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油画艺术中整体与局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油画艺术中整体与局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油画艺术中整体与局部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在油画艺术整体局部的关系,首先对整体和局部单个进行论述,最后再浅谈整体和局部在油画艺术中的关系。

【关键词】整体;局部;关系

引言

对于一个刚开始学习油画的人来说,总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对细节的描绘上,导致画面最终效果远远无法达到我们所预期的。在油画绘画中如果只注重对局部的刻画,画面效果会很凌乱,分不清主次,而且画面的前后关系也很难处理正确。反之,如果只注重整体,而忽略了部分画面的深层处理,使画面感觉空虚而沉闷。所以,只有将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所有细节才能各得其所,而且各有分工。

一、油画艺术中整体与组合

早在我初步学习绘画(素描)的时候,我的启蒙老师就给我说过一句话:“画哪里就不要看哪里”。一开始我不懂,后来在实际的操作中,我才明白,不能专注于一个地方,在画亮一点的灰色时,如果我们盯着它不放,亮部的灰色会显得更加明亮。所谓“画在哪里看不到哪里”其实是说在观察的时候你要带“鱼游”的方式找到对比关系。19世纪,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绘画《日出•印象》图,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凌乱,展现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临摹过印象派油画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画面中整体色调的调整把握是临摹这幅画的关键之处。韦太默的“组合原则”主要是指那些使得某些“部分”之间的关系看上去比另一些“部分”更加密切的因素。组合的规则,不仅加强了构图的纯形式效果,而且加强了构图的象征意义。现代抽象绘画创始人康定斯基的作品《构图九,第626》用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一正一倒,把画面的两端截开,建立一个数学模式的色彩基础。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平行四边形,又被分成四个更小的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在这个严格限定但色彩缤纷的背景中,他散布了一些各色各样像是疯狂起舞的小形体。背景中竖立矩形的交替组合,黑白色的棋盘格。这种交替组合、自由与约束的对比,是他毕生直觉表现和有意的抽象形式之间的关系而得来的。

二、油画艺术中局部与分离

单纯从量的角度来说,整体中任何一个段落,都可以称为“部分”,然而,只有当我们面前的整体是一种均匀同质的物体时,上述定义才能成立。只有让“部分”保持某种程度的自我独立,才能展示出“部分”的真正特征。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他的某些特征就越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家冷军的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石板素描),他将达芬奇著名的《蒙娜丽莎》解构、重组,赋予其全新的意义,用其精湛的写实技巧描绘出一位身着毛衣,抱胸微笑的东方女子。她的每一根发丝,衣服上的每一个交叉都得到了精心的刻画。他的绘画消除笔触,消除任何绘画痕迹,颜色必须一次比一次薄,一遍比一遍透明,以便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推移,每一个细节都不断地重复调整。在视觉艺术中,分离是构图的基本手段。最基本的分离,是把整个作品的那些基本部分确立下来。20世纪20年代法国女画家瓦拉东的《斜倚的裸女》中,首先分离的就是人物和背景,把人物从整个大的绿色的沙发背景中凸显出来。而被分离出来的前景中,又进一步对人物的沙发上的白布做出了第二层的分离。上述各个重要部分的分离,自身又进一步分离,从而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形成了一个或多个严整形式构成的局部核心。局部与分离更像是一棵大树,局部的小树枝如果没有长好,那么分离出来的树干也就没有么粗壮了。

三、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状”,这是人类视知觉的基本规律。一个人看到什么,完全取决于他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他对什么感兴趣,他过去的经验以及他怎样选取自己的注意角度。保罗•高更、凡•高和塞尚被称为后印象派画家。高更早期的风格仍然是崇尚自然的,而且有深厚的功力。他把记忆中的经验进行综合,而不是印象派直接感知体验的东西。高更的艺术更受东方和原创艺术原始的或野蛮的真理中去。《亡灵注视》这张画,据说开始画时他被一个塔西提年轻人的外形和动态所征服,他仔细地画了这个青年的素描,画面除画出一个裸体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而后他感到不得不给画面注入当地人的感情、特点和传统,并采用黄色的“缠腰布”和黄色树皮衣服。为暗示恐怖的背景,他画上了一些紫色。至此,他认为“画面的音乐部分”出来了。这里黄色的“缠腰布”和紫色的背景、人体的颜色还有蓝色的床罩连接起来。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突然的、充满光辉的和谐,使人感觉好像是被毛利人部落人灵魂的磷光在闪烁,使整体画面有了作者想要的理想氛围。

