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年轻父母幼儿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年轻父母幼儿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年轻父母幼儿教育论文

一、依赖型思维障碍

当今,年轻父母白天多辛苦忙碌,晚上或假日又忙着在麻将桌上寻求刺激。他们普遍认为:他们的责任主要是让孩子有饭吃,有衣穿就行,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所以,他们不是把孩子全托给爷爷奶奶,就是全托给幼儿园,实行生养脱节的全依赖型的模式。年老的爷爷奶奶多缺乏育儿的理论知识,又多喜欢清静无忧,不是过分包揽,就是放任自流,与孩子缺少交流。致使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不是“勾勾调主”,就是“杠上花”,“自扣,胡了!”从爷爷奶奶那里学到的不是“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就是“贪玩放懒,老气横秋,不知上进!”大凡懒惰的人长大了是很难融入社会的。

二、过分溺爱的思维障碍

当今的孩童,由于是独子,不仅父母疼爱,连爷爷奶奶也非常疼爱,大人不是抱着就是背着,生怕累着,饿着,冻着,跌着。见孩子要吃的,要穿的,要玩的,赶快满足,赶快买。久而久之,孩子幼小的价值观里,逐渐形成了“必须照我的意思办”,当不能满足时,不是打滚耍赖,就是哭闹,甚至动手给爷爷、奶奶搧嘴巴。第一次发生动手打长辈的现象时,做父母的不管不问,听之任之,甚至觉得无可非议,照这样下去,孩子到了六、七岁时,“人性之恶”发展到了危害家人,危害他人的程度,在学校经常跟同学要东西,不给就打,成了一个典型的“小霸王”,成了小区里的一个小祸害。有个村子里的“小霸王”就因为邻居家的一个奶奶说了他几句,便放火烧了老奶奶的房子。这个“小霸王”的亲爷爷只好忍心掐死了自己的亲孙子,酿成了悲剧的结局。这种悲剧的根源在于父母的溺爱的思维障碍。百依百顺不是爱,而是溺爱。孩子过火的举动,适度的惩罚是必须的。理性教育不提倡“打骂”,不等于不提倡严厉的批评甚至必要的惩处,语言教育代替不了物质的教育。

三、竞争焦虑的思维障碍

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升学、择校、择师、考试、就业、购房、择偶等等竞争压力,家长片面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认为只要学习搞上去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于是家长把这种竞争思维引入了家教,拼命给孩子施加压力,出资给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补习班、竞技班、文化培训班,搞得孩子过度疲劳,这种单纯的知识文化教育,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一是造成眼睛过早近视,体质下降;二是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厌学,逃课。所以有人认为“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到头来,父母和孩子不是双赢,而是双输。不少家长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单一的知识教育的一个侧面上,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片面认识:只要成绩好,对教师来说就是好学生,对家长来说就是好娃娃,就肯定以后有好前途好命运。这些家长顽固地坚持智育第一的原则,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奉为信条,甚至认为学习不好,前途就一片渺茫。曾有新闻报道,因孩子的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遭父亲打死的案例。其实,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没有作为完全不是单一的智育方面,学习好的人给学习差的同学打工的多得是。干大事的人不一定是学习好的人,“刘项原来不读书”,所以世界著名教育家贝戈尔说过:“优良品格是个人思想和行为遵守社会品质的表现,是一个人人性中利他性的表现,教孩子从小养成优良品质,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为此,父母应从小全面系统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尊老爱幼,注意善行,做事守信,树立社会事业心和社会责任心。搞好知识学习的同时,注意提倡德性,提高身体素质和美育素质。谋生的手段向来不是单一的智育所能包罗万象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在谋生上没有唯一的优越性。

四、打骂教育的思维障碍

具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人多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个体户。曾经有一个年轻的妈妈,白天辛苦劳动了半天,收工回来,看到三岁的幼女把床单扯乱了,或者把她洗好的衣服又拉下来重新拿到盆子里洗起来,于是用木棍对着女儿就是一顿暴打,暴怒道:“我这是忙到不得,还给我添乱,见千见万,就是不见过你这样不听话的娃娃!”并且打一下,问两声:“给敢了!”“给敢了!”打得孩子的腿上、屁股上一棱一棱地泛血丝。如果家庭的其它成员制止一下,马上转过来骂道:“就是你抬头伤脖子的!”事后别人问娃娃,娃娃才说:“我是学洗衣服呀!”这个年轻妈妈完全不知道这是孩子模仿大人干活,是一种学习的行为,应该给予鼓励和指点,与其用这样的时间打,不如用这样的时间教。打骂的结果,是直接浇灭了孩子模仿大人劳动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儿童无过错的动机给成人造成了一些麻烦,父母应该调查研究,查明情况,循循善诱,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爱学习、爱劳动的品质,父母再忙再累也不能用打孩子来出气,要知道,耽搁几分钟不要紧,打坏了孩子的身体,浇灭了孩子的学习热情,才是误了孩子的终身大事。有些父母为打骂教育找到“不打不成才”、“哪家不打,打是心疼,骂是爱”的歪道理,并把自己的暴力行为称为是对儿女的“爱”。近期新闻报道过,一个亲生父亲因女儿的某种小错,将其活活打死的案例,这能叫“疼”叫“爱”吗?这些种种施暴儿童的事例,深刻说明了我们一些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观念缺失,存在着严重的思维障碍。会生育孩子,不一定会教养孩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既是父母,又是老师,就应该具备一定的育儿知识。我国存在着一定的对父母进行培训的缺失。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需要对年轻的父母或即将为父母的进行一定的育儿知识培训了。

