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东北革命的油画艺术先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东北革命的油画艺术先驱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东北革命的油画艺术先驱

摘要:文章以东北地区从事革命活动的油画家为出发点,通过他们在东北地区的油画教学与创作活动,探讨出他们对东北地区革命事业以及油画事业的贡献。

关键词:东北地区;革命;油画

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东北油画艺术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俄国的艺术家们不仅在东北进行创刊活动,还培养出了一批中国籍的优秀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成为东北油画先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东北油画艺术以及油画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韩景生(1912-1998)就是在俄国艺术家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代风景油画家。韩景生为河北昌黎县人,由于家境原因14岁便前往黑龙江经商。由于哈尔滨内俄国艺术家众多,所以,韩景生便有机会与俄国画家接触,并走上了研习油画艺术的道路。如果韩景生的艺术学习之路仅仅停留于此,那么不足以成就他如今的艺术成就。韩景生曾函授求学于上海美专肖像画科,在这一段时间内韩景生创作了一批肖像画作品,例如《红椅上的女孩》,但是他的求学之路并未就此而止。20世纪30年代他又拜日本画家佐藤功、石景相亭为师,多元化的学习之路,造就了韩景生油画艺术的独特面貌。韩景生是一位坚持以大自然为师的艺术家,他的油画创作通常是对生活直接的观察与体验,然后上升到人文情怀层面,这种表现方式摆脱了西方写实技巧的限制,将西方油画艺术进行民族情感的升华。韩景生同样是一位对东北独具情感的油画家,他的脚步曾在这片黑土地上踏寻着,所以韩景生的油画艺术具有独特的东北生活气质,开创了东北质朴、绚烂风景画的先河。30-40年代,正值中国战争时期,西方的表现主义艺术开始风行全国,新兴木刻运动的艺术形式就直接受此影响。在油画方面,韩景生的艺术同样也受到了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他强调油画的肌理质感,强调笔触与色彩的表现,将物体的形态融入到情感张力之间。40年代后,韩景生逐步开始探讨将中国写意绘画融入于油画艺术中,试图将西方油画进行民族化实践。这一期间,他走进大山深处进行写生,将东北风貌融入那简逸的笔触与色彩之间,直至80年代,韩景生还坚持着对中西融合与对东北人文风貌描绘的道路,这一期间的代表作有:《早春》《大兴安岭松雪》等。韩景生不仅是一位具有东北乡土情怀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操的艺术家,他创作出了一批与时代命脉紧紧相连的优秀作品,其中享誉盛名的作品为《被日寇炸毁的机场废墟》。该作品受到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将画面形式与情感进行了较好的融合。画面中用暗淡的色彩将残垣断壁般的房屋进行了情感上的升华,以深沉的笔触与日寇的罪恶进行有机融合。清末,为挽救垂危的封建帝国,一大批仁人志士开始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到后,留学海外人士渐渐多了起来,在艺术方面,留学海外的人士也越来越多。当时留学海外的油画家主要有三个去向:美洲、欧洲与日本。东北的油画家们留学日本者居多,也有一些留学法国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去国外学习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格,为东北乃至全国油画教育及油画艺术的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留学法国的代表艺术家有韩乐然等。韩乐然(1898-1947),朝鲜族,初名光宇,又名韩幸之、韩达,曾用名韩素功,出生于吉林省延边市郊龙井村,其原籍为朝鲜青州,而后迁于吉林境内。韩乐然不仅是一位画家、美术教育家,更是一名革命家,东北地区最早的建党人之一。少年时期的韩乐然就开始了革命活动,1914年,小学毕业的韩乐然当上了龙井电话局的话务员,1919年,21岁的他便参加了延边“三•一三”反日运动,之后便先后加入朝鲜韩人社会党、高丽共产党。1920年为寻求真理曾前往苏联,但于同年便回国到达上海。翌年,韩乐然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在此期间,韩乐然一边刻苦研习绘画,一边在国内参加中国共产党活动,他在学习期间结识了共产党员蔡和森,便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韩乐然专业与思想双双过硬,受组织委托,毕业后的他便来到东北进行东北地区党组织筹建以及共产主义启蒙运动。韩乐然于1924年到达奉天(沈阳),其以奉天基督教青年工作的身份掩人耳目便开始进行党务活动。与此同时,韩乐然于1924年在奉天建立起了东北第一所独立的美术院校———奉天美术专科学校,建立初期的奉天美术学院为“奉天美术研究院”,1924年8月于教育厅审核通过后“奉天美术专科学校”正式成立,韩乐然任该校校长。为筹建该校,韩乐然请来了他在上海美专时期的同学鲁少飞、欧阳予倩为教员,而后又请来许闻天、李孟书、沈在溶、王平陵、陆一勺等人任教。教员们一方面教授学生们技法及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参加党务活动,为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积极奋斗,美专教员许闻天、叶鼎落同学生曾创办《大亚周刊》。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同时筹建学校,韩乐然曾于奉天第四小学举办绘画展览,展出了油画、水彩画等百余件作品。