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教生态场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教生态场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幼教生态场研究

一、生本性原则

就是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在各种活动的表现与变化(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活动方法、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意见、提出问题、争论与回答),儿童为本的教育才能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生本性活动永远围绕着儿童成长需求、个性需求、全面发展的需求、接受处理信息的需求。案例一:餐后自由活动时,昊昊急急忙忙跑来告诉我:“老师,果果和伟伟在打架!”我把眼神转向了他们。伟伟正捂着小腿,眼泪也流了出来。果果辩解起来:“不是的,我们在玩铠甲勇士的游戏。”伟伟委屈地说:“果果踢疼我了。”昊昊补充道:“不是的,果果说他学了跆拳道,伟伟说他会武术。他们商量玩铠甲勇士的游戏,比比谁的本领大。后来就受伤了”我弯腰查看了一下,幸好伟伟的小腿没什么。他俩害怕地看着我,生怕被批评。我灵机一动问道:“你们的本领是在哪里学的?”“兴趣班里,教练的本领可大了!”“教练和你们玩打架的游戏吗?”“没有”“那样我们会受伤的”“那铠甲勇士打的是什么人呢?”“坏人、怪兽”“我们这里有坏人和怪兽吗?”他俩相互看看,摇摇头。随后,自主游戏时孩子们又讨论了“如何玩勇士游戏”,自己制定了安全、有趣的规则。“勇士事件”顺利得到了解决。孩子往往由于一知半解,常会犯错。如何正确引导,又不全盘打击,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不仅要理解孩子,更要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巧妙地诱导、启发孩子,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找到他们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生命性原则

儿童就是活泼泼的水、活泼泼的生命,不能忽视儿童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体验,否则儿童就丢失了灵性、悟性。教师要善于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想象来拓展知识,用智慧来批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把知识注入儿童的灵魂,才能使知识活起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教师不是以书教人,而是以人教人。案例二:一次自由活动时,发现有些幼儿喜欢在教室大声讲话,甚至奔跑,我正巧随机播放前次活动中的故事录音片段,想不到幼儿听到动听声音,立刻就安静不少了。有的小声地玩着区域、有的自发地讨论故事中喜爱的人物;有的安静地欣赏着孩子们良性地自主活动即随之生成,幼儿偶然的倾听、随意地交谈游戏却正好促进了他们主动地思考、探索。一日生活的小片段,其实也是我们可以大做文章的大活动!午餐时我播放一些幼儿学过、欣赏过的古诗、音乐,那些轻松活泼的歌曲既渲染了气氛,又使幼儿感受到音乐,并感到轻松愉快。午睡前孩子们相对都比较的浮躁,所以我尝试着在午睡前播放一些安静舒缓的音乐如:《经典配乐故事》、《摇篮曲》等,使幼儿产生安宁、亲切的感觉,慢慢的,孩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还有,在上美术课时,我会在幼儿绘画的时候播放一些与绘画内容相近的音乐,这样既能让幼儿安静的绘画,同时也发展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生活性原则

“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违背某种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这种脱离儿童生活的教育是十分有害的。为此,我们要坚持儿童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求知、思考、体验,将大千世界引入,将时代热点引入、将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件引入,将身边的凡人琐事也引入,一句话将活教育引入幼儿园,使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生活的信息,洋溢着生活的快乐。案例三: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导:说是苏州彩香新村一栋楼发生火灾,三楼的80多岁的老奶奶发现后及时报警,叫醒家人和同层的邻居,科学的保护自己,最后被消防队员救出来;而六楼的一对小夫妻却吓得从窗户爬出来,还没等消防员到现场就失足坠楼身亡。看到这样一个新闻,我心里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提醒自己平时也应该向小朋友介绍一些处理意外的方法。第二天,我向小朋友说起了这条新闻,不少小朋友表示自己昨天也看到了这样的新闻,于是我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这下可热闹了,这个说:“爸爸妈妈会保护我!”;那个讲:“还可以马上打110!请警察叔叔帮忙!”于是我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在幼儿园进行消防演习时是怎么做的?孩子们一下子回忆起来:“要躲在有水的地方”“用湿毛巾捂住嘴巴”“把毯子弄湿塞在门缝,不让毒气进家”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了一些意外发生时的处理方法,比如:立刻大声呼救,马上告诉给边上的大人听,请大人帮助等。同时也教育小朋友遇到意外绝对不能慌乱,要注意安全等。从此,我们班在晨间谈话时开展“新闻大家说”栏目,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最近看到的新闻,并组织幼儿讨论,一方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进行讲述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幼儿社会化的教育,让幼儿知道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不能做,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观念。这个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称赞和孩子的喜爱。

