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西民族题材人物油画创作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西民族题材人物油画创作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广西民族题材人物油画创作研究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人物油画不仅构成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油画艺术的一部分内容,也见证了中国油画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不断本土化发展的历程。分析广西民族题材人物油画创作的发展阶段,等同回顾中国本土化历程,也警醒本土油画家重视人物创作,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油画本土化化;民族题材;人物创作

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课题,一直贯穿我国油画创作实践发展,是我国油画这一艺术门类,乃至中国艺术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问题。二十世纪初,我国油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出现了民族化的倾向,画家们开始探讨西洋画如何中国化。四十年代美术家在理论上提出了“民族形式”的问题,并在油画实践中有了民族化的最初探索。五十年代,“油画民族化”由中央美院董希文正式提出,结束后,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成了美术家热议的话题,尽管美术家们各抒己见,表面上有的画家不赞成这种提法,但民族化的核心:立足于传统却是大家的共识。2004年4月6日,由《文艺报》、《美术》杂志、《中国油画》编辑部、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美术观察》杂志,联合召开“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民族化道路”座谈会,这些展现中国油画的发展状况、代言中国油画发展方向的主要刊物、媒体又重新提出要坚持走油画民族化的道路。2005年,中国油画学会,也在工作会议上提出“自觉构建油画的中国学派”。近年,也有美术家提出“意象油画”、“东方表现主义”等观点,究其本质,也是油画民族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民族题材一直是我国油画家创作的重要题材。很多画家运用民族题材创作了杰出的代表作,甚至成为时代的篇章。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有11个,其中壮族、瑶族、侗族、苗族、仫佬族占广西人口比重较大,为广西油画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纵观广西油画的发展历程,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油画在广西成为独立的画种,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民族题材人物画一直占据了广西油画家们创作的相当大的比重,广西民族题材油画创作观念与形式的变迁显示了中国现代油画本土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因而,梳理这一发展历程对重新回顾油画本土化的进程是很有意义的。广西民族题材人物油画创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20世纪50、60年代广西油画的民族化确立

“广西油画在六十年代初开始形成一个普及规模时,关于油画民族化的讨论已在全国纷纷展开,其振聋发聩之势在一定程度上使苏联的写实油画也卷入其中,而广西油画界处于少数民族的背景之下又缺乏油画写实的纵向基础,因此以横向思考为基点的油画民族化,很自然地成为广西油画往前走的一条捷径”。1这个时期广西以少数民族人物为油画创作题材的画家有刘宇一、孙见光、曾日文、韦宣劳、姚秦等。这一时期的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取材多来源于劳动场景,例如曾日文创作于1962年的《春晨》表现的是少数民族妇女早晨在田间劳动的场景。这期间的油画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其中又体现个人倾向。刘宇一在写实模式中结合了浪漫主义,借鉴了月份牌年画的技巧。孙见光在写实中体现了纯朴的乡土气息,例如他的作品《农乐舞》(50年代)《碰头会》(60年代)其中拙朴的少数民族农民形象,略显粗糙的笔触,概括的色彩都将这一特性体现得非常清楚。增日文在写实中融合了装饰性,使得他的色彩与同时期的画家有所区别。这一时期的画家在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时都是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他们对艺术的态度很值得后辈们学习。

二、20世纪80、90年代,广西民族题材繁盛,本土力量崛起

广西的油画家们对少数民族题材的热情在期间有所减弱,但七十年代后期起又开始对民族题材人物创作燃起了热情,而且在油画艺术语言形式上比之前更多姿多彩,并且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表现以及当代语言的研究。这一时期表现少数民族人物题材的油画家有刘绍坤、尤开民、谢森、祁海平、黄菁、沈铭存、刘南一、谢麟等。这一时期的民族题材油画取材比较之前五六十年代,不再主要描绘劳动场景,而转向生活场景、肖像,体现了画家们对少数民族生活更深层次,更细腻的观察、体验。九十年代以来文艺方针的主旨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中国油画创作也迎来了多元化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广西的民族人物油画创作也体现出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同的风格面貌。大概可以细分如下:1.“写实主义”。九十年代的沈铭存依然延续写实手法的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作品包括1994年《山妹子》、《姐妹俩》、《家》,2001年《瑶妹》以及《瑶家闺女•翠姑》、《红衣少女》等作品。沈铭存的题材来自广西的少数民族的服饰、传统、习俗、场景。笔触细腻,讲究光的布置。 而刘南一在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的《女童班》同属于写实类型,但在笔触上却豪放很多。他2001年所作的《金色季节》也是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画,这幅画笔触更粗放,颜料堆砌更厚。在这之后,刘南一的表现手法越来越朝着表现性发展了。2.“浪漫主义”。1994年刘绍昆的《一方水土》入选了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从这幅画开始,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气息更纯粹了。刘绍昆的创作取材于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隆林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他的民族题材人物创作画面有鲜明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意境玄妙,甚至蕴含哲学思考。谢森的民族题材人物画体现了他对少数民族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例如他的作品《夕阳》,人物后面的背景是广西西部的贫瘠的红土地,天空残阳如血。反映了瑶族山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仍然乐观地、坚韧地生活。他除了用光色斑影的艺术趣味体现画面的浪漫气息,更在意精神性的追求。3.“表现主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广西民族题材油画创作注重表现主观情感,个性表达,出现了表现主义倾向。黄菁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南方》、《山》、《河边》等系列作品,借鉴了贵州蜡染的元素,将桂林山水、广西苗女等形象概括提炼,抽象成图案、符号,色彩呈现出民间颜色倾向,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意味。谢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创作的《南丹组画》,以广西南丹县白裤瑶为素材,色彩单纯,运用了白裤瑶所崇拜的黑白色,描绘了白裤瑶织布、晒布等生活场景。谢麟在《南丹组画》中运用大的黑白构成、书写性等形式语言,极具表现性。

三、21世纪至今,广西民族题材人物油画创作的萧条与重振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广西提出打造“漓江画派”的口号,注重风景创作而忽略了人物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油画创作更不被重视,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几乎是广西民族人物题材油画作品最少的时期。广西美协在2012年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开始积极倡导人物画创作,注重挖掘和展示广西优秀历史人物和民族人物,“漓江画派•2014‘关注时代——广西当代人物画创作作品展览’”展览征稿通知中强调:创作表现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画作品,关注在各个领域上为国家、民族建设做出贡献的群众和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人物题材。从这两次重要人物画展上可以看到,广西对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作品,特别是少数民族人物题材的重新重视。近几年广西这种重风景,轻人物的创作局面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青年油画家主动把关注点转向了少数民族人物题材的表现上,例如梁群峰表现侗族生活的系列油画作品,注重形式构成,乡土气息浓厚,多次入选全国性油画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韦明思以大场景、黑白色块表现侗族歌舞系列油画作品,也开始在全国画坛崭露头角。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人物油画不仅构成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油画艺术的一部分内容,也见证了中国油画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不断本土化发展的历程,打上不同时代艺术思潮的烙印,它虽没有涉及油画本土化发展中的所有思潮与现象,但大的潮流总与之相关联的。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对于实现油画创作的民族化、本土化有题材和形式的便利,对于实现艺术家表现个性也独具优势,因而这一题材势必会给本土艺术家继续提供表现源泉。

注释:

1.刘新.广西油画三十年之路[J].南方文坛,1989(4):49

作者:刘小玉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