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游戏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它主要强调的是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幼儿的参与过程。教学是幼儿教师把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幼儿,它存在一定的目的性与针对性,重视教学的效果,主要强调教师引导下开展幼儿活动。游戏自身具备丰富的内容,可以有效协调游戏与幼儿能力之间的培养关系,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幼儿教师必须要明确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需要或者的内容,然后将游戏与课堂活动充分联系在一起,从而让游戏成为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是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的,不能够代替教学活动,同样的教学也不能够完全代替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讲,游戏和教学都具备独立存在的价值,如何将游戏和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幼儿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重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幼儿园教学效果。
1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意义与问题
游戏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它主要强调的是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幼儿的参与过程。教学是幼儿教师把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幼儿,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与针对性,重视教学的效果,主要强调教师引导下开展幼儿活动。从幼儿到成长方面来讲,教学和游戏都具备独立存在的意义,因此,探究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下将重点探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意义与问题,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1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课程游戏化教学,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好奇心强,而且比较好动,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吸引,进而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游戏活动。第二,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幼儿园里,配备了大量的娱乐设施,还有各种各样的装饰物,充满了童真和童趣。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课堂的氛围活跃和热烈,并让幼儿在游戏化课程中中得到成长。第三,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游戏环境与氛围将直接决定了幼儿的学习结果与心理发展情况。从幼儿的角度来讲,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加具有吸引力,通过教学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中,让幼儿可以更好的接收知识。对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合各种游戏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便使幼儿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与此同时,教师在设计游戏中,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手脚协调性,并注重幼儿的思考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1.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问题分析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缺少合理有效的引导。幼儿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特点,对幼儿欣赏水平与表达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学前儿童的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因此,在游戏和学习中,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对幼儿的有效引导,并给予足够的耐心。但是从实践教学活动来看,在学前教育的幼儿活动中,幼儿教师缺少合理有效的引导,导致游戏教学法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教学节奏不适应幼儿的成长,难以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导致幼儿的天性得不到释放,有违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第二,缺乏多元化教学方式。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心智水平相对偏低,因此,学前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实现,例如:做游戏、讲故事等。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未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家长希望幼儿能够在学校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对游戏化教学的实施造成了阻碍。虽然家长与学校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情况下,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第三,难以实现游戏化教学的价值。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逐步将游戏化教学理念渗透到学前教育活动中,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也导致游戏化教学方法形式主义严重。例如:幼儿教师采取的游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符,缺乏有效的情境作为支撑,不重视游戏与生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最终导致课程游戏的育人价值得不到发挥。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策略
2.1在课程游戏化教学中设定符合幼儿特征的情景
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游戏环境与氛围将直接决定了幼儿的学习结果与心理发展情况,对此,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情境与教育游戏情境的设定,并借助于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的积极作用,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幼儿的成长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中,需要确保幼儿能够全身心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在游戏教学中注重幼儿的心理体验,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教育,可以让幼儿在课堂学习中保持一周轻松愉快的心情。
2.2明确教学课程游戏化活动、游戏活动和课程教学的区别
幼儿教师必须要正确区分什么是游戏化活动,什么是游戏活动,是教学活动,当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三者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在设计课程游戏化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游戏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是单纯的游戏活动,还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对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功能与特征不同的游戏,对所需要课程教学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幼儿教师除了需要根据内容选择游戏的方式,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游戏和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以及游戏和教学的融合是否具有趣味性与科学性。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意愿,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操作,教学的目的性是隐藏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中去发现感知并获得蕴含的教学知识。基于此,幼儿教师需要注重整个活动的过程,以数学活动“玩玩分分”为例,需要幼儿了解4以内数字的构成与分解,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运送皮球的游戏,在运送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原来在一起的四个皮球被分成了两部分,能够直观的看到分与合的过程。在皮球从斜坡上滚落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趣味性,进而让幼儿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通过反复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总结出四个皮球原来有不同种的分配方法。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往往涉及了多种游戏活动内容,而教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到游戏的动静结合,包括个人、小组以及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替,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游戏活动的氛围更加活跃。
