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具象人物油画表现形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具象人物油画表现形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具象人物油画表现形式分析

摘要:具象油画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在传承和发展的数百年间饱经沉浮,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终于探索出了多样化的风格之路,实现了复兴与蜕变。卢西恩•弗洛伊德、尤恩•厄格罗、菲利浦•佩尔斯坦均是执着于人物写生创作的当代具象油画大师,他们的作品中有传承也有创新,有时代精神也有个人风格。以此三位油画艺术家为例,探讨当代具象人物油画中三种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寻找出一条再发展之路,坚定吾辈青年艺术工作者坚守传统、力求创新,走各自风格化艺术之路的决心,推进当代具象人物油画的各美其美,实现油画艺术的百花齐放。

关键词:当代;具象;油画;表现;风格

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而具象人物油画更是被社会所广泛熟知并乐于接受的艺术方式。在这个信息时代,具象人物油画肩负着描绘当代生活,传承当代精神文明的历史重任。追溯历史,具象人物油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清晰:从文艺复兴时期起,从写神、写人到追求风格与精神,这条发展道路是不断深入的,也是艺术追求之必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精神文明也会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出更广阔的天地,因而在具象人物油画创作的呈现上,艺术家的思路也在不断地解构与重构,发展至今,迎来了一个风格化、多元化的艺术时代。具象人物油画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一种,其魅力在于不断的创新和进步,风格的嬗变一直改变着“经典”的评价标准,却从未影响经典的产生,反而如浪潮般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古典主义时期,油画作为描绘神性与人性的呈现载体,表达的是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视觉上的还原程度是评价经典的标准,人物油画的趣味在于写真。19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的经济和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照相术的发明推动着油画艺术从写真到写意的方向发展。因此印象主义踩在艺术潮流的浪尖上应运而生。印象派的创新在于不拘泥于形式,而注重自身对物象直观感受的表达,用最直接的方式记录色彩的变化,追求画面的生命力,强调个人的感受力。此时油画的评价尺度不再是古典主义时期的“真”,而是光与色表现的“到位”程度。艺术的追求与创新从未停止,20世纪产生的现代美术主义思潮,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等风格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在油画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油画的个性化、精神化成为新的追求方向,而具象人物油画严谨的造型与写实的表现手法仿佛不再符合时代精神,也曾一度在艺术史中沉迷。艺术经典的评价标准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但是在同一时代背景下,好的作品必然有一定的标准和一定的风格。到如今,具象人物油画经历了现代主义时期的磨砺,终于化茧成蝶,呈现出了极其多元化的局面。正如卢西恩•弗洛伊德、尤恩•厄格罗、菲利浦•佩尔斯坦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油画大师,他们均热衷于人物写生创作,但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走出了三条迥异的艺术之路。通过对他们三位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研究当代具象人物油画创作的发展之路。

一、卢西恩•弗洛伊德式

当代具象人物油画的艺术潜力是无限的,其发展方向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再创新和再探索,正如卢西恩•弗洛伊德,这位被公认的当代油画大师,在传统具象写实的基础上,走出了带有深刻精神感召力的一大步,也成就了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效果。弗洛伊德始终以画室内的模特为写生题材,所画的人物常常就是生活在自己周边的朋友、邻居等,这些与他有过一定接触和了解的人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画面的主角。弗洛伊德的油画特点鲜明,在色彩上具有很强的提炼性,淡黄色、肉色、灰色、褐色为主要色彩构成,冷暖对比强烈且明确。在笔触上,他简化了丰富细腻的肤色过渡,笔法大胆而率性,犀利地刻画出人物表情、肌肉的状态,展现出人物其实情绪的流露。他善于表现模特厚重的体量感与真实感,画面毫无矫饰,直剖内心。例如《女王像》这幅作品,为女王画像的题材从古至今都有,往往歌颂女王表面的华贵与美丽,展现高高在上的人物形象。但是弗洛伊德所画的伊丽莎白女王肖像,却让人大跌眼镜,他笔下的女王不是女神,而是一个带着皇冠的普通老人,有着疲惫的眼神、灰白的发丝、黯淡的肤色,神情疲惫又木然,毫无尊贵之气,没有一点女王的气势与风采。可见,弗洛伊德眼中没有“女王”,只有活生生的人,即画室中的模特。他的画笔不歌颂肉体的美好,而是像刻刀一般要剖开人物的皮肉,直达人物的内心。笔触的肯定与颜料的厚重诉说着弗洛伊德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诚恳,其独特的精神视角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通过对弗洛伊德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弗洛伊德所画的不仅是人物的形体特征与艺术审美,更是以模特为载体呈现出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还有他对于当代人生存与精神共性的认识。所以,弗洛伊德笔下不论“女王”还是“平民”,身份悬殊的人却具有类似的精神状态,这正是他对于人们精神共性的揭示,也是弗洛伊德与自身的对话。因而他的具象人物油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极强的精神感召力,这也使得弗洛伊德的人物油画终成这个时代的经典。

