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浅析

摘要:伴随社会发展变迁,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为了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幼师要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合理融入游戏,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符合当下幼儿学习及发展需求。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同幼儿特点及心理情况相吻合,有助于推动幼儿学习更多知识,为其日后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状;实践路径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推行游戏化活动,要求幼师根植于游戏精神,创新游戏形式,依托游戏活动为广大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励幼儿自主参与到各种游戏体验中,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同时,加深对幼儿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游戏,从而推动其健康发展。

一、游戏精神概述

游戏的概念界定,是各国教育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中,“游戏”被作为玩耍和嬉戏的代名词,属于一种娱乐活动。但从英语语言角度来讲,游戏一词的英文是“Play”“game”,从“playfootball”等相关词语搭配语义上来讲,“游戏”也具有从玩耍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意义。西方某知名教育学家认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基础活动,具备特有社会属性。针对幼儿来讲,游戏既是其身体与心理活动的需要,又是认知和社交活动的需要,对幼儿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一)有益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游戏,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有效性,又能集中幼儿课堂学习注意力,使幼儿学习更多新知识,在游戏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1]。在以往幼儿园课程教育教学中,幼师知识教导乏味无聊,一般均是借助口授的模式教授知识,此种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幼儿学习自主性,也难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此会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效质的提升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游戏精神开展课程教学,幼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创建特定的游戏教学情景,使幼儿在游戏教学情境中全面发挥自身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各种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另外,在游戏情景之中,幼儿语言表达欲与冲动均会大幅度增强,在游戏中体会各种思维与情绪,随后增强表达欲及分享欲,努力表达自身观点与看法,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依托游戏精神创建游戏化课程,可有效调动幼儿学习自主性,依托幼儿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强化核心素养,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二)有益于协助幼儿习惯养成

在课程游戏教学开展中,幼儿必须全身心参与到游戏中,充分发挥自我游戏精神,这样才可在游戏中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协助幼儿提高课堂注意力,培育幼儿专注品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稳定性差,无法长期专注一件事,尤其是小班与中班的幼儿,其课堂学习注意力一般皆是“三分钟热度”,对任何事情均十分感兴趣,但又无法将自身全部注意力均放置于具体事件中,使得幼儿无法真正做成一件事。这种品质与行为习惯会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由此在幼儿园课程教育教学中培育幼儿专注力十分关键。在课程游戏化开展中,应依托游戏精神创造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游戏形式,提高幼儿整体专注度,借助游戏将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调动幼儿学习热情,协助幼儿形成正确行为习惯,使其更为专注。譬如,幼师可借助游戏协助幼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在具体实践中,幼师可开展“小兔子”手指活动,让幼儿双手变成两只可爱的小兔子,让他们带领小兔子游泳和洗澡。这种以动物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清洗双手,将洗手最后变成游戏载体,培育幼儿游戏精神,使其形成勤洗手的生活习惯。

(三)有益于培育幼儿的创新精神

在课程游戏化活动开展中,幼师必须遵循幼儿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其充足学习空间与机会。游戏精神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在课程游戏化教学中充分思考,深入探究,运用自我想象学习知识、拓展知识,解决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以游戏活动作为主导,幼儿知识学习均由各项游戏活动所构成,从入园到放学,幼儿多数时间均会花费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所以将创新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十分重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以幼儿游戏精神为基准,幼师可启发幼儿创新意识,培育其创新能力,推动幼儿思维与创新力进一步发展。但因受到年龄约束,幼师如若盲目将中小学教学手段应用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秩序与效率定然会差强人意。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中小学教学模式缺少直观性,幼儿无法接受教师口述讲解的创新技能,而依托游戏精神来实现课程游戏化,是提高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出路。譬如,幼师可利用“聪明小工匠”活动,让幼儿学会重复利用作业本,并要求幼儿利用无用作业本手工制作各种玩具。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发挥自身想象力,折叠出各种好看且形状各异的图形。还有一些幼儿会借助废弃作业本制作小风车,借助胶水与小木棒固定风车,并让风车随风转动,这样一来,在幼儿园中原本没有任何价值的废弃作业本也能变废为宝。基于此,在课程游戏化开展中,幼儿能积极自主调动自身逻辑思维,发挥自我想象力,制作各种作品,完成幼师布置的任务。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状