2.3教师需要注重对教学游戏化活动的指导
在教学游戏活动中,幼儿师重要的参与者,教师需要深化幼儿的主体地位,辅助教学游戏活动的开展,对此,幼儿教师切忌主导整个游戏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能够以巧妙的身份变化指导教学游戏活动的开展。教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组织者和介绍者,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的游戏规则和具体的玩法。幼儿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特点,对幼儿欣赏水平与表达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游戏活动中,幼儿出现困难情况下,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引导与鼓励,通过倾听幼儿的想法,有助于更好的把握幼儿的学习情况。不管教师在教育游戏中扮演了哪一种身份,都应该始终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材料的投放方面,幼儿教师需要注意因材施教,并注意引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通过多次尝试,可以帮助幼儿建构起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增强幼儿的对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4发挥生活资源的教育价值,适当融入传统文化
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教育知识,需要幼儿教师积极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作用。幼儿的性格与成长与周边环境是离不开的,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要去生活环境等,在把握幼儿成长环境的情况下,开展学前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推出了二胎政策,多数孩子都已经有弟弟妹妹,而在幼儿阶段的孩子具备较强的占有欲,往往不会照顾别人。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文化,组织教学游戏活动,比如:孔融让梨,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帮助幼儿学会谦让,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内容,并将此融合到课程中,一方面能够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课程游戏的趣味性,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效渗透。
2.5正确认识游戏教学的价值,并给予合理的指导
为了发挥游戏的作用,需要将游戏充分渗透到幼儿教学活动中,首要任务是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对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优化,确保其能够为幼儿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引导。课程改革在深化,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教育活动中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并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性格特征,创造出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例如:播放幼儿喜欢的儿童歌曲,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通过引发幼儿产生情感共鸣的方式,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跟唱音乐,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音乐。虽然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并非所有的都有利于幼儿成长,因此,教师要注意进行合理筛选。
2.6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幼儿参与感
现阶段,幼儿在学前教育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幼儿在教学活动与游戏中的参与度偏低。如果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导向,难以实现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此,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对幼儿的引导,积极落实幼儿在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并重视和幼儿的沟通和互动,能够与幼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幼儿的成长路上的好朋友。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积极尝试。以“小兔子乖乖”活动为例,根据游戏情境,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游戏所需要的道具,并布置游戏场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幼儿之间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幼儿进行沟通,最大程度的满足每一个幼儿的诉求。活动开始实施时,幼儿们都不愿意扮演大灰狼这个角色,此时,教师可以自觉演示这个角色,让幼儿能够从主观意识上接受这个角色,利用幽默的教学方式,避免让学生从心理上抗拒这个游戏角色,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2.7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内容,设计合理的游戏
为了确保游戏的教育价值得到发挥,需要教师注重游戏内容的选择,充分体现出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促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并学到知识,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教学中。在游戏设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为导向,注意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幼儿参与游戏化教学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小鱼追小虾”的教学游戏活动中,游戏实施环节,教师先让幼儿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是“小鱼”,另外一组是“小虾”。游戏开始后,小虾先往前边“游”一米,然后“小鱼”才可以向前边追小虾。在音乐停止以后,小虾必须要跑回到最初的地方,被小鱼追到的小虾算作是输了,反之则是获胜的。任何游戏的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从而确保游戏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并获得成长。对于游戏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充分结合现代教育的思想与目标,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成长需求,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需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渗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游戏中必须要保证幼儿的安全,无论是游戏设计,还是游戏场所的布置,都需要始终坚持安全性这一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小游戏,为幼儿制作更加丰富的游戏工具,充分吸引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8采取游戏化的评价方式,提升幼儿的创作能力
幼儿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特点,对幼儿欣赏水平与表达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只是利用语言的方式让幼儿评价美术作品,对幼儿的难度相对比较大。采取游戏化的评价方式,在提升幼儿参与度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评价作品的能力,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评价的快乐。第一,利用角色,让幼儿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部分幼儿存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精神不集中的问题,此时,教师利用角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组织各种趣味性的评价活动。第二,创设出趣味性情境,让幼儿相互评价。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创设出趣味性的情景,让幼儿进行相互评价,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同时可以让幼儿尊重别人的作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利用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增强幼儿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基于此,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规律,组织各种类型的课程游戏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各项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健康成长。课程游戏化理念下,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游戏。与此同时,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教育知识,需要幼儿教师积极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幼儿能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成长。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游戏化探索,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进而助力幼儿成长。
作者:马庭军 单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