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思考

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手中珍贵的宝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前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与价值。幼儿有参与艺术活动的需要,对参加艺术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在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着对世界的感受与思考。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而民间艺术自然也是这部活教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中蕴含着当地劳动人民在一定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中孕育、创造和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体现着人民对于生活与劳动、自然和社会的朴素的感受与认知。因此,教师在挖掘和开发幼儿园艺术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不应忽视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探索与关注。在3—6岁阶段,幼儿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都在逐渐形成,将民间艺术巧妙地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能够让幼儿从小有机会接触、学习和了解民间艺术,触碰传统文化与历史。在此过程中,幼儿对于祖国和家乡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感会不断增强,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也会被不断激发。与此同时,在参与民间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及自信心都会在艺术的熏陶下得到锻炼和提升,获得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在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和丰富艺术教育资源以及支持幼儿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且深厚的意义和价值。各幼儿园在尝试组织和开展民间艺术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践探索。

1.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内容

民间艺术内容多种多样,不仅有琴棋书画、剪纸窗花、泥塑和编织工艺,还有传统戏剧、皮影、杂技、舞龙舞狮等等,这些多样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特殊印记,它们丰富着祖国各地人民的生活,为之增添了很多乐趣。在幼儿园里开展民间艺术活动,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努力寻找这些传统民间艺术与幼儿日常生活与兴趣的连接点。只有将传统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之中,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主动关注与参与。一方面,可以将民间艺术融入节日庆祝的活动中,通过民间艺术更好地烘托出节日的氛围,如在新年期间,可以开展剪窗花、贴春联、舞龙舞狮等丰富有趣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民间艺术为节日增添的喜悦。另一方面,可以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对于生活的感受与表达过程中。如:春天来了,可以开展有关风筝制作和放飞的活动;秋天到了,可以吟诵一首有关落叶的诗歌。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尝试用泥塑捏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皮影表演出自己喜欢的传统故事,用剪纸和拼贴表达出自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情景等等。在此过程中,民间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承载的内容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表达的是幼儿对于日常生活的认识与感悟。幼儿借助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和创作的过程,也是他们抒发情感和自我表达的过程。

2.鼓励幼儿参与到民间艺术实践活动之中

艺术是表现性活动,在组织民间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幼儿动手创作、完成自己的作品或亲身参与到表演之中,引导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满足与成就感,增强自我效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民间艺术活动的兴趣。不可否认,大部分民间艺术都需要一定的技艺支持,技能技巧的缺乏可能会影响幼儿参与体验的热情。因此,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和鼓励幼儿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自信心,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艺术作品,并引导幼儿认可自己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从而在兴趣的驱使下,更主动而投入地进行自发性练习,将对艺术形式最初的好奇转化为更深层次的热爱和探索,进而提升技艺,为民间艺术的传承打好基础。具体到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复杂程度和幼儿对于技能技巧的驾驭程度,对于不同年龄及能力特点的幼儿,要提供适宜的支架以支持他们的探索。例如:在皮影戏活动中,不同皮影偶的操作难度不同。小班幼儿活动时可选择体积较小、相对固定、易操作的皮影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活动时可将皮影偶更换为体积更大、操作性更强的。皮影偶的选用类型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及能力变化而不断变化,皮影戏活动的趣味性随之增强,幼儿可表达与表现的故事情节也会更加复杂而丰富。

3.挖掘社会与家庭资源,获得更多支持

布朗分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了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的积极关系与一致性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幼儿园在尝试将民间艺术引入幼儿艺术生活的过程中,还需要同时关注幼儿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认可、协同与配合。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公园甚至是街边的店铺,都一定保留或正在呈现着与传统民间艺术息息相关的内容。在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去参观展览、拜访匠人,走进幼儿园周边的社区、公园中寻找民间艺术的痕迹,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参观、探索和讨论,帮助幼儿真正意识到民间艺术之于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价值。此外,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亲子民间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们有机会参与到民间艺术活动中来,感受与幼儿共同欣赏和创作的乐趣,并鼓励家长们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已有经验传承给幼儿,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更好地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一纸窗花到水墨画,从相声京剧到皮影戏,无不诉说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听到、看到和练习的是精湛的技艺,传承和守护的是智慧与文化,延续的是民族历史和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油然而生的则是对于祖国和家乡深深的热爱。

作者:韩慧菲 单位:山西省学前教育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