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实践与理论发展及优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实践与理论发展及优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实践与理论发展及优化

摘要:《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材拥有鲜明的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基础性等特征。在实践发展层面上,《现代汉语》教材主要体现在教材类型多、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及针对性差方面;而在理论发展的层面上则体现在教材改革与教材评价方面。通过系统分析《现代汉语》教材在实践与理论发展情况,能够明确教材在编写和理论研究上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思路,以此完善《现代汉语》教学体现,提升教材的应用成效,为我国更好地培养汉语言文学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代汉语》;课程教材;实践;理论

教材主要指根据学科任务组织和编选,拥有特定技能和知识体系的教科书。我们可以将教材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作为教学者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依据,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源头,能够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好的教材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基础性等特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抓手。《现代汉语》教材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系统阐述了汉民族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提高并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理解汉语的能力,可以为学生从事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等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现代汉语》教材应涵盖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所有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和理论性的融合。

一、《现代汉语》教材的基本特点分析

教材是依托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而编写出来的工具或材料,不同学科的教材拥有不同的特征和特点。现在汉语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属于“共时语言学”,拥有语言学课程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基础性等特征。其中基础性特征主要指现代汉语教材通常以汉语的基本技能、知识及概念为主。它能够帮助学生从语言实践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如语法、词汇、语音等基本知识和概念[1],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学知识奠定基础。而理论性则指现代汉语是以理论知识传授和介绍为主,注重学生对语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语言理论进行事实分析或运用事实来论证语言理论。至于系统性则指现代汉语教材能够反映汉语结构要素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体现语用、语法、词汇、语音的层次关系。当然现代汉语教学还拥有实践性特征,为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基本目标,教材必须涵盖语言实践分析、技能训练等内容,帮助学生将理论和知识转变为技能,让学生拥有较高的分析和鉴别能力。教材中的实践性通常表现在实践内容的合理安排,如语言能力训练、调查方法等。并且要将语言实践和语言材料充分融合起来,让语言实践成为学生内化理论知识的抓手。

二、《现代汉语》教材的实践发展

《现代汉语》教材的实践发展通常表现在教材的出版与编写的层面上,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够发现,我国共计出版的汉语教材有193种,从编写时间的角度出发,最晚的教材是2012年,而最早的是1995年,而通过理论探究,我们能够发现教材在实践发展中拥有如下特点。首先,出版数量众多。2000~2011年我国编写的汉语教材为61部,占比34.7%,然后是1977~1989年,教材编写数量为66部,占比34.2%。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科蓬勃发展[1],并且自考、电大、函授等教育形式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加之新语言学方法和理论的不断引入,使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数量,呈现出“数量众多”的特征。其次,教材类型多。通过分析汉语教材的出版情况,我们能够发现教材主要有通用性教材。师范性教材,函授教材、留学生教材、自学考试教材等类别,这些教材的出现,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所呈现的蓬勃发展特征及多元化特点。再次,形式多样。通常来讲体例主要指编写者根据内容取舍、学习要求、教学目标等对语言学教材实施的“格式安排”。我国《现代汉语》教材基本以修辞、语法、词汇、语音等内容为主体部分,所以教材体例几乎相似。然而编写者在内容安排、学习要求、编写目的等层面存在差异,导致教材的风格各异、体例形式多样。最后,针对性差。《现代汉语》教材通常以结构主义理论为框架,呈现的知识和概念几乎相同,所以在内容变化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致使很多教材可以在不同的学习层次、对象及目标上“互用、通用”。但其针对性却相对较差。譬如,师范性教材难以实现与语言教学相互融合的目的,而自考教材也无法彰显自学考试的特征,并且在教学内容上,教材主要以理论介绍为主,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常安排相应的实践性内容。但在实践中,很多《现代汉语》教材却存在实践性弱、理论性强的特点[2]。

