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贷结构对商行财务绩效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按客户构成分类,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可分为面向公司的信贷资产和面向个人的信贷资产,对应的信贷结构即体现为公司信贷和个人信贷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基于客户构成分类的信贷结构。从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个人信贷的占比不断提升,而公司信贷的占比有所下降。以金融机构境内贷款为例,2007年末,个人贷款余额为50,675亿元,占境内总贷款的比重为18%,公司贷款余额为227,072亿元,占境内总贷款的比重为82%,而至2012年底个人贷款的比重已上升至24%,公司贷款的比重则下降至76%。从贷款增速上看,2008-2012年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和个人信贷的增速均受到了外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整体上个人信贷的增速高于公司信贷。可见,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和家庭的银行信贷需求增速明显快于企业信贷需求增速,个人信贷已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一极。我国金融业基于客户构成分类的信贷规模增长率趋势。本文认为客户信贷结构是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重要方面,因而,将其选作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基本指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微观经验数据,实证研究检验客户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的微观经济影响,以期对商业银行未来的信贷决策、发展战略规划等提供参考意义。
一、研究假设
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对提升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至关重要,而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是信贷资源的分布状况,只有合理分配信贷资源,使信贷结构合理化,才能降低信贷风险,实现银行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因而,信贷结构作为商业银行内部信贷决策的集中体现,将对银行的财务绩效带来重要影响。基于客户构成分类的信贷结构,即公司信贷和个人信贷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重要表征之一,其影响银行财务绩效的渠道主要体现在:一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上公司信贷的比重偏高,提升个人信贷占总信贷资产的比重,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实现在企业和个人信贷对象之间的分散组合投放,通过多元化贷款组合,降低和分散信贷风险。且个人贷款的平均单笔贷款金额远低于公司贷款,商业银行个人贷款比重的提高将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分散信贷风险,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同步优化。二是虽然个人信贷单笔贷款金额较小,操作成本相对更高,但个人信贷的受众面广泛,大力发展个人信贷并致力于个人信贷业务服务水平的提升,将有利于商业银行通过个人客户的“口碑效应”,提升市场声誉和市场影响力,并带动中间业务等的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基本研究假设为,当前提升商业银行个人贷款比重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将有利于提升银行的财务绩效。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Bankscope数据库。选取其中中国境内商业银行机构2005-2011年的样本数据,初始样本为153家商业银行。为保证实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本文研究过程中剔除了国家开发银行2样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前的样本、计量单位不统一的样本、数据缺失的样本。经数据剔除后共得到94家商业银行的301个样本数据。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数据33个,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56个,城市商业银行数据133个,农村商业银行数据14个,外资银行数据65个。本文利用Stata12进行回归分析。
(二)变量选取与测量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基于客户分类的银行信贷结构是否将对其财务绩效带来显著影响。本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用于量化银行的财务绩效,选取“期末个人信贷资产占期末总信贷资产之比”作为解释变量,用于量化基于客户分类的信贷结构指标。除此之外,根据前文研究假设,本文还将选取银行规模、费用率、贷款损失率、银行类别虚拟变量和年份虚拟变量等作为模型控制变量。
三、实证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实证回归模型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1.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本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指标进行衡量。全部银行样本的总资产收益率(ROA)指标的均值为1.024751,其中中资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均值水平整体上优于外资银行,同时在中资银行内部,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均值整体上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解释变量“信贷结构”的描述性统计“信贷结构”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解释变量,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客户分类的信贷结构,选取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作为量化指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向个人的信贷资产占总信贷资产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按全部样本统计,该比例的均值仅约15.12%。中资银行样本该比重整体上高于外资银行样本,而中资银行内部,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该比重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同时从上表还可发现,具体到每家商业银行机构,个人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在商业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0至49.97%不等,这与商业银行的内部微观层面的信贷决策应存在直接关系。3.其他主要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本文还选取了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费用率、贷款损失率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主要控制变量的描。
(二)实证回归结果
运用本文基本实证模型进行初步回归后,发现“银行类别虚拟变量Specification”对银行的财务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因而进一步对各类银行子类别进行分类回归检验。本文实证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回归结果表明,从全部商业银行样本来看,“信贷结构”指标的回归系数为.3945485,即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占比越高,银行的财务绩效越好,该回归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但具体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样本的分类回归结果来看,中资银行的个人贷款占比越高,银行的财务绩效越好,回归系数为.7671503,该回归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外资银行的个人贷款占比指标对其财务绩效并不存在显著影响。从可能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其他控制变量来看,资产规模变量与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负相关,即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财务绩效整体上越差,从费用率指标来看,费用水平越高,银行的财务绩效越差,从信贷资产损失率来看,贷款损失率越高,银行的财务绩效越差。进一步对内资银行样本做细分检验,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从中资商业银行样本来看,国有商业银行样本、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和城市商业银行样本的个人贷款占比越高,银行的财务绩效越好,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商业银行样本个人贷款占比对银行财务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其他控制变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与表5的回归结果无本质区别。
(三)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上述实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首先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前文研究假设认为基于客户分类的银行信贷结构将通过影响银行的信贷违约成本、操作成本、市场声誉等对银行的财务绩效带来影响,因而基于客户分类的信贷结构指标可能与前述回归模型中的贷款损失率和费用率指标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多重共线性检验的结果为:全部样本回归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为1.2,按银行子类分别进行模型回归的方差膨胀因字(VIF)值界于1.07-4.04之间,均小于方差膨胀因子(VIF)等于10的临界水平,即本文回归模型不存在需要修正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其次为降低异方差对实证研究结果有效性的可能影响,在稳健性检验阶段,本文用带有Robust检验的回归处理异方差问题,回归结果与前文回归结果不存在本质差异。
四、结论及建议
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基于客户来源分类的信贷结构是信贷结构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作为客户信贷结构的量化指标,运用我国商业银行的微观经验数据,实证研究检验了客户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微观经济影响,实证研究结论认为我国内资商业银行基于客户分类的信贷结构对其财务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个人贷款占比的提高将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在扩大内需、鼓励民生保障的外在政策环境背景下,未来居民个人和家庭的信贷需求将持续增长,个人信贷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重要一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拓展新的个人信贷业务市场以增加银行信贷规模的重要机遇。提高个人信贷的比重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业务的集中度和银行信贷风险的累积。提高个人信贷的比重并提升对个人信贷客户的服务水平,还有助于商业银行通过众多个人信贷客户的“口碑效应”进一步提升银行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因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抓住机遇加大面向个人的信贷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力度,有效开发个人信贷市场,不断提升对个人信贷客户的服务质量,在进一步拓展信贷业务市场的同时,实现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银行市场形象和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以利于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文学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