四、生成性原则

没有生成性活动,肯定不是《纲要》所提倡的生态教育。教师不囿于课程与教材,凡是儿童感兴趣的问题,需要弄明白的事都是教育资源,都能生成活动,教师是儿童生成性活动的发现者、重组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引发儿童对认知的重组,对情感体验的共鸣,对态度、价值观的认同。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相互促进儿童的发展。在生活中凡是儿童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的事,都可能催生教育资源,而教师巧妙地组织这些资源生成教育智慧,就可以创造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生成性活动就好像活动着的网络世界,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自己观点、质疑的权利,在交流中生成新认识。人人都是信息的加工者、者、传播者、分享者,人人都在捕捉生成的契机,爆发知识的学习,智慧创新的火花。案例四:六一将近,我们带领孩子们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彩排节目。活动中心的广场上阳光灿烂,献花盛开,引来了无数的蝴蝶,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叫起来:“蝴蝶!蝴蝶!快抓住它!”“不可以,它在帮花传花粉呢!”“蝴蝶真漂亮,我们要保护它。”“蝴蝶和花是好朋友”这时我忽然意识到由于孩子们认知能力有限,其实他们对蝴蝶既感兴趣,却又不了解,如何让他们科学地认识蝴蝶呢?新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于是我说:“孩子们,我们先演出。等散步时,你可以仔细看看,蝴蝶到底做了哪些事。”回到幼儿园散步时,孩子们一下子围在了花坛边:“我看到蝴蝶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上,忙不停”“蝴蝶有时候会停在叶子上,然后叶子上就有一个个小黑点”“我发现蝴蝶会用嘴巴和脚在花心上弄花粉”“那蝴蝶到底是不是花草的好朋友呢?”我赶紧把问题抛给了孩子,“请你自己去找一找,查一查,明天告诉我们你的发现。”果然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源动力。第二天,孩子们就带来了不少和父母从网上下载的一些资料,还有各种关于蝴蝶的读物和图书,兴致勃勃地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交流,谈论。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蝴蝶属于昆虫科,有15000多种,蝴蝶的成虫和幼虫通常以植物为食,有许多种类的蝴蝶是农业和果木的主要害虫;还有极少种类的幼虫因吃蚜虫而成为益虫。蝴蝶的翅膀绚丽多彩,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从这次活动我更深地体会到:一次活动有没有价值,就看它是否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是否引发幼儿主动积极地活动,是否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和表达的机会。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现实指向。我们必须关注孩子发展的逻辑,必须关注孩子生活的逻辑,关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也成为课程内容的选择者。

五、生动性原则

这里生动性原则不是指一般意义的具有活力、动人的情境。这个“生动性”,是让儿童自己动起来,每个人动起来,此为生“动”。只有让每个孩子自己演练、思考、动手、体验,最后得到的才是进步与成长,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富于变化的手法,调动儿童“动”起来的本领。为了使师幼互动,幼幼(生生)互动,分组活动、小班活动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由此构建的“美丽的学习的共同体”,追求的是每个孩子、每个环节、每个时间“动”,儿童眼耳口脑一起“动”,这种生动性原则是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与作为,而我们的教育也会因生动而精彩。案例五:在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当演员,一部分幼儿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略差的幼儿却没有自信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顺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去学音乐知识的机会,还可能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所以我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我把活动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是小演员。如歌曲《好娃娃》,先是引导幼儿自己创编动作,然后选大家都满意的动作串联起来,编成歌表演,再请五位幼儿分别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进行歌表演,其他幼儿做观众,选出表演的最棒的幼儿给予奖励,接着就进行小组表演,让全班的幼儿都参与到这个活动,而我也到比较胆小的幼儿身边和他们一起表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我发现那些平时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很多都愿意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了。总之,正如一位优秀教师的那句经典的口号:“课堂成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而是源源不断生发新问题。”那么,就让我们的孩子带着新发现、新问题探索在“生态教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