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结合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幼儿园教育研究的不断推进,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模式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融合应用,而区域活动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建宽广的活动空间。若将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课程游戏化的可操作性,带领幼儿参与游戏互动体验和收获知识、快乐,促使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
幼儿教育中更注重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面良好品质的引导。友爱、谦让、诚实等美好品格,都是需要教育的引导逐渐形成的。由于幼儿年纪小、心智发育不成熟、注意力很难集中等原因,所以幼儿教育往往以游戏为承载教学内容的主体,通过游戏气氛的烘托,带领幼儿去感受和体验,进而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开阔幼儿的认知视野。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及区域活动教学模式的剖析
一直以来,幼儿教育的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天性活泼,好奇心旺盛。幼儿教育形式主要以游戏开展,十分符合幼儿的阶段性特征。早在2017年,正式出台相关教育方针文件指明了幼儿教育应注重灵活性、规范性,善用游戏引导幼儿,以此进一步提升幼儿教育水平。通过各种课堂游戏的开展,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率。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尚不健全,注意力一般难以长效集中,这就对于教师的知识讲解和意识能力培养带来了难度。基于此,想要达到教育培养目标,教师就应当设计娱乐活动,引导幼儿主动走入其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知识内容,开阔幼儿的认知视野。而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的活动方式,强调幼儿活动区域的自主化与自由化,是与幼儿课程游戏化相互配合设计的幼儿教育形式,即在充分保证安全性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周边的各种资源,如乡土资源等,活动开展形式也可以是个别和分组结合式教学,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区域化与游戏化互为条件,活动区域的打造为教学游戏化提供了良好环境,游戏化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两者相结合,促进教学效果的突显,幼儿不仅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参与的快乐,还收获到了生活常识,合作意识等也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高,综合实现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启蒙。
二、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注重年龄特征,合理规划活动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萌芽发展阶段,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尚不成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引导与启发。基于此,游戏的组织与开发必须关注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并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活动的区域进行规划。如小班幼儿刚离开父母走入集体小班中去感受体验,在面向小班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时应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如创设娃娃家、生活区、玩具区等,让幼儿在参与互动游戏中去感受、感知。中班幼儿随年龄增大,探索兴趣也随之增大,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角色体验活动。而面对大班的幼儿,教师要适当引入文化的熏陶,如将本土区域文化引入其中,或建设“民谣屋”等。营造活动的氛围,每一个区域都可设置不同的游戏主题,有计划化地引导幼儿去参与探索,丰富认知。例如,组织小班幼儿开展“秋天来到田野里”主题活动时,可带领幼儿进行农果果的游戏,准备玉米、萝卜、荸荠等农果,引导去认知并进行分类。活动内容贴合幼儿的生活,还可引导幼儿去拼一拼,一起携手用玉米搭房子,相互搭配,增加游戏趣味性。
(二)准备活动物资,构建温馨环境
活动材料是游戏开展的必备物品,它虽不会表达,但它却为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对于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对此,教师要对幼儿园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在日常留意对相关材料的收集。收集材料的渠道多种多样,幼儿可以成为参与者。教师可以拿一个箱子做一个百宝箱,提倡幼儿去观察生活,主动采集一些稻草、石头、开心果壳、糖纸等成品或半成品,存放在百宝箱中,各式各样的材料可以供后期主题活动使用。例如,开展在“美丽的民俗品”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合家长,一起准备菱角香包等民间小艺术品,并带领幼儿一起布置展览区,同时还可以访问互联网平台,下载一些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视频片段和图片,以做充分的准备。关于材料的投放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还要注重其实用性。并且要注重到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的操作层次,使材料“层次化”,有目的地投放可以增加游戏活动的可操作性。材料可以灵活摆放在活动区域。幼儿每日在园内活动,在行走时很容易被丰富的材料所吸引,感觉操作材料新奇有趣,而产生对该材料的操作兴趣。为此,教师可结合材料的品类、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开展游戏活动,例如,笔者就曾组织大班幼儿群体开展了“趣味编织角”的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包括芦苇、稻草、彩带、皱纸、毛线、纸板等,供幼儿依据兴趣进行选择,受兴趣的吸引幼儿会主动去编织手链等,体验和感受不同材质的特点。
(三)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体验
