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有银行会计内控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有银行会计内控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有银行会计内控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现状

(一)会计内控体系欠缺,内控机制亟待加强。建立严密、系统、规范、有效的会计内控体系,是建设国际化、规范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必经之路,由于我国推行会计内控制度起步较晚,国有商业银行对会计内控制度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达成共识,目前缺乏成型的会计内控体系。虽然现行各种会计内控制度整体有效,但执行相对滞后,未针对其不适应部分进行修改,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及管理经营层次提升后和新业务的推出,没有真正体现“内控优先”原则,也未及时对现行制度梳理细化,表现出业务与控制在时间上的脱节。即原有或新增业务改变做法,而会计内控办法及规定尚未有效跟进;少数基层管理人员认为建立规章制度就是加强内控建设,将内控与规章制度等同起来,或把内控与专业部门从严管理混为一谈,结果使真正的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金融创新和业务发展需要。

(二)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会计内控作用缺失。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业务操作中都建立了会计内控基本规章制度,但效果有限。一是内控制度本身不够完善,会计内控制度与业务发展不同步,部分新业务在没有出台成熟、可控的制度前提下,就盲目推进。特别是基层员工对新业务操作尚不熟悉,留下操作风险隐患。二是未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和程序,使少数会计人员未严格按照先审查后授权要求,形成违规授权,使授权管理制度难以取到应有的控制作用。特别是部分网点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每日监督检查、授权管理和周查制度流于形式。三是银行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内控的重要性,未能较好行使《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常出现“权大于法”现象。四是会计岗位制约的效力不足,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

(三)稽核检查力量偏弱,约束尚未有效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是稽核部门力量普遍偏弱,特别是事后监督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经常性业务学习,对所监督业务只是通过数据输入达到账务平衡,没有认真对每笔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少数监督员对临柜业务处理程序和规章制度掌握不多,没有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二是内部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稽核监督部门容易受行政干预,检查人员存在检查不深不细现象,对查出的违规违章行为和人员不敢管,不敢罚。三是稽核的频率偏低,覆盖面不广,使得稽核部门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全行业务活动和经营状况,无法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或苗头,也难以提出有针对性意见建议。四是稽核监督在履行职责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致使稽核的内部检查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约束。

(四)电子化内控水平较低,会计内控制度滞后。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银行会计处理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会计综合业务,如汇总、报表、计息、事后复核等都放在计算机主机处理,原单独运行的网点变成了远程终端。同时,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突破了传统会计处理模式,柜台服务由双人变成一人,使原有会计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原有会计人员劳动组合面临重组。现行会计内控制度已不适用电子化技术支持下的银行业务,带来诸如计算机管理员和会计人员权责分工等一系列矛盾。在电子化内控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银行的会计内控体系完全失效。

(五)内控不力屡查屡犯,持续改进机制失灵。从商业银行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商业银行在内控监督与评价、信息交流与反馈等环节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造成整个持续改进机制运转失灵,集中反映在内控薄弱点长期得不到改善,内控空白点不能被有效识别,大案屡屡发生,屡禁不止,形成了内控薄弱-违规操作-例行检查-屡查不改-违规操作-案件发生-持续改进机制失灵-案件重复发生的内控恶性循环。

(六)制度误导逆向激励,构成员工道德风险。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往往会导致逆向激励和道德风险问题,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不同程度的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指导思想受利益驱动和金融市场、同业竞争无序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重业务发展轻内部管理的思想,认为市场营销同本单位业务发展、个人收入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内控管理是次要的,甚至还会影响业务拓展,促使内控执行不到位,表现为从上至下层层实行规模指标和速度指标为主的考核体系。而员工为完成考核任务和追求工作业绩,常常违规操作,踩“钢丝”办业务,极易采取极端行为,走向犯罪道路。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银行治理结构,构建银行会计内控体系。一是建立系统的会计内控机制。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从零散的、静态的、被动的内部控制规章向建立系统的、动态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转变。二是管理层应从改进银行经营方式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提出新要求,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三是操作层次会计控制制度应根据国有商业银行的特点,明确涵盖全部会计业务和各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及岗位责任制,设置相互制约的职能岗位,通过各环节确定基保关键控制点,实行会计控制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四是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互的制衡性,以达到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效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五是不断修正会计内控制度,认真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核算收支,真实反映盈亏经营成果,以适应业务发展内控的需要。

