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数据下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端的账户管理职责都将发生变化。在大数据环境下,提高金融科技运用能力,加强数据分析运用,将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本文将从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两个层面的监管职能变化入手,分析双方的数据需求,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引言
2019年初,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的通知》(银发〔2019〕41号),明确在分批试点的基础上,于2019年底前完成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7月22日,全国已陆续完成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工作。自2019年2月25日首批实施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之日起,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共新开企业基本存款账户138万户,其中企业法人96万户,非法人企业10万户,个体工商户32万户。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的职能都将发生变化,在大数据时代,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能否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来提高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水平,是亟须关注的问题。
二、人民银行的企业银行账户监管
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人民银行的监管将由事前核准转变为事中、事后管理。管理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企业银行账户事后核查。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商业银行端完成企业银行账户办理手续,通过账户管理系统打印《基本存款账户信息》,人民银行对有关账户开展事后核查。事后核查的内容涵盖企业是否多头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商业银行端录入的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商业银行留存的账户资料是否完整有效、商业银行是否及时通过账户管理系统向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是否及时将账户资料送达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事后核查、辖区内企业银行账户数量是否异常增加等。较取消前的核准制模式,人民银行的事后核查管理需聚焦于商业银行的账户数量、所报送的账户资料及备案信息质量进行考量,对开展监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的分析和加工运用要求更高。现有的账户管理系统虽已有部分数据统计管理功能,但因其是基于原有的核准模式而搭建的,且为保障新旧业务处理模式的衔接,在数据统计管理方面的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二)非现场监测机制有待完善。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人民银行需探索加强对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的风险监测,识别并妥善处置企业银行结算账户风险。在日常业务监测过程中,需充分依托技术化手段,对账户管理系统有关数据进行深入加工分析,重点关注同一注册地址注册多个企业,同一法人开立多个基本存款账户,同一联系电话对应多个企业,法人或存款人频繁开立、变更、撤销账户等异常开户情况。此外,对于某商业银行拒绝异常开户的特定情形,可及时通过系统共享至辖内其他商业银行,提高系统联合防控能力,切实增强异常开户的风险防范水平。(三)建立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对于违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的企业,应当加强协同监管,并联合其他监管部门共同对该类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6〕261号)中,人民银行首次明确,对被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商业银行不得为其开户。且对于存量已开立的企业,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季度排查属于严重违法的企业,情况属实的,应当在3个月内暂停其业务,逐步清理。下一阶段,对于通过事后核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发现的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人民银行应加大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营造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商业银行的企业银行账户管理
伴随着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商业银行在个人客群市场上的角逐已略显乏力,而企业客群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端不断延伸发展的角逐主战场。近年来,人民银行先后开展优化企业开户服务、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等工作,为商业银行提供优质高效的企业银行结算服务奠定了制度基础。金融科技的运用,为商业银行深耕与细化企业客户提供助力,如何在兼顾安全与效率的情况下,做好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是商业银行端需关注的问题。(一)事前加强实名制管理,守好入口关。在数据开放与共享时代,部分商业银行提供代办工商登记服务,将银行网点变为工商登记服务点。在拓宽企业获客渠道的同时,借助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提高企业身份审核效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注册服务。在提升获客能力的同时,商业银行需开展客户身份尽职调查,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根据企业的行业归属、经营规模、业务性质、资金来往等信息,多维度评估客户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的开户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二)事中加强账户监测,筑牢防火墙。取消企业银行结算账户许可后,商业银行的账户管理职责定位于对账户业务实施全流程监控与管理。在借助金融科技水平逐步提升账户服务水平时,能否对各类账户风险进行有效监测也十分关键。《企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明确商业银行需建立和完善企业银行结算账户行为监测和交易监测方案,加强对企业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行为的监测和账户交易监测,按规定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加强对账户行为及账户交易的分析运用,不断完善风控模型,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将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三)事后控制账户交易,切断风险源。实施账户监测后,对于排查出的异常账户,商业银行可实施暂停账户非柜面业务、限制账户交易规模或频率、对账户采取只收不付控制、对账户采取不收不付等事后控制措施,切实切断风险源,维护账户管理秩序。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还需移交有关司法部门进行处置。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端发现异常后,可为各行行内系统的直接控制功能提供了实施基础。
四、提升大数据运用水平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数据共享力度。近日,人民银行已会同市场监督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建成企业联网核查系统,系统具有核查企业注册信息、企业法人手机号码信息、企业是否正常纳税等功能。该系统的运行上线,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客户身份识别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对于人民银行自身监管而言,将企业联网核查系统与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利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的事后监管能力。如企业注册状态、纳税状态与账户状态的比对可以监测商业银行端是否持续开展身份识别、企业法人手机号码信息与账户管理系统中手机号码信息是否一致,有助于进一步判断同一联系电话对应多个企业的可疑性高低。此外,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联合惩戒,也将提升严重失信企业的违规成本。从商业银行端看,可考虑优化账户管理系统部分管理功能,允许商业银行将拒绝开户、异常账户开立的情况适时在系统中共享并对其他银行发出预警功能,使得不法分子“一行被拒,无所遁形”,从而提高行际间数据共享的水平。(二)进一步提升数据挖掘的深度。从人民银行角度看,账户管理系统与人民银行运行管理的其他系统的数据对接与挖掘能力有待提高。如大小额支付系统、网上跨行清算支付系统中有关交易账号信息与账户管理系统账号信息的比对,可直接监测出商业银行端的数据报备质量情况;征信管理系统的信用评级信息与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违规账户行为的共享与传送等。从商业银行角度看,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对企业的账户使用习惯、企业具体交易场景及支付手段偏好进行挖掘,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在细分市场中获得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对双异地、长期不动户、涉案账户等重点监测对象的交易行为特征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建立风险模型,实施联合监控,将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风控水平。(三)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后,人民银行应结合事后核查的差错情况,对事后核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商业银行端的业务操作及管理水平,针对差错率较高的商业银行要积极予以指导,有效提升其账户管理水平。同时,要对各类已存在或者潜在的账户风险进行分析与预判,以提高其防御风险的能力。通过数据特征,梳理总结背后的成因,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提高政策制定的精准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及时分析某类企业账户的行为特征及需求,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前提。此外,全面分析各企业的交易情况及异常情况,将为其对企业账户实行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景翠莲.银行账户许可取消后的账户管理思路[J].中国金融,2019(3):79-80.
[2]魏丽娟.取消许可后的企业银行账户管理[J].中国金融,2019(12):96-98.
[3]郭健男.浅析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19(8):19-21.
[4]徐颖.关于调整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模式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8(9):32-33.
[5]肖海曦.浅议如何规范银行账户管理[J].全国流通经济,2017(11):68-69.
作者:徐颖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