(一)课程游戏内容过多

在课程游戏化开展中,幼师要挑选科学且幼儿接受度高的游戏活动形式,吸引幼儿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提升其活动参与度。然而在现实开展中,幼儿园多数课程活动内容均十分乏味单调,未能发挥自身效用和价值,也未能启发幼儿天性,缺少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得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极易出现疲倦感。根据相关调查得知,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游戏活动形式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内容单调无聊,缺少创新,游戏活动内容一般均源自教材大纲,对教材资料以外的活动内容选择较少,内容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当前幼儿学习需求和成长特点,影响课程游戏化开展成效。

(二)游戏形式化较严重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推行游戏化教学模式,幼儿所呈现的游戏状态远比游戏本身更加重要。从本质角度而言,游戏是让幼儿借助某类活动实现愉悦的体验,不具有功利性,且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指向亦是开展纯真有趣的成长活动。然而在现实活动开展进程中,部分幼师极易忽略课程开展具有的游戏精神,将幼儿课程作为教学目标与任务来完成,使轻松自由的课程实践趋于任务化、责任化。甚至部分幼儿园将课程框架化,对教师提出固定要求,要求其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对应教学规划与目标,并将其列入到幼师年终考核中,使得幼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对幼儿园课程具有的游戏精神漠然置之,或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形式,忽视了幼儿在各类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性和情感体验,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三)家校沟通不够畅通当前,尽管部分年轻家长十分认可游戏,认为游戏能为幼儿学习成长带来诸多益处,但因工作繁忙,许多幼儿均由长辈代为照顾。长辈对课程游戏化的了解和认知存在偏见,而幼儿园现代化电子信息沟通模式也使长辈感到麻烦,甚至部分长辈对幼师以课程游戏化为基准安排的课程任务持消极态度。此外,部分长辈对游戏化的了解仍然停滞在娱乐层面,无法深入理解游戏化与学习的关系,对课程游戏化存在诸多质疑。这样一来,家校无法顺畅沟通,极易激化矛盾,使得幼儿园游戏化开展进程无法顺利推进。

四、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路径

(一)合理利用主题游戏活动

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在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幼师应结合不同教育主题,合理设计游戏化活动,唯有如此,才可保证游戏教学与幼儿个人成长需求相贴合[2]。故而,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幼师必须重视主题游戏。在设计具体游戏活动时,幼师应全面剖析幼儿游戏参与度,为幼儿营造轻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使幼儿在参与课程游戏时,体会到游戏的魅力和乐趣。譬如,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幼师要围绕美术主题创设游戏活动。如,将“我心目中的夏天”作为活动主题,幼师要将班级幼儿划分成多个小组,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并让幼儿阐述眼中夏天的颜色,在夏天要参加哪些活动,随后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来表达整组看法。在每组组长发表完小组看法后,幼师要与班级其他小组成员共同点评,并给予评分最高小组相应的奖励,以此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信心,提升游戏化课程教学质量。

(二)家长配合教学课后巩固

在幼儿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进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游戏化课程的效用和价值,既需要幼儿园支持培养,又需要幼儿家长配合。家长要认同游戏化教学观念,并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延续游戏化课程,以此有效巩固幼儿在园学习的规则意识与求知意识。唯有家校共同努力,才可推动幼儿更好地成长。比如,在培育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中,幼师会为幼儿安排相应的任务,即要求幼儿收集各种废旧报纸和矿泉水瓶,并将自身收集到的物品带到幼儿园。因考虑幼儿年纪较小,要想完成此任务需要家长积极配合,但老年人无法理解此课程任务如何培育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认为收集各种废品浪费时间,也难以为幼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基于此种背景,如若幼师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定然会引发家园矛盾。所以,幼师要做好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学主旨与核心理念,明确此教学任务背后隐藏的底层逻辑,使家长从最初被动配合转变成主动支持,从而提升游戏化课程教学成效和质量。

