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皮影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运用与传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皮影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运用与传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皮影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运用与传承

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被称作“影子戏”,它始于西汉,兴于唐朝,有着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来自中国人民无穷的智慧。在强盛的祖国发展背景下,我们更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艺术传承与发扬。而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将皮影文化艺术融入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成为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活动资源。这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爱国精神及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将皮影戏作为幼儿园教育资源,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了解历史非常好的手段,能丰富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皮影戏是通过白色幕布,让观众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利用高超的技艺雕绘而成的皮制品。精湛的雕刻技艺、灵活的操纵技巧、独特的民俗唱法都使它迫不及待地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的一日活动组织应当注重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如何将皮影戏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并有效开展呢?

一、观皮影,激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首先,要激发全园师幼的兴趣。怎样玩转皮影?怎样将皮影艺术融入幼儿园?

(一)从教师入手

想要皮影文化艺术融入幼儿园活动中,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努力,所以要组织教师研讨皮影戏运用了哪些材料、可以和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哪些领域相结合、皮影戏可以运用到幼儿园的哪些活动中等,带着这些问题让所有教师行动起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等。

(二)从家长入手

发挥家园共育的积极作用,通过阅读书籍、观看动画片、电影、参观博物馆等直观有趣的方法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幼儿可以用绘画、讲述的方式记录下观看皮影戏的过程及感受,回家可以询问祖辈皮影戏的由来和传说,在师幼共同努力的作用下,形成初步对皮影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无尽的宝藏。

二、普知识,提素养

(一)了解皮影文化的背景

据史料记载,皮影戏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皮影戏广泛流传于民间,集唱、说、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深受民间老百姓的喜爱,属于民间传统的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及价值。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影子戏”“羊皮戏”“驴皮戏”等,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二)了解皮影的特征

1.声腔特点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所以流传甚广,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2.道具特点皮影戏的演出装备轻便,它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以白纸作幕,以便单人操作。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三)了解皮影戏的制作流程

皮影人物的制作也是繁杂的过程,一般要经过选皮、制皮、刻画、雕刻、着色、熨平、缀结、手工雕刻等流程。皮影戏人物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连缀,以便表现时活动自如。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一个皮影,要用无根竹棍操纵,演出时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身与四肢相接,同时在身部和两手安上三根竹扦,即可操作演出。除了人物造型外,还要刻制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从皮影戏的表演角度看,需要艺人手指灵活,除了手上灵活的操作技巧外,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上还要制动锣鼓。皮影戏又巧妙地将光学、美学以及表演艺术相融合,这是一门独具匠心的综合性艺术。

三、融活动,戏皮影

皮影戏有着丰富的故事性和表演性,将皮影戏融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既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可以使幼儿感受到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还可以塑造幼儿优秀的品格。

(一)教育教学活动

1.艺术领域皮影人物的造型优美,而且都用人物侧面形象作为美的基本特点,不仅适合演出,而且雕刻制成的图案花纹装饰精美,头饰与面部的留实镂空显示了高超的雕刻技法。皮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色彩的运用以浓墨重彩的着色方法,赋予了极强的装饰视觉美感。在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用绘画、雕刻等方式制作或者创新皮影人物,同时培养了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科学领域皮影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它在传播途中被不透明的“皮影”挡住,在皮影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与皮影形状完全相同的影子,所以皮影是由光的直播传播原理完成各种造型和场景的表演。教师可以在科学领域中开展“光和影子”的科学原理教学,从而探究皮影戏的原理。3.社会领域在皮影戏表演中,艺人们的相互配合也是无缝衔接的。有皮影人物表演情节之间的配合,也有表演和配乐之间的配合。只有艺人们相互间的密切配合、掌握精准,才能达到动作与声音的完美和谐。在社会领域中,不仅能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意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友谊。4.语言领域皮影戏中的人物角色也非常有特点,教师可以分享经典剧目里的角色故事,鼓励幼儿复述故事,创造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为了让幼儿更加了解人物角色,可以分配皮影人物角色演绎故事。5.健康领域皮影人物通常是由双腿、双臂、头颅、双肘、腹、双手、胸等部分组成,各个关节连接的点叫“骨眼”。教师可以分析皮影人物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性,如头颅,脑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它支配着人体运动、言语、思考等功能,所以每个部位都有它的作用和重要性,要好好保护它。幼儿也可以模仿皮影人物的肢体动作,锻炼幼儿大肌肉和小肌肉的拉伸功能,以及增强它们的灵活性。

