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及业务流程重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及业务流程重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控及业务流程重构

会计部门是银行风险防控的首要闸口,健全可靠的银行会计风险防控系统是银行一项重要的风险防控工作,亦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条件,在商业银行稳定健康的金融服务方面具有非凡的保障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持续的改革和发展,会计风险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与经济腾飞新形势相适应的商业银行会计系统仍显落后,导致银行舞弊案件常有耳闻。因此,如何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就一次次的被提上议事日程。

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机构,其历年来主要的角色就是承担支付结算中介服务,并主要依赖于会计部门实施与完成。毫无疑问,无论是办理对外支付结算,抑或是内部资金调拨,会计结算岗位就显而易见地成为了涉及商业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风险管理岗位。商业银行近年来发生在会计部门的许多舞弊案件均不能排除与结算岗位的关系。例如,账户开立与使用、疏忽对票据和支付结算凭证的严格审核、违背操作规程办理结算业务、业务印章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的随意性等,都给营私舞弊行为留下隐患。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通常包括商业银行内部会计部门在处理的各类会计业务过程中,因为受到来自银行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制约,导致会计信息出现重大质量瑕疵,并进一步引发商业银行的资金、财产和信誉等遭受损失或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

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既能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还能帮助商业银行规范会计工作,增强从业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般情况下,银行会计自始至终渗透到银行业务办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这些环节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定的会计风险。通常地,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可以分为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出纳业务存在的风险、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支付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等。

2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管理现状

2.1银行的会计风险点

商业银行在办理会计业务时,一般的流程是:首先由客户在柜台提出书面申请,然后由审批部门进行资金额度与用途、风险控制前提要件、支付方式等主要条款进行审核,审查通过后,经授权即可在柜面进行资金划转,会计部门再根据传递来的有关凭证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最后将业务书面申请的回单返回给客户(见图1)。上述业务流程看起来似乎较为完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细节问题的判断也会产生一些风险问题,或者对未来的经济业务带来隐患。伴生的主要风险包括账户管理风险、身份鉴别资料管理风险、支付凭证管理风险等。

2.1.1账户开立风险

商业银行结算的前提条件是结算双方在银行开立账户,付款方拥有足够的可动用资金额度。要在商业银行开立结算账户,法人申请人必须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代表身份证等证明材料,商业银行再根据其填制的开户申请表为其开户;个人申请人也需要根据身份证和申请表开户。然而,一旦申请人利用虚假身份证或利用虚假验资报告骗取的虚假营业执照,再到商业银行开立账户,然后进行相关信用业务等操作,那么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便随之发生。

2.1.2授权工具管理风险

身份鉴别资料主要是指有关证件、印章等授权工具的管理风险。结算岗位使用的空白凭证、印章、权限卡以及密押器和压数机是办理结算业务的必需器具。这些器具的管理如果存在漏洞,就会存在印章随意留置、借用等,为犯罪分子监守自盗、盗取商业银行资金提供机会。

2.1.3支付凭证管理风险

支付凭证核查的风险主要是验印技术更新不及时,以及未能执行收妥抵用原则以及付款前疏于核对存款余额带来透支风险。此外,目前临柜人员凭肉眼识别电脑伪造的票证也越来越困难,从而也形成一定的风险。同时,支付凭证如果审核出现疏忽,可能会引发结算诉讼,甚至引发严重的经济案件。

2.2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

2.2.1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

在市场化日益深入的进程中,尚未健全的经济系统开始暴露出一些不足:恶性市场竞争、有效制约机制欠缺等。此外,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各城市商业银行剧增,放松风险控制的违规经营,甚至从事非法活动的动机强烈,都会导致银行会计的系统性风险日趋增大。在宏观管理层面,市场规则的公平性体现不到位,缺乏详尽的制度支持。在微观管理上,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仍有不健全的地方,金融监管也未从细节上加以防控,难以在将风险处置在萌芽状态。

2.2.2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

银行会计风险大部分源于银行内部稽核不力,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零散于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未形成一套整合的防范风险程序,不易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二是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银行分支机构尚未成立有效的内控部门,未真正有力约束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乏力。

3再造业务流程控制商业银行风险

一般情况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只是“补丁式”的修补方式,要彻底整合业务资源和风险管理,使之协同工作,同时又能自成体系,便于实际工作中加强自主防控,环环相扣,还需要从源头上进行业务流程的改进和优化,因此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再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3.1通过流程再造完善风险管理的思路

3.1.1围绕客户延长会计业务信息链

抓住“以客户为中心”作为设计理念,改变当前围绕产品和银行为中心的业务管理模式,通过整合银行金融产品和业务流程,力求为客户提供全面而富有个性特征的金融服务。在设计会计业务流程时,充分将信息链延伸到银行的组织边界之外,实现银行业务系统与客户会计系统全面对接与协调运行,不仅可为客户提供更加及时和准确的金融信息,也能帮助银行挖掘企业的融资和理财需求,真正实现合作双赢。当然,还应保持银行业务流程与客户系统的对接界面保持一定的柔性,以便为将来进一步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和流程预留必要的空间。此时,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处理模式就实现了从清算型平台向营销支持型平台的成功转型。

3.1.2效率与风险控制并重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伴随的资金流转安全性和信息传递效率是客户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新型会计业务流程的重构应该着眼于竭力改善业务流程带来的边际效率,保证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朝着更完善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方向改进。重构风险控制体系也是流程重构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设计电子化业务流程过程中,要重点通过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处理手段,权衡风险控制成本与效益,建立“风险———收益”导向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实时监控系统,在风险监控资源配置方面,重点向高风险业务的事中控制环节倾斜,对低风险业务采用事后控制为主,做到风险控制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3.1.3统一规划的集成系统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日益丰富与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就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开发上线新的业务处理系统,这就需要进一步整合和拓展现有业务系统。解决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保证个人、部门之间顺利实现信息共享。为此,在设计新型业务处理系统时就应做好整体规划,以系统集成的理念贯穿始终,保证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通过重新进行统一规划和全面部署,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模型来实现系统集成。

3.1.4分阶段多层次优化流程

根据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系统化整合的要求,可以按照由内到外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优化:一是减少不必要的手工签章,而以电子印迹取代;二是将内部会计凭证集中在系统后端打印,以电子凭证存档为主,实现内部流程的无纸化处理;三是在会计业务流程的前端和后端以电子化业务发起模式处理和反馈业务办理结果,并针对大客户的会计核算系统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对接服务,逐步实现双方的无缝链接。

3.2改进后的银行会计业务流程

新型会计业务流程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高科技手段为基础,本着高效率、低能耗、低风险为原则,采取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与会计信息传递流程相融合的运营方式。以业务电子化发起模式为起点,注重业务流程起点与终点的延伸,并充分将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进行整合(见图2)。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后,在业务发起模式、流程的延伸以及会计系统整合方面均有显著的变化,人工参与的机会尽可能减少,也减少了人为出错和蓄意舞弊的机会,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