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银行会计风险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核算程序不规范。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会计人员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一些银行为了盲目的追逐利益和政绩,无视《会计法》、《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章,或是对近几年新颁布的会计结算法规不熟悉,会计科目设置与运用不合理、设帐外帐、逃避监督、违规经营、对于一些业务未按新规定办理等一系列的会计核算程序不规范行为,使得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核算不真实,引发各种经济大案、要案的发生。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银行人员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并未认识到内控是现代银行管理中的一个特定的概念,包括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的执行、会计制度评价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监督和制约会计业务的动态的控制体系,是防范和化解银行会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银行内部控制不完善,且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不足,使得防范风险的能力降低。
(三)人员管理存在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为了跟上外界环境的变化,满足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大量向外界招聘银行人员,一些“新手”一时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且所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偏差,不能很好的掌握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目前银行的会计核算方式已普遍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进行核算,所以有的银行将目光放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上,忽略了对会计人员的相对业务培训,致使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下降,继而导致了一些经济要案的发生。所以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对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应该足够的重视。
(四)管理制度建设迟缓。建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管理一直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各银行总、分、支行对会计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制订,在总的章程之下又各有一套细则性管理规则,各层次对所传达的制度内容领会不一,虽然各标准规定之间的硬性规定一致,但细节却有矛盾之处,不仅给会计人员也出了难题,还使得规定在实施时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缺乏可比性。且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低,也难以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
(五)会计结算体制机制仍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结算内部控制管理分散,一般由会计结算内部控制、信贷内部控制、资金内部控制等部门控制体系构成,而各部门管理缺乏有机的配合联系。二是各个主管部门之间缺乏统一部署,会计核算工作各行其是,更甚者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结算内部制度的力度。另外,现行的会计结算控制远远落后于计算机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人员与会计结算业务权利责任不清,交易授权密码管理过度依赖技术人员,造成技术人员权力过大,不受约束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使商业银行面临着票据诈骗形式由内部勾结、内外勾结向境内外勾结升级演变的风险。
(六)监督系统存在漏洞。银行业会计业务除接受央行、财政专员监察办公室、税务、审计等外部执法部门的监督之外,还有银行内部审计,但上述各部门在实施监督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监管内容不系统,特别是对市场准入、持续经营、存款保护、或有负债、审慎收益、潜在亏损、内控体系等方面未真正引起重视,且一些会计监督很难在会计风险处于萌芽状态之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这些监督方面的不健全,影响了银行内部核算的真实性,由此引发银行会计风险问题。
(七)信息披露不完全增加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标准之间还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风险披露方面。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将风险具体分解成信贷风险、货币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公允价值五个方面,分别用具体的数字、图表加以说明,所涉及的内容涵盖资产负债表内外所有重要资产和负债。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中缺少对表外资产、利率风险的量化分析标准,并且未全面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导致报表使用者难以对银行的交易状况和风险进行分析。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建立、健全银行会计制度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快形成一个健全的银行会计体系。商业银行要严格尊重相应的制度政策,不能置国家法律和政府法规于不顾而任意妄为。而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是银行内控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许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银行会计管理体系的弊端,影响到会计职能的发挥,使得会计信息难以及时获得和公布,不仅不能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还容易掩盖和推迟问题的暴露,从而延误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最佳时机。所以必须尽快简历起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全面整顿会计工作,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其中尤其要注意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从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和化解银行会计风险。
(二)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认为,任何较为先进的管理诀窍和技术优势都是有一定寿命的,而且具有高层次的意识、理念和行为方式才可以保持持久的竞争力。而在管理活动的运作中,我们首先应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对于要害岗位的人选应严格把关,经常进行考核,构建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管理团队。另外会计具体操作人员也是银行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实际的银行操作与运行中,还应正确的引导员工。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提高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学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达到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在处理业务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的道德建设,提高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银行会计人员实际操作水平。注重了这两方面的管理,一方面可以减少银行内部的漏洞,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银行的效益,并提升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
(三)加强银行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体系。有效的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三个部分,在银行管理监督中具体的又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对银行内部会计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对会计凭证严格遵守填制、复核、保管、传递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等。在银行风险的事前监督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制定一套自己的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进行考核,具体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如:流动性风险指标、资本不足风险指标、资产风险指标等等。事中监督需要各部门明确自身岗位所担负的责任,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而会计部门则要与各个责任相关部门合作,建立起一套对银行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监督、及时防范、快速化解的机制。事后监督主要是指通过对日常业务所产生的会计凭证进行周期性审查、分析,从已发生的业务当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及相关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银行风险的发生。
(四)加强外部监督,完善监督制度。只有银行的内部监督,并不能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的发生,必须也要加强外部监督,内外结合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过程。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科技的发张,银行以全部实现会计电算化,各种业务的发生均在网上有所依据,而会计电算化的真实可靠需要严格的内控制度做为保障,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内部控制管理,进而改善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环境,降低和避免银行风险的发生。
(六)吸取他国经验,依据我国现有法律,制定相关法规、完善会计制度。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时有发生,如目前美国正发生的次贷危机,西方一过发达国家为对付日益加剧的金融风险,除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以外,还建立了金融风险保险制度,这一制度目前在国际上是比较流行的外部风险补偿制度。
(七)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离不开信息的提供,所以,为了提高对银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我们就必须及时的获取银行内部所产生的可靠的、完整的、能充分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等等相关会计信息。要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更好的对外披露本期银行资产流动性信息,增前银行业务的透明度。
(八)实行重要会计岗位轮岗制度。银行会计部门应该按照《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安全防范工作的要求,制定一套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和上岗考核制度,对于一些重要的岗位人员应进行有计划、有条理的定期培训和岗位轮换,并定期的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对于某些特殊岗位,因工作需要不能进行岗位轮换的,需按照相关的规定强制休假,进行离岗稽核,并将考核和稽核的最终情况记录在该会计人员的考核档案之中。经济的发展促使着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调整,会计专业技能的培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银行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性的培训,每年只要应对银行内部的所有会计人员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得现有的会计人员能够适应会计制度调整的发展需要。
作者:程石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