(二)完善银行监督体系,加大稽核检查力度。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稽核部门在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方面的监督作用。一是会计稽核监督应当以新会计准则为准绳,通过职责划分及会计监督方式的改进,构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检查三通防线。二是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稽核部门在内部控制建设作用。准确定位稽核部门职能,赋予其财务稽核、业务稽核、风险控制、内部稽核、合规检查职能。三是保证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加强稽核部门的力量。要注意充实业务骨干,增加稽核人员,加大稽核频率,实行“下查一级”的稽核体系,尤其是要坚持稽核的独立性、超脱性、权威性。四是稽核监督检查要注重解决主要矛盾。由于稽核检查的工作量大、人手少,稽核工作要注意抓大放小。五是建立财会、稽核、纪检、监察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监督检查体系,严格按照银监会和上级行的相关要求,统一监督评价标准,积极探索会计监督检查的新思路、新方法,对确定的高风险机构和高风险岗位,加大相应检查频率,强化对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现场和非现场监督检查的力度和深度,逐步形成全面、高效的会计风险监控模式,体现会计岗位之间“横向制衡、纵向制约”的风格,保障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电算内控力度,提升会计内控科技含量。一是银监会应制定统一的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指导意见,各商业银行依据指导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制度。二是加强电子化风险控制,及时发现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潜在风险,确保计算机处理或存储的全部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三是严格实行计算机的分类授权管理。四是会计核算系统的流程设计科学严谨。各商业银行要合并操作系统,实现全国一个中心、本外币一体化、统一核算制度、一套报表。五是强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安全控制体系,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安全制度。

(四)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建立会计内控独立机制。一是确立委派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地位,明确会计人员的委派范围和管理方式,保证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二是赋予委派主管(总)会计人员一定权利,即会计事项管理权、重大经营事项研究参与权、重要业务操作审核权、所辖会计人员任免的专业审批权。三是明确委派主管(总)会计人员的义务和职责。

(五)建立内控风险防范体系,狠抓内控制度落实。一是严格银行机构辖内往来、同业存款、银企对账、同城票据交换的账务核对,落实责任人逐笔勾对发生额和核对余额。二是切实加强柜员权限卡管理,提高员工对权限卡重要性的认识。三是加强库存现金管理,保证各种钱箱的安全和准确。采取灵活手段,尽量做好柜台工作,合理压缩库存现金。四是加强对重空凭证领用、出售、使用管理,在领用凭证时认真核对印鉴,网点做到定期核对,交接清楚,防止凭证流失。加强对印章和密押管理,切实做到“印、押、证”三分管、三分用,防止被盗或流失。五是加强重要物品、重要岗位控制。对重要物品要实行专人保管,明确责任,缩小接触重要物品的人员范围;重要物品、章、证、印押分开保管,相互制约;领用交接手续必须严密,防止各环节出现漏洞;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六是坚决纠正有章不循、违章不纠或纠不彻底、执纪不严的现象。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分清性质,依法依规处理,真正起到“处罚一人,警醒一群”的作用。

(六)完善会计内控评价机制,落实内控问责制度。一是建立内控评价机制。建立会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动态监督与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完善和落实内部控制的动态监管评价机制,与各业务部门、各分支行考评奖惩相结合,消除可能出现的会计内控盲点和漏洞;建立对外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同时,确保中介机构对商业银行内控评审工作的独立性。二是落实内控问责制度。对内控管理出现重大失误的主要负责人实行严格问责,使内控缺陷问责制从软约束的问责逐步过渡到硬约束的问责。建立持续的内控评价和考核机制,将内控评价和考核作为商业银行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设置权重,使考评结果与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密切挂起钩来。

(七)完善内部激励机制,营造浓厚合规文化。一是科学确立奖惩标准。根据各岗位所要求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复杂程度,合理制定岗位工作标准,确定会计人员绩效工资标准;根据会计基础工作水平、风险防范能力有效确定会计人员年度奖励标准;根据会计核算差错、发生事故的原因确定处罚标准。二是浓厚合规文化氛围。要培育会计人员主动合规思想习惯,自觉遵守和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让合规意识深入人心,形成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工作氛围,切实规范会计操作行为,从而保证业务发展、风险防控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三是关注员工切实利益。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遵章守纪的热情和创造力,弥补会计内控的缺陷,真心实意关心和爱护员工,关注切身利益,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