二、尤恩•厄格罗式

在当代具象人物题材油画领域中,尤恩•厄格罗也走出了一条新的具象油画之路。厄格罗从小接受学院派教育,但其艺术创作并没有被桎梏,而是走进去又走了出来。人物模特同样是他常用的艺术载体,但是他笔下的人体不同于弗洛伊德追求精神的深刻性,而是通过独特的形式和色彩所表现出来的。厄格罗的具象人物油画风格性极强,通常由简单的背景、道具和模特本身等极少的几个元素构成几何感的画面,并在这限制性极强的狭小空间中实现了极大的艺术自由,创造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具象人物油画。在厄格罗的人物油画中,人本体是绝对的主角,高明度的人物在鲜艳、明确的背景色调衬托下,犹如纪念碑一样矗立着,静穆且深刻。厄格罗作品另一显著特点是形体的严谨性,他甚至把数学的概念引入画面,用测绘的方式形成了理性与感性结合的艺术效果。正如其著名的作品《经过一扇门的詹妮弗》的画面上保留了作画过程中清晰的“定位线”和计算的“刻度线”,这些“线”正好成为了不同色块之间的“分割”,形成了线与面的完美结合。同时,厄格罗的作品抛弃了传统具象油画中对物体空间的表达,削弱了人物本身和背景的纵深感。甚至在其作品《裸体行走,蓝衣服》中,背景直接是以黑色平涂,也更加突出了人物这一主体形象,衬托出人体饱满、生动的色彩,使得画面中宝蓝色衣服成为一味视觉“兴奋剂”,作品的艺术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厄格罗的画初看时先锋性并不突出,但是当把他的人物作品与静物作品放在一起会发现,厄格罗更像是把人当作“物”来一样看待。他并不着重于人的情感与精神传达,而是与画面中其他“物”元素一起,共同组合出一种构成性的画面与色彩关系,形成一种新的视觉审美,呈现出十足的当代感,而这也成就了他的具有标志性的艺术风格。

三、菲利浦•佩尔斯坦式

美国当代画家菲利浦•佩尔斯坦,同样是执着于描绘人物的当代具象油画大师,他的作品选材与弗洛伊德和厄格罗相似,也是多以室内裸体写生为主,不同的是,佩尔斯坦作品的当代性是通过画面构图与描绘方式实现的。首先,佩尔斯坦的人物作品在构图上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他大胆将画面中人物的四肢,甚至是头部直接截取掉,打破了主体人物的完整性,使观看者不自觉地跟随人物形体的走向,延伸到画面以外,固定尺寸的作品产生了无限的延伸感。其次,佩尔斯坦作品构图中有很强的排列秩序感。他经常把人体与室内场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没有遵循“近实远虚”的传统绘画规律,而是一丝不苟地把前后遮挡顺序交代的异常客观、精确,形成了充满设计感的构成效果。在描绘方式上,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粗犷,而是不露锋芒、冰冷有余,就像是从摄像头中窥视到的真实画面;也不同于厄格罗的主观与感性,更像是极其理性地记录对象的固有色和明暗关系。因此,佩尔斯坦作品给人一种客观和冷漠的感受,他以理性冰冷的眼神看世界,就像他笔下的人体,均是静止的、冷淡的,毫无个体差异性,这体现了美国工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氛围。正如作品《两模特与弯线椅和奇勒姆地毯》中的两名女性,一个呆滞地目视前方,一个闭目不见,画家却把她们身上的骨骼和经脉刻画得十分强烈,给人一种十分紧张与僵硬的心理感受。而挡在人体前方的铁架则是还原了物体本身的坚硬与冰冷,锋利的铁质箭头直指人物胸口。这种构图安排缺少人类的温情,仿佛人体与铁架是同质的,是没有感情的,正反映了佩尔斯坦对于当今社会的冷静思考和对艺术与生命的解读。佩尔斯坦的作品所呈现出的当代性价值背后,是他反修饰、反唯美、反表现的艺术态度,以及对当代生活的理性认知。艺术的物质价值在于传承,精神价值才是作品背后无价宝藏,因为它代表的是艺术家们对一个时代的思考与精神共鸣。

四、结语

通过对弗洛伊德、厄格罗、佩尔斯坦这三位油画家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可以说明,以传统的架上绘画方式进行人物写生与创作,仍可以将最传统的题材表现出十足的当代感。他们的作品显示,同一题材可以走出不同的风格化道路。这足以告诉我们:只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切入点,油画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挖掘表现的当代性。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以及艺术观念的转化,才是推动风格化的根本。找到一条传统油画表现的转换之路是每个中国油画艺术家需要思考和着力探索的。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作者:黄丝语 单位:台州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