(二)区域活动

1.美工区——制作皮影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皮影戏精湛的手工雕刻、色彩的运用等技艺,对幼儿的创造力、审美能力、民族意识的提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可以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结构材料及皮影制作必备的皮影材料,如卡纸皮影、剪纸皮影、胶片皮影,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操作水平投放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幼儿根据自选的故事角色设计制作皮影人物,同时教师应当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娃”中,幼儿可以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在胶片皮影上创作出不同民族的中国娃,甚至可以是自己的自画像。幼儿能大胆想象,进行自主创作过绘画、剪裁后利用小木棍和钉子固定在皮影人物的各个关节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皮影。2.表演区——剧本表演教师可以利用前期收集的与皮影有关的经典剧目,如《鸡与蛇》《龟兔赛跑》《龟与鹤》等进行表演;幼儿也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或者角色展开自创剧本,如《小猪佩奇》《喜洋洋灰太狼》等,自选材料、商定剧本、分工制作、合作演出,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皮影戏。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与幼儿游戏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将幼儿作为活动主体的活动方式和教育理念。最近,幼儿迷上了中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的《西游记》,每天班级的幼儿都讨论着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如何的神通广大,他翻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更是能三打白骨精。幼儿绘声绘色地讨论着,其中明明就提议: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那么可以用皮影表演出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幼儿自己制订计划、商讨剧目,以最受大家欢迎的“三打白骨精”片段表演,分工明确、制作皮影。在熟练的操作下,幼儿很快第一次在表演区进行了演出,没想到效果一般,他们商讨后找出原因:原来是演出前没有宣传。幼儿增加演出海报,尽情吆喝,宣传到位,便开始了第二次演出,没想到观众太多,吵闹的声音大过了演出的声音,第二次的演出又失败了。不过幼儿继续商量,找出原因,决定要控制人数。要以什么方式控制入场的人数呢?这可难倒了众多人,幼儿各抒己见,没有合适的方案,这时果果提道:“可以卖票啊,我妈妈带我去电影院去看电影都是先买票才可以看的!”一句话提醒了众人,接着设计演出票的图案,邀请绘画水平高的幼儿帮忙绘画,制定票价,最后进行售卖。3.科学探究区——光和影皮影艺术也是光和影的艺术,在科探区投放相应的材料,收集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同时把收集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有目的地去收集相应的材料,如手电筒、裸灯、幕布、投影仪、台灯等,让幼儿在影子变化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什么、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影子为什么会变化、是什么导致了影子的变化。在一次小意外中,观众发现了一只“大怪兽”。幕后的小演员们正兴高采烈地表演着,没想到其中一名幼儿重心不稳,往后踉跄了几步,手中的皮影随之移动,靠近了光源,幕前惊呼:“刚刚出现了大怪兽!”幼儿在意外中发现光和影的原理,原来当物体被移动或近或远离光源的时候,影子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探究物体位置和他们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

小班欣赏皮影戏的表演视频最为直观,培养小班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中班欣赏皮影戏视频及制作过程和方法,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大班欣赏皮影戏,参与皮影制作,并大胆进行自主表演。

四、传皮影,显价值

(一)传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戏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世世代代民间艺人的无穷智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皮影艺术也随之流失。弘扬和传承中华民间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更应该挖掘保护皮影艺术,使它能获得更多生存和繁衍的空间。皮影文化进入幼儿园,这不仅象征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接轨,也为幼儿了解与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创造了契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提高幼儿能力的发展

将皮影戏融入幼儿园活动中,能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如在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中,幼儿之间要不停地相互交流、合作,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增强了合作精神;在手工制作皮影时,通过画、剪、骨眼连接等行为又培养了幼儿认知和动手能力;幼儿在与同伴分享精彩有趣的皮影故事时,也可以探索新的玩法;根据自己喜爱的各种角色创作皮影人物,发挥了幼儿的探索和创作能力。这能帮助幼儿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的环境下,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五、结语

无论是皮影戏蕰涵的文化底蕴,还是皮影戏本身的文化魅力,都对幼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都彰显出泱泱大国源远长流的文化特色。幼儿园要努力创设条件,将皮影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这不仅能让幼儿、教师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在,也能让家长感受到,树立民族自信和民族归属感,做一个骄傲自豪的中国人。

作者:张婷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青山湾幼儿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