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深井煤矿井底车场优化设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深井煤矿井底车场优化设计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深井煤矿井底车场优化设计分析

摘要:为优化井底车场设计,通过巨野矿区典型井底车场设计和改造设计案例,分析深井煤矿井底车场设计特点,主要有改变硐室结构、加大间距、增加井下降温硐室、主排水泵房和主变电所独立回风等。

关键词:深井;井底车场;优化

鲁西煤炭基地是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也是较早进入深井开采的大型煤炭基地。巨野矿区是鲁西煤炭基地全面进入深井开采的新建矿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生产,积累了丰富的优化案例和经验。本文通过收集巨野矿区井底设计和建设生产过程中优化案例,总结深井煤矿井底车场的特点,为类似煤矿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1巨野矿区简介

巨野矿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包括巨野煤田和梁宝寺煤田,总面积约1210km2,是山东省最晚开发的矿区。巨野煤田划分为5对煤矿,即龙固煤矿(6.00Mt/a)、赵楼煤矿(3.00Mt/a)、郭屯煤矿(2.40Mt/a)、郓城煤矿(2.40Mt/a)、万福煤矿(1.80Mt/a);梁宝寺煤田划为2对煤矿,即梁宝寺煤矿(1.80Mt/a)和彭庄煤矿(0.60Mt/a)。矿区自2004年开始建设,至今已经建成6对煤矿,剩余万福煤矿正在建设中。其中龙固、赵楼和郓城煤矿开采深度都超过800m,地温偏高,一般原始地温36~46℃。赵楼煤矿实测原岩温度至少在43℃左右,高于采掘工作面必须停止作业温度30℃,都采取了机械降温措施,是典型的深井煤矿。巨野矿区的巷道支护难度明显加大,在深井支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

2井底车场设计案例

(1)郓城煤矿井底车场兼顾东、北两个开拓方向。优化后的车场布置如图1所示。(2)龙固煤矿井底车场兼顾东、北两个开拓方向,巷道较复杂,采用电机车运输。优化后的车场布置如图2所示。

3主副井系统优化

3.1主井相关硐室优化

由于提升高度增加,主井提升设备由一对箕斗增加为两对箕斗。郓城煤矿装备两套20t双箕斗,达到2.40Mt/a的提升能力。箕斗装载硐室由主井单侧布置变为双侧布置,见图1中13号工程。硐室净长19m,净宽6m,对井壁结构和硐室支护有较高要求。龙固煤矿采用双主井布置,各装备1套32t箕斗,达到6.00Mt/a的提升能力。箕斗装载硐室单侧布置,净长8.5m,净宽6.2m,两主井间距45m,见图2中1号工程。两个箕斗装载硐室平行布置,见图2中13号工程。没有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3.2副井相关硐室优化

3.2.1增加交通罐通道由于井筒较深,人员通过副井内梯子间到达地面的难度较大,井筒内增加交通罐,副井与井底车场之间增加交通罐通道,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通行需要。根据交通罐的开口方向,通道的布置方式不同。通道可能利用副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现有巷道,也可能需要单独增加一条巷道。应尽量避免单独增加巷道,减少硐室开口对井壁的分割,避免井壁应力过度集中。

3.2.2加大硐室与车场巷道的间距主排水泵房、主变电所等主要硐室与临近车场巷道的距离一般为20~25m。深井煤矿为减少应力集中和临近巷道施工影响,适当加大间距。主排水泵房、主变电所与临近车场巷道距离30~35m。见图1、图2中4、5号工程。井底煤仓之间、井底煤仓与主井之间一般间距25~30m,深井煤矿应加大至40~50m。见图1、图2中1、14、15号工程。