三、《现代汉语》教材的理论发展

《现代汉语》教材的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教材评价与教材改革等层面上。首先是教材评价。教材评价主要指根据具体教材进行研究,并对教材进行评估的过程。通常来讲教材内容是教学工作者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抓手,课程内容是否拥有特色性、系统性及完整性,取决于教材内容。所以教材内容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导向。通过数据分析、理论探究能够发现,我国对《现代汉语》教材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教材内容、指导思想、教材结构等层面。从评价形式的角度出发,有对“多本教材”评价的,也有对“单本教材”评价的;有使用者评价也有编写者评价,在所有形式的教材评价中[1],关于教材内容评价的研究最多。教材内容的评价主要涉及文字、语法、词汇、语音等层面的内容。其中语音评价主要是对教材中的国际音标的校对和检查,明确其中所存在的理论问题及标音矛盾问题[1],以此让语音体系更加清晰、完备。而在语音性质上,则注重对语调、音变、音位、标音符号、语言单位的编排和取舍。但在教材评价的总体层面,有关语言评价的内容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可能与语音教学特征及语音学科特征相关。此外,语音知识拥有变化缓慢、封闭性强的特征,使教材在知识和概念的选取上能够做到选取明确、编排合理的目的。而在词汇评价方面,需要评价者通过细致比较和全面分析的方式,对不同教材的词汇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同音词是什么?”“合成词必须是复音词么?”等。当然在词汇内容上,评价者还需要对词义、词的构成、内容编排及整体框架所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之后是语法评价。语法层面上的评价主要是从语法内容、结构分析、语法单位的角度对教材进行评价的,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副词的划分与归类、词类系统以及对语气词、代词、形容词的划分等。此外,有关《现代汉语》内容评价的部分,还包括修辞、文字等,然而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却相对薄弱。其次是教材改革。教材改革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教材建设目标、发展方向、改革思路、特色发展等内容,重点体现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实践性。实践性是教材改革论述最多的理论问题,能够为教材的现实应用、学生的发展及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积极的影响。通常来讲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需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技能,使其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现象,掌握语句鉴别能力。二是吸收和采用新的语言理论知识。很多学者认为现代汉语教材应及时调整自身的理论体系,革新教材的理论观点,让教材在理论更新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然而纵观我国教材改革历程能够发现,目前的《现代汉语》教材通常存在无差别吸收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现象,甚至有的教材将存在明显争论的观点融合进去,导致教材的实效性不强[3]。

四、《现代汉语》教材发展的优化思路

(一)实践优化

现代汉语教材应拥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教材是给教师和学生用的,其应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实用性是《现代汉语》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托和本质要求。然而教材编写者却难以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编写,导致教材的针对性较差,即难以“关照”不同使用主体的基本特点,使教材在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同质化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材编写者的编写视角出现了问题,通常以同行的角度出发,忌惮专家的批评,畏惧教材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避开批评,如何让别人认为教材拥有较高的“含金量”成为教材编写的重点,于是教材编写者会在“怎样标新立异”“自圆其说”上花费力气。而要想提升教材的实用性价值,教材编写者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首先,要转变编写理念。即教材编写者应将编写视角从行业专家的评价角度,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角度,从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教学出发,明确教材编写的重点和方向。其次,考虑教材内容、体例是否能够体现出使用者的专业背景和应用需求,譬如自考教材应突出自学考试者的基本特征,应围绕自学考试的流程、结构、标准来构建教材。而当代学生群体又拥有鲜明的个性张扬、思想开放特点,难以对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的内容产生兴趣,因此需要编写者在内容和表述上做到平易近人。此外,由于我国《现代汉语》教材的类型较为多元,主要有通用性教材、示范性教材、函授性教材、自考性教材及留学生教材等类型,教材编写者必须结合不同教材的应用特征,突出教材的针对性。譬如,函授教材的应用主体是成人教育,需要教材编写者根据成人教育形式和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论性、概念性的优化,降低教材中的理论难度,确保教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而留学生教材应注重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旨在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帮助留学生群体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理论和知识。最后,时代性与社会性特征的体现。现代汉语教材的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应打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应在语料使用上体现我国社会文化、经济、思想、政治,应在语言分析中注重对时代元素的融入,唯有如此,《现代汉语》教材才能契合学生和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帮助教师讲解《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深化学生对汉语言概念、定义及理论的认识。与此同时也能切实提高教材的“实用性”[4]。

