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提要]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当前,商业银行在追求效益性的同时,忽略自身经营的安全性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如何通过风险管理降低操作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农商银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商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持续增加,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多,金融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在商业银行飞速发展的同时,其面临的操作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是支农、支小和支微的金融主力军,是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也是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系列的历史和自身原因,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商银行的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识别、防控制度不完善,操作风险较大,因业务操作违规被银保监局处以罚款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这样的背景下,农商银行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刻不容缓。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操作风险受到国际银行业界的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银行机构越来越庞大,它们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业务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T技术的高度依赖,还有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一、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制定不完善、更新缓慢。主要表现在:(1)在柜面业务方面,柜面业务的指导文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调整更新。比如,根据反洗钱要求,对于办理大额存现业务的客户需留存身份证件信息,但对留存身份证件信息的起始金额却没有明确规定。(2)在传票档案管理方面,对会计传票如何装订、如何移交保管没有统一标准。对于已经保存至销毁期限的档案,未及时销毁。(3)对开户信息审查的制度存在缺陷。在办理开立单位及个人结算账户时,没有做到尽职调查。具体表现在:在开立单位存款账户时,只关注所提供的资料是否完整,对证件信息的真实性、企业的存续状况、经营状况没有进行审查。在开立个人结算账户时,有时可能会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放宽了开户审核标准。(4)在贷款业务方面,在对客户进行评定信用级别、确定信用额度时,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在一个特定的信用级别里的用信金额依赖于客户经理的主观判断。此外,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投资消费能力逐渐提升,信贷额度需求越来越大。但农商银行的信贷业务指导文件多是沿用以往年度的,信贷产品种类、担保方式、利率和额度等均无法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内控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1)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农商银行虽已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其机制多为照抄照搬其他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节化、具体化,内部控制体系并不完整,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漏洞。此外,在农商银行的企业文化中,对内部控制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2)内部控制环境较差。通常情况下,农商银行比较侧重于存贷款业务的发展,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较少。首先,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多聚焦于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风险意识与内部控制意识较差。其次,对于已有的内控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在农商银行的工资考核机制中,大多侧重于存贷款任务完成情况,一般没有合规经营的考核项目,这就造成一些员工为了完成任务铤而走险,违规办理业务。(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农商银行内部监督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内部的稽核部门,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均为同一单位员工,容易受到关系亲疏、情感因素等的干扰,影响其监督的独立性。内控监督人员一般从不同岗位抽调而来,未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系统化学习,其专业胜任能力有限。内部监督往往只对事件的结果开展事后监督,对业务办理的全流程关注较少。

(三)基层人员缺乏,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风险意识淡薄。农商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由于历史原因,基层综合柜员年龄普遍偏大。年龄较大的员工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业务、新知识速度较慢,对新业务、新产品的认知不全面,不能很好地把握风险点。近几年,农商银行虽不断扩大校园招聘规模,不断录入年轻大学生,但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仍十分明显,年龄断层严重。新员工业务及风险内控培训较少,日常业务的学习只能通过老员工的传、帮、带的方式完成,老员工的不良操作习惯及淡薄的风险意识会随着业务技能一起传递给新员工。新员工由于自身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和风险意识的不健全,操作风险问题频出。农商银行的部分乡镇网点发放粮食补贴、低保和养老保险金等补助资金,业务单一,工作量大。在持续高强度的重复劳动中,会逐渐降低业务要求,淡化风险意识,形成风险点。在信贷业务方面,客户经理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准确把握贷款业务风险,造成发放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最后形成不良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因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比如,会计档案无专人进行管理,业务办理人员可能也是传票的保管人员,可能会对传票资料进行篡改。对一些相对偏僻的基层网点,没有很好地执行人员轮岗制度。因地处偏远,这些网点的工作人员多为本乡镇居民,他们与当地客户较为熟悉。在日常办理业务过程中,出现替客户保存密码、存折、银行卡的现象,操作风险较大,易发生内外勾结或监守自盗事件,造成银行资金流失。