3.2.3兼顾无轨胶轮车运输无轨胶轮车具有运行速度快、人员运输灵活、可整架搬运液压支架等优点,在大型矿井中普遍使用。小型无轨胶轮车可直接通过副井罐笼上下井,大型无轨胶轮车可分体下井。龙固煤矿采用轨道运输+无轨胶轮车运输,双运输大巷一进一回,保证了运输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重型综采工作面设备的拆除与安装可在40d内完成。井底车场应采用固定道床,轨面标高应与硬化的大巷底板上表面标高一致,既可避免突出的钢轨划伤轮胎,又可避免无轨胶轮车挤压导致轨道变形、移位等问题。

4降温相关系统优化

4.1增加井下降温硐室

根据井上下换热的需要,一般在进风的主、副井井筒内敷设低温管路,在回风井内设高温管路,所以降温硐室应靠近进风井和回井,见图1中17号工程。一般包括制冷站、配电室、控制室等,长度一般超过100m,例如赵楼煤矿井下降温硐室长159m。龙固煤矿将降温硐室布置在副井和等候室附近,有利于降低进风温度,也是一个较好的布置方式。见图2中的2、10、17号工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需要的制冷量增加,设计应留有扩建的余地,进一步增加了井底车场硐室的布置难度。

4.2主排水泵房和主变电所独立回风

主排水泵房和主变电所一般布置在副井附近,主排水泵房通过管子道与副井相连,都处于进风风流中,没有煤尘和瓦斯污染,可以不独立通风。在深井煤矿中由于原岩温度高,引起硐室内温度偏高,机电设备和矿井水散热提高了进风温度,加大了机械降温系统的负荷。郓城煤矿通过改造,增加主排水泵房回风道,见图1中的11号工程,形成独立回风系统,实测水泵房内温度下降8℃,轨道石门进风温度略有下降。

4.3高温矿井水沿回风巷流动

一般矿井主水沟沿轨道石门或轨道大巷布置在进风巷道中。深井煤矿涌水温度偏高,如郓城煤矿掘进工作面实测水温45℃,矿井辐射出大量的热量,成为流动的热源,发散出大量水蒸气,提高了井下空气的湿度和等效温度。设计将主排水沟布置在回风石门或回风大巷中,避免高温矿井水对新鲜空气的加温、加湿作用。排水管路沿回风井筒敷设,比传统的沿副井敷设可降低副井井底温度2~3°。

5支护材料与断面优化

5.1增大支护材料强度

矿井支护材料一般采用18mm直径的螺纹钢锚杆,配合17.8mm直径的钢绞线锚索。深井支护一般采用20mm直径的高强螺纹钢锚杆,配合21.6mm直径的钢绞线锚索。支护难度大的区域也可以采用22mm直接的高强螺纹钢锚杆,配合21.6mm直径的钢绞线锚索。锚杆用钢材的屈服强度从400MPa提高到500MPa,个别矿井使用过600MPa的螺纹钢锚杆。

5.2设计U型底板

在高应力作用下,巷道底板发生蠕变产生底鼓,对轨道运输影响较大。经过试验,采用U型底板效果较好,U型底板拱高度为1/5~1/8巷道净宽。底板中部增加锚杆,可不浇筑混凝土反底拱。赵楼、万福煤矿增加反底拱设计,减少了巷道返修。

6结语

深井煤矿井底车场有显著的特点,本文从主井相关硐室、副井相关硐室、降温相关系统、支护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各自在优化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如合理硐室结构、增大支护强度、增加井下降温硐室、主排水泵房和主变电所独立回风、高温矿井水沿回风巷流动等,为深井井底车场的布局和类似矿井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褚召祥,辛嵩,王保齐.赵楼煤矿原始岩温测定[J].煤炭工程,2010(09):91-93.

[2]郭俊生.龙固矿井设计综述[J].煤炭工程,2011(07):1-3.

[3]李善红,王辉,宋国忠.龙固煤矿井底车场辅助排水系统设计[J].煤炭工程,2012(08):25-26.

[4]马甲年.雅店矿井井底车场优化设计[J].建井技术,2018,39(03):9-13.

作者:宋国忠 张辉 赵琦 单位:通用技术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