(一)油画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就像布的纹理一样有横向线条也有纵向线条,它们是相互对立的,但是也相互依存的,因此也就有了存在的意义。一张彩色绘画,可能是以对比强烈的色彩为主,也可能是以邻近和谐的颜色为主的,但最强的对比组合还必须达到一定的视觉愉悦、和谐。最邻近的色阶组合也不能没有被控制了的对比。这也就像局部和整体一样。局部的精彩且融入于整体,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也就临近尾声。英国史论家克拉克认为,《奥林匹亚》是马奈以年轻时代的卡拉瓦乔的艺术风格为基础,在对物体质感更为敏锐的感觉作用下绘制成的。裸体画将现实存在的女性描绘到了实际上似乎能够被看见的环境中,在文艺复兴之后,这种做法尚属首次。从画面上看到,画家试图想将冰肌玉肤斜卧在睡床上的女子的身体陷入软绵绵的被褥中。可是,画面的视觉效果却恰恰相反,让观赏者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画中女子具有体积感的身体。女子头系丝带,手腕带着手镯,脚上穿着丝织的拖鞋,似乎在点出她的风尘岁月。在前台的床上用品和黑皮肤的女人的衣服组成一组明亮的颜色,深色背景的酱紫色乍一眼看过去几乎看不到的黑人、黑色的猫所形成的深色块,这种强烈的亮度对比,使整个画面有了清晰的效果,突出了画面中的主次关系。

(二)光色在油画艺术中的作用

我们将一组色彩各异且色彩跨度很大的静物摆放在一起,然后在调一个有色光作为光源色,同时我们可以调整光源色的强弱程度,你会发现,特别是是强色光源会使不同颜色的物体受光部位罩上一层共同的色辉使其各色物体统一起来;或者在正午的时候有着强烈的太阳光,我们会注意到红色土壤和绿色的草地的亮部和暗部分别有着同样的色彩在其中包含。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光线的颜色和物体本身的颜色被强制压缩在一起,是成为构成一幅色调和谐的画面的重要条件。俄国画家谢罗夫的《阳光下的少女》,画家将少女置于一颗大树的树荫之下,背靠在大树的树干上。虽然远处一道被阳光照耀的亮丽草地与进出树荫下的光斑以及树叶上的透光形成光斑的节奏,但主体人物的面部和上衣在阴影中保持了足够的高度和整体性,与树林的环境形成明亮上的对比。树干粗糙的树皮构造与少女肌肤的光滑细嫩及夏日衣服质地的轻软又形成质地上的对比。腰部衣褶、两袖稍稍卷起的衣褶衣领镂花的用笔,背景中树枝的用笔,树皮、草地的用笔,无不孕育着生命的活力和运动的节奏,似乎一切都是在不经意间的轻松状态下完成的。面部和手自然是画家着重刻画的重点。虽然面部没有大的明暗面的划分,但面部并不缺少体积感,相反,面部略感丰满的体积被表现得很充分。深色裙子衬托的两手自然地勾搭在一起,且与身后的树,还有地面的颜色很自然地处理成很舒适的整体,手上数块光斑,于整体之中构成光的节律。谢罗夫和模型直接沟通注入了激情和美感,用笔、用色均以情感和艺术规律为主,直到艺术家的总体感觉被全部表达出来为止。我们再来看一下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倒牛奶的女人》。画中维米尔将倒牛奶的女人置于厨房的一角,窗户射进柔和的光。厨房中的各种用具和食品,他都一丝不苟地描绘着,似乎在集气瓶精心下完成画面的各个部分,没有激情,只有默默地品味着这厨房里洋溢的淳朴之情。维米尔所画的这幅作品大小只有45cm×41cm,它丰富的内涵却是许多大而空的作品所不能比拟的。该画面的主体形是直角三角形,桌面上丰富的器皿、食物组合成一个丰富而统一的形体群。我很喜欢这幅画里墙角上的竹篓,它不仅起着均衡和建构三度空间的作用,而且其质感还有它处在暗面的色调,画家处理得很自然,融入整体色调之中。高处窗户下来的光接近于天窗光线效果。维米尔还喜欢用极小的色点点在绒毯、面包等物体上,这样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该物体的肌理效果。从这几幅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刻画的画面给人视觉的整体感觉都很舒服,细看局部时也不觉得哪个局部会跳,颜色脏、灰。

四、结语

从上面所分析的内容看,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在油画艺术中,我们要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的绘画过程,局部是组成整体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局部的精心刻画要服务于整体。

参考文献:

[1]张亚莉.绘画中的整体与局部[J].大众文艺,2010(2):89-90.

[2].王松美国画作品[J].美术大观,2010(12):81.

[3]王贤胜.整体与部分[J].粘接,2014,35(9):24-25.

作者:马亚倩 赵子婵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