(四)软硬件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升级改造,农商银行的柜面、信贷操作系统不断完善,但在实际业务办理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农商银行柜面操作系统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具体表现在柜面操作系统经常会发生软件系统故障、系统内部网络通讯不稳定和网络防护薄弱等方面。比如在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时,存款业务已在系统提交,但由于系统故障或者通讯延迟,无法打印定期存单。在办理取款业务时,由于系统延迟,柜员以为没有提交成功,进而重复提交,造成两次扣款现象。新上线的系统适用性、稳定性较差,比如在办理开户业务时需要进行人脸识别,但因系统较为落后,算法不精准,经常出现客户是本人但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的现象,柜员只能手动通过后再办理业务,大大提升了操作风险。目前,大型银行的数据存储相对封闭,直接入侵攻击系统难度大,可能性低,但随着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被利用在业务的各个流程中,用户的各种信息通过开放的网络IP进行传输,使得大型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网络攻击、病毒侵扰、非法窃取账户信息、客户信息泄露等新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其他大型银行相比,农商银行的业务系统防护薄弱,更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此外,对淘汰、报废电子设备,没有专业人员及部门负责处置及销毁,极易造成信息泄露,形成操作风险。

二、农商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防范机制。合规建设,制度先行。为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农商银行应首先及时更新、完善有关制度,全面覆盖所开展业务的全流程,做到在办理业务时,有规章制度可依。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内控意识,切实将已有规章制度切实落在实处,在办理业务时,做到有制度必依。结合绩效考核及奖惩措施,将是否发生操作风险事件、是否合规经营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出台奖惩标准,加大检查力度,对违规办理业务,形成操作风险的员工,要严厉处罚,做到违规必究。对于新开发业务,在上线之前,应由主导开发部门牵头,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详尽分析,并下发风险手册或组织员工预演预练,做好风险防控的工作。对于改变操作要求、更改流程的老业务,应重新对风险点进行分析,并将风险点变动情况及时告知一线员工,防范操作风险。

(二)完善内部控制架构,建立全覆盖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较为健全,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指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渐颁布,为有效应对外部的刚性监管,防范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切实加以实施。首先,要加大对办理存贷款及其他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力度。尤其是对操作风险较大、风险点较多的业务,实施办理流程全程监督的办法。其次,要重视合规文化建设,改善内部控制环境,营造合规操作有奖,违规操作必究的良好氛围,使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的合规经营理念扎根在员工心中,落实在员工工作中。最后,还要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和深度,提高检查频次,扩大稽核范围,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做好经验总结。同时,要创新检查方法,将内部监督由线下事后监督转变为线上实时监督,减少内部监督的工作量,提高监督效率。

(三)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应按照岗位需求及时增加员工数量,降低基层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工作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聚焦于业务办理的合规性,降低操作风险。要及时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肯定高层次人才在农商银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加自身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招纳和留住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要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其次,要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合规学习和新业务的培训,逐渐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使合规经营、规避风险的理念深入人心。对新业务的推广,应在开展业务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完整化、系统化培训,及时提示新业务办理注意事项的风险点。除合规学习和新业务的培训外,农商银行还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如学习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风险提示,使工作人员能把握最新的风险变化趋势,能够更好地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软硬件系统建设力度。首先,要提升业务办理系统的稳定性。农商银行应加大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力度,建立专业维护运营团队,对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优化更新,提升业务操作系统的流畅度和稳定性。提高辅助系统及业务监督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如在人证辅助识别系统中加入证件真实性、有效期限自动校验等功能,提高识别效率。其次,要规范淘汰、报废电子设备的处置流程,明确专门部门负责淘汰、报废电子设备的后续处理,将硬盘等存储媒介数据备份、销毁后再进行处理。防止因信息泄露而产生风险。最后,要加大信息科技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大额资金往来、贷款受托资金支付和使用、异常开销户和收付现金资金量过大等业务实行实时监控。通过风险预警系统,将监控情况及时报送给内部监督部门,由内部监督部门对业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及时处置产生的操作风险,并定期把产生的操作风险事件进行综合性分析,根据操作风险的出现、变动情况,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实施专项监督。

三、结语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随着农商银行的迅速发展,其面临的操作风险也在不断增大,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农商银行应更加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本文以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从制度建设、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科技支撑四个层面,分析了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为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潘恒玉.我国银行内部欺诈风险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4.

[2]王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控[J].活力,2011(12).

[3]张俊.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网络攻击防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金融电脑,2019(03).

[4]刘昕.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措施[J].商讯,2020(23).

[5]高垚.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J].新会计,2016(05).

作者:刘慧豪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