(三)游戏精神贯穿课程教学

因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其学习与经验发展均是在生活与游戏中进行,这就要求幼师明确生活与游戏精神的内涵价值。通过对幼儿学习特性的了解,幼儿园课程既要依托游戏活动开展,又需要游戏精神的渗透。因此,幼师要利用动态化发展眼光看待游戏,树立正确的游戏观,重视幼儿游戏体验与精神。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不但要呈现在游戏活动中,还要体现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从特定角度而言,幼师一般会将关注点放置在如何让教学活动趋于游戏化,但又更需深入思考课程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呈现,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另外,还要重视幼儿自主游戏,深入挖掘幼儿园与家庭资源特色,以五大领域课程为基准,创设出有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并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全过程中,进而使幼儿身心得以全面发展。现阶段,幼师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时,依旧存有诸多问题,如游戏形式化严重,缺乏游戏精神,使得幼儿在具体游戏中难以获得较好的游戏体验等。所谓游戏体验,即指幼儿在参与游戏时所形成的精神体验,具有真实性,且充满愉悦与自由。只有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体现出游戏的精神。但是,一些幼师选择借助游戏来完成课程,未能重视幼儿自我游戏体验,只是为了依托游戏给幼儿课程知识学习包上“糖衣”。例如,一些幼师为了推动教学进程,会选择开展幼儿不感兴趣甚至反感的游戏,无法让幼儿获得最佳游戏体验。而游戏精神的体现前提即是良好游戏体验,唯有将游戏精神完全贯穿于幼儿园课程中,才可为幼儿提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成长[3]。

(四)完善幼儿课程教学体系

幼儿园要做好“游戏精神”和课程融合的“引导者”,并非只因自上而下的变革更易获得较好成效,主要因幼儿园属于一个整体,要从宏观角度出发,以大局为重做出前沿性部署。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发展建设需要幼儿园的大力支撑。在实际操作上,幼儿园可从培育教师团队与完善校园硬件条件入手。首先,幼儿园要激励教师开展课程创新,运用公开课评选的形式,组织幼儿园全体教师探讨课程游戏化发展及体系建设。譬如,在中班教学中,让幼儿分享寒假某天的生活,以此监督与验收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效果。此课程任务的检验需要幼儿家长借助影像或其他方式在QQ群与微信群分享幼儿完成成果。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此教学目标设定初衷很好,但如若教师未能对活动进行整体性考虑,极易让活动变成“摆拍”与“家长间”的竞争。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则要注重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升专业能力,科学合理鉴别与筛选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任务设置时,要将教师团队作为模拟对象,全面考量课程任务具有的娱乐性及所获得的成效,如若可行性高,可随即召开家长会,向幼儿家长阐述其在此课程任务完成中承担的角色,并进行及时反馈,如此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培育幼儿自我表达与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幼儿园还应加大对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确保硬件设施充分满足课程游戏化实践需求。比如,在大班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课程间的有效衔接。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踢球和打篮球等相关体育活动,加深幼儿对体育的了解和认知。然而,一些幼儿园在创建初期,园区规划就存在相应的问题,缺少宽阔的场地为幼儿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支撑。基于此,幼儿园应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与资金条件,适当扩充园区,建设体育运动场地,从而为游戏化课程实施提供广阔空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强化幼儿实践体验,还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协助幼儿开发逻辑思维与想象力。将游戏作为枢纽来实施教学活动,完善幼儿学习环境,提高幼儿学习效质,继而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雪.从课程游戏化角度审视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9):49—50.

[2]马洁.游戏精神理念下幼儿园自主探究体验场的开发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1,10(28):52—54.

[3]魏梦雪.体现游戏精神的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及其建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2—34.

作者:伊翠娟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