儿的,当然这与家长的高要求有关,与某些家长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盲目追求自己的孩子得高分有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正视,在那片小天地里,老师应该具有一定权威,可以召开家长会和知识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基本常识,让其了解幼儿教育,让其明白游戏对孩子快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幼儿教育不能“小学化”,幼儿不能被关在“笼子里”,不应过早承受符号学习的负担。在活动安排上,一定要将游戏作为各种教育活动的手段。如小学生早自习时间,老师可利用操场上无人时带幼儿做一些户外游戏:丢手绢,找朋友,好宝宝等;在教学上,要动静交替,把教学内容贯穿到游戏中。如“跳”的练习,可以让幼儿站在凳子上从高处跳下来,做“飞行员”的游戏;在日常生活空隙,各类活动过渡的环节,可以组织幼儿练一些简单的儿歌,唱几首曲子,还可以玩一些手指游戏、方言游戏、与同伴的合作游戏等;雨天的活动也要求井井有条,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度过每一日的游戏生活。切记不要将游戏作为上课后的休息或其他活动的调节。

结语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培养幼儿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能对问题进行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能进行探索,进行创造性活动;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能观察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扩大眼界;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解放儿童空间,使他们能走向大自然、大社会采撷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这就说明要给予幼儿极大的自由,而不能让“填鸭式”教学停留在农村学前班和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领会《纲要》精神,走一走“四改革、四创造”道路。幼儿是教师的心灵,理想的再现,儿女是家长的依托,梦想的延续,童年的培育直接影响到幼儿成人后的素质,不要把幼儿装在象牙塔里,也不要让他们放任自流,应该让幼儿回归大自然,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让他们能健康愉快地成长,千万不可拔苗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