为使幼儿能更好地健康成长,关于活动的创建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贴合幼儿的受教育情况开展针对性游戏化和区域活动融合模式,以此实现预期的幼儿教育目标。考虑到在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差异下幼儿的实际情况也势必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而后,在明确不同幼儿差异的基础上再开展针对性的融合举措,以此提升游戏化与区域活动之间融合的有机性。例如,在进行幼儿园课程“小小社会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与区域活动的理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走向社会,适度踏出自身的舒适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游戏开展对于幼儿身心素质发展和未来成长都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幼儿在不同角色的背景下锻炼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此实现预期的幼儿教育效果。例如,教师提前准备一些糖果、本子等材料,创设超市的情境,鼓励幼儿分别扮演超市的收银员、管理员和顾客等。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问题进行引导:“小朋友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的时候我们要用什么啊?”结合幼儿的回答反馈,教师可以面向学生展示人民币,指引幼儿尝试区分各种人民币的大小金额,并引领幼儿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交换的意义。这样活动环节的设置可以使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智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四)结合乡土内容,增添活动趣味
幼儿生活在大环境下,为使幼儿的认知视野得以开阔,活动的开展不应具有局限性,可以与乡土特色内容进行关联,这样活动既独具特色,包涵自然性、人文性,同时为幼儿在活动中创造体验的机会,这样利于幼儿在活动中既收获到了快乐,也收获到了知识。例如,考虑到角色体验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玩耍参与的过程中,也会对知识留下深刻印象。笔者就组织幼儿共同参与到“我们都是稻草人”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听口令做动作,当听到“我们都是稻草人”后,迅速摆一造型停止不动,待有人说:“风来了”,幼儿又可自由做各种动作。只见幼儿在活动参与中都十分激动。另外,在活动开展时,因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体,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留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动作,并适时进行引导和积极评价,引导幼儿明白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样也会随之提高幼儿后期活动的主动性。
(五)强化幼儿体验,传递游戏精神
每一个活动各有各的教育意义,且随着互联网开放平台,出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教学案例,广大教师应注重参考,应将多元化活动的思维融入到实际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去,并且在带领幼儿开展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向幼儿传递游戏精神,如合作精神等,突显幼儿园课程教育的意义,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可以组织开展“两人三足”的游戏,将游戏化课程和区域活动相结合,幼儿在活动中自动自觉地凝聚为一个整体,从而减少这一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性,同时最大程度上深化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其后续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这一阶段幼儿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是活动参与的主体,是新时期成长的新力量,教师所有游戏活动的创设与组织,应注重对幼儿的探索兴趣、必备技能、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幼儿提供能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到区域活动的方式和平台,鼓励幼儿进行体验和交流体验感受,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游戏化课程教学已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模式。为了给幼儿设计更加轻松、富有趣味的体验活动,可以将游戏化思维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两者之间实现游戏互补。游戏的样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注意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导向,有计划地举办活动,并注重向幼儿传递游戏精神,这样才利于幼儿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相信随着社会发展和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材料会越来越丰富,幼儿游戏活动也会呈现出多元化的风采。
参考文献:
[1]汪海燕.在游戏中成长——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J].教育观察,2019(3):85.
[2]郭秀英.基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35):9.
[3]徐珊珊.让孩子在游戏的海洋中“畅游”——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的组织技巧[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0):9.
[4]许婷.基于幼儿和谐成长的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J].科普童话,2019(36):173.
[5]归矫捷.关于幼儿课程游戏化精神与理念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9(34):41—42.
作者:夏婷婷 单位: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蔄山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