(二)理论优化

现代汉语教材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评价与教材改革等层面上,在现代教育理念得到普及与推广的背景下,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内容与现代教学理念还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即《现代汉语》教材无论在内容设置方面还是在体例形式方面,都难以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致使教师在相应的教学改革中,困难重重。因此在理论研究层面,我国相关的学者和专家应拓展出全新的理论研究方向,将教材评价与改革放到课程教学的情景上,使“知识呈现”逐渐转变为“知识服务”。简而言之,教材编写者或者专家必须将理论研究的重点,置于教学的情景下,注重对“学生本位”“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理念的“关照”,使教材无论在评价,还是改革上,都能与现代教学理念、思想及方法相衔接。与此同时这种理论优化方式,也能为《现代汉语》教材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和助力。而在教材评价的层面上,我国学者及专家在语音评价、修辞评价、文字评价的程度较少,难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虽然这种评价问题有其合理的解释,然而在《现代汉语》教材整体的理论发展上,却带来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此方面提高重视程度。譬如在语音评价上,需要明确语音评价的阶段性特征,即语音变化缓慢,语音知识对封闭和系统,导致相关的评价较少。因此,我们应确保语音评价与语音评价之间的“间隔性”,确保评价者在语音发生变化时,对语音进行及时的评价。而在修辞和文字评价方面,依旧需要以时代和社会发展为基本抓手,明确“事实语料”在修辞和文字等层面上与教材内容所存在的差异,关注修辞、文字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地位。特别在不同的《现代汉语》教材应用中,应根据其特征、特点及特色,提高对文字评价和修辞评价的重视程度。譬如,在留学生教材中,需要着重评价文字内容。而在师范性教材中,应重点评价修辞内容。而对于教材改革而言,教材改革的重点是对新知识和新理论的吸收和融入,关注教材自身所拥有的时代性特征。但这并不表示语言理论、学说及思想的广泛吸收是正确的,虽然新教材应慎重、有选择地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我国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然而草率、不加甄别地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必然会导致教材在应用中出现实效性问题,即理论成果在指导教学上的效用不高。因此,我们在吸收最新理论成果时,应从教材类型、实用性、时代性等角度出发,对最新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选取出能够满足现代汉语课程需求的研究成果,并对存在争议的理论、学说持有保留态度。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现代汉语在理论引用上的科学性。而在实践性上,则应均衡好教材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在教材应用中,利用实践环节吸收、理解及应用理论知识[5]。

五、结语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材编写与应用上应契合学生的专业特性、时代特征。通过分析教材的实践发展与理论发展,我们能够发现《现代汉语》教材虽然能够在出版编写、教材评估、教材改革中取得鲜明的发展成果,但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教材编写者,以问题为导向,重新优化教材的发展思路,提升教材所拥有的“针对性”“实用性”及“时代性”。

参考文献:

[1]樊中元.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与理论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5(9):77-82+96.

[2]曹慧覃.基于“岗位导向”的现代汉语教材建设——以高职小教专业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5):88-91.

[3]高薇薇.“三教”改革视域下的高职现代汉语“文字”模块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探析[J].商业文化,2021(9):68-69.

[4]程小芸.浅析文化与交际实用性的有效结合——以《现代汉语高级课程》教材为例[J].鸭绿江(下半月),2019(12):101.

[5]章黎平.实用角度下多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8(2):15-17.

作者:潘婷玉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