1924年6月12日《奉天时报》刊登了画展有关的内容:“韩君乐然,吉林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绩优尚,所作油画、水彩画均极精妙,超逸美术界,夙推崇之。此次韩君来奉,会有同好者怂恿,韩君开一绘画展览会,而韩君谦抑未之允许,现又有青年会暨学界人士多人劝韩举行展览不第,藉以提倡美术观念,且为贫儿学校略筹学款,作为韩君之义助,韩氏乃即慨允,已定于阳历七月六日晨七时至九时间,在大南门里第四小学开会展览,入场券两角,即作助学之用,素仰韩君艺术者,必定踊跃往观也。”[1]在韩乐然的推动下奉天美术教育开始步入正轨,教员们一边教学一边传达爱国主义思想,正如韩乐然自己说道的那样:“画画不能忘记打倒日本。”[2]在教学上,韩乐然采用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主张,他们强调师法自然,关注自身文化特色,关注社会生存面貌,关注大众审美,所以韩乐然的教育从来不是机械化地学习西方艺术,而是将西方现代派艺术与民族、时代相结合。这一艺术教学理论使得辽宁一带的美术教育走在了东北地区的最前沿,对中国革命事业、文艺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性作用。而韩乐然自身的创作理念也是如此,所以即便是离开了东北这片热土,他依然心系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油画的民族化的推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革命需要,韩乐然于1925年前往黑龙江工作。1929年,韩乐然远赴法国学习绘画,他于1931年考入巴黎卢佛尔艺术学院,1937年回国。回国后的韩乐然开始在烽火岁月中进行艺术工作,在此期间绘制了巨幅油画《全面抗战》。回国五年后,于1943年前往西北开展写生与考古工作,直至其生命的最后他都没有离开西北这块人文沃土。在西北期间,韩乐然用油画、水彩、素描等表现了西北各地区的自然与人文风貌,他还运用油画对敦煌石窟、克孜尔石窟进行临摹。韩乐然将西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与民族主题、文化遗产主题结合,将油画艺术从完全学习西方向民族化转向迈进,以全新的主题成功表达了民族风土人情与中国艺术瑰宝,以西方艺术媒介、深沉而豪迈的笔触较为成功地反映了中国诗意般的精神状态及西域的壮美之感。代表作有:《拉卜楞寺前的歌舞》等。《拉卜楞寺前的歌舞》以深沉的色彩、扎实的造型、宽大的笔粗、宏大的构图表现出来了韩乐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希冀。韩乐然虽然在东北时间不长,但是他所创办的“奉天美术专科学院”无疑对辽沈地区的油画发展起到了拓荒作用,刺激着辽沈地区油画艺术向前迈进。解放前,在东北从事革命工作的画家除了韩乐然之外,还有一位被认为东北革命文艺先驱者———金剑啸。与韩乐然有一定区别的是,金剑啸不仅是一位革命家、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小说家、散文家、戏曲家,并且其绘画艺术就是思想武器,绘画中的革命气质要较韩乐然更为深厚。与韩乐然相同的是他俩都是以饱满的革命热情,为东北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金剑啸,满族,1919年出生于沈阳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原名金承载,号培之,又名梦尘。金剑啸从小爱好美术,但正规学习是20岁的事情了。当时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中学毕业的金剑啸考入了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后不久便退学,金剑啸认为轰轰烈烈的革命靠医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以文学艺术才能唤起人民精神上的感知。之后,金剑啸便走上了革命文艺的旅途。1930年,金剑啸经人介绍考入了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后改名新华艺专)学习绘画,1931年春,金剑啸入上海艺术大学艺术教育系,在此期间,金剑啸一边学习一边开展革命活动。由于革命需要,1931年8月他来到哈尔滨准备开展革命文艺工作。金剑啸在东北开展文艺活动中对东北油画史发展具有历史性影响要数“维纳斯赈灾画会”。画会兴起的原因在于1932年夏松花江发洪水,十万灾民生活惨不忍睹,食物匮乏、传染病流行等等,这些时刻困扰着哈尔滨人民的生活。当地政府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开展各项救灾工作。1932年11月20日《哈尔滨五口画报》刊出了“维纳斯赈灾画展专页”,目的在于以艺筹的方式筹善款捐助水灾难民。1932年11月下旬由巴来发起的赈灾画展在哈尔滨大白楼银行团汇兑事务所旧址后面二楼上及汇北铁路中学举行。其中,除了展出了金剑啸的油画作品外,还有巴来、高誉民等人作品。金剑啸的儿子金伦在《我的父亲金剑啸》一文中如此评述该事件:“1932年松花江发大洪水灾,我们以‘维纳斯画会’的名义,举办了一次赈灾画展。父亲的许多作品参加了展出,如《地下火焰》《五一的日子》《从地下来》等。据当时见过这些作品的前辈讲,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有很高的水平。”[3]从金剑啸的作品我们可知,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革命思想性,他将民族气节、时代精神与油画艺术结合,创作了一批具有思想启迪的艺术作品来,成为东北革命油画艺术的拓荒者。

注释:

[1]沈广杰.韩乐然创办奉天美专[J].党史纵横,2012,(05):49-50.

[2]刘曦林.血染丹青路———韩乐然的艺术里程碑与艺术特色[J].敦煌研究,2006,(01).

[3]金伦.尘封的往事[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

作者:陆国斌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