五、诚实守信教育的思维障碍

当今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坑蒙拐骗现象,不法分子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尽干些制假、造假、售假的勾当,在社会上扮演着各种正面人物的角色,公开行骗,诈骗,让人防不胜防。“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公开登堂入室,“不卖假货,赚不了大钱”也粉墨登场。这些经典的社会渣滓语言,深深地蚕食着社会的道德底线,腐蚀着人们的灵魂。传统教育要求孩子诚实守信,但家长担心孩子太老实,容易上骗子的当,所以叮嘱孩子:“不能同陌生人讲话,不能吃陌生人的零食,不能跟陌生人走”,这些告诫有积极的一面,也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似乎陌生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容易使孩子形成“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偏见。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还是要提倡诚实办事,诚信做人,多从如何识别真假、好坏上引导孩子。

六、攀比的思维障碍

有的父母经常抱怨自己家的子女不听话,不像张三、李四家的娃娃聪明、好学。这种父母只看到别家孩子的优点,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有的父母却又相反,只看到自家孩子的优点,看不到别家孩子的优点。别人对自己孩子提出批评,马上翻脸,同别人大吵起来。这是攀比中容易出现的两种偏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孪生兄弟,更何况是不同父母所生的两个孩子。人们总喜欢攀比,而攀比结果总是这样:“婆娘总是别人家的漂亮,娃娃总是别人家的乖”。家长总喜欢用天才为榜样来训诫孩子,比如:“甘罗12岁为丞相,曹植7步能作诗”,“高斯5岁能解复杂的方程”。有榜样是好的,但天才儿童毕竟是少数,立标可以,攀比不行,高攀要犯忌。不用自卑自己的子女不成材,不用嫌弃自己的娃娃不成器,每支蜡烛都有自己的亮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要用太高的标准给自己的孩子施压,这会使孩子望洋兴叹而却步,失去信心而自卑,也不要用鄙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不足,这会使孩子缺少呵护而自弃,失去父爱而胆怯。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有用的,当你常常用赞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总会得到良性成长,总会成器的,当你用鄙视和怨恨的眼光注视着一棵花草,时间长了,它是会枯萎的,肯定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将会给你带来无法想象的回报。

七、读书无用的思维障碍

“家庭是最自私的,也是最个人的”。在此信条下,有的家长常常把子女看成是最个人的私家财物,因此而随意处置子女。有的父母借口家庭困难不让适龄儿童上学,有的借女孩长大后是别人家的人,就故意不让孩子上学。有的家长看到大学生就业困难,自家又没有什么背景,认为读书根本没有用,读了书后找不到好工作还是得回农村干活,还不如不让子女入学,而是让孩子留在家里干活持家,或者过早地让自己的子女辍学。这样的家长看到的仅只是一点钱而已,暂时没投资回报的问题,没有看到读书的重要,没有看到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是科技和文化。读书不是没有用,而是看你会不会用。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文化,没有文化的人是要被社会淘汰出局的,表面上看,决定水桶水平的是最矮的那一块木片,但最先拆换下来的或者出局的也就是最短的那块木片,落后的总要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法则。社会如此,个人也亦然。

八、虎爸的思维障碍

苛刻严厉的爸爸称为虎爸,虎爸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提倡让子女“悬梁刺股”,“十年寒窗苦,一举天下扬”。望子成才的愿望可嘉,但却违反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生长的规律。资料显示:“新生儿脑重量约390克,约占成人的(1400克)的27%,满周岁时占50%,两岁半时占75%,7岁时占91%,10岁占95%,14岁占100%,即14周岁时人的大脑才发育完善。”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健康的生长发育。“悬梁刺股,熬夜苦读”,违反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则不可取,是有损儿童健康的。

九、善意谎言的思维障碍

98%的中国家长为了劝说孩子改掉坏毛病而向他们说谎,例如,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便哭个不停,年轻的父母常说:“再哭就叫老秋糊(妖怪)把你背走”,或者说:“哭得多的娃娃,鬼容易把他的魂抓走”。用这些谎话吓孩子,不仅让孩子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产生偏差,也会让孩子信鬼信神,这是吓唬型的思维障碍造成的。年轻父母也常常撒一些知识型的谎言,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父母不便说破,便善意地说谎:“从山上捡来的”。这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山上,有的孩子受到父母的打骂时会说:“你们把我送到山上吧,我的亲生父母虽然穷一点,那也是我的亲生父母呀!他们不会是这样对我的”。还有一种是情感性谎言。例如,父母常说:“再哭,妈妈就不爱你了”。这会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担心失去母爱而缺少归属感。上述十种思维障碍,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具有不可估量的损害,鉴于年轻父母会生孩子却不一定会教育孩子的情况,建议幼儿教育主管部门给育龄妇女多培训一些学前教育知识,提高年轻父母的育儿水平。

作者:马宁镔 单位:芒市风平镇印金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