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中学美术方体空间与透视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中学美术方体空间与透视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中学美术方体空间与透视教学

摘要:透视原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中学美术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平面形象与立体空间形象的转化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方体空间和透视教学效果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较大。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其更好地掌握平面形象与立体形象的空间转化。

关键词:中学美术;透视;方体空间

如今,透视已成为中学美术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中学美术方体空间及透视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素描几何体、建筑速写等,美术教材中涉及空间与透视的内容广泛且多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快、更轻松、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方体空间及透视的要义。

一、中学美术方体空间及透视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分析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方体空间及透视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通过透视原理组织画面构图、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关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方体模具进行叠加、切挖等方式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方体造型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方体结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已建立的模具,帮助学生理解方体空间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原理;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作业的练习巩固技能,并通过欣赏作品开阔眼界。

二、中学美术方体空间及透视教学的理论研究

透视学理论是中学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而当下,部分中学的美术透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单纯地进行课本讲解与板书示范,这难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也难以全面地掌握重点知识,甚至逐渐对透视学课程失去兴趣。二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学美术课堂中,透视教学的实践课程较少,部分教师侧重于分析基本原理和典型现象,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导致学生的写生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拓展。对于中国美术界来说,透视(特指焦点透视)是一种外来绘画技法,随着西方绘画的传入,其逐渐被我国美术家认知并运用。中学美术透视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其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讲解并解决问题,使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鉴赏、理解的能力;通过开展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而不同阶段的教学,所对应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多层次、多方法的美术教学。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多媒体教学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抽象知识,把文字叙述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作品或者是形象的演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中学美术方体空间及透视教学实践

1.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建立初步的方体空间概念教师应先使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如视域、视平线等,借助主要的透视原理,使学生更好、更准确地认识、研究绘画构图,剖析形体。更重要的是,由此帮助学生产生立体的透视空间意境。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掌握所学的透视知识和技巧,教师可以结合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绘画鉴赏与建筑欣赏课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多采用图片欣赏与实物对比的方法,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绘画分析人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展示的达•芬奇的《圣母玛利亚》素描局部图,像烟雾一样的明暗变化,展现了画家创立的明暗造型方法。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案例,教师可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对“近实远虚”的空间变化形成初步的了解。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有着不同形式的整体结构,体现在绘画中就是构图形式。而中西绘画中对构图形式与透视法的运用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绘画以散点式构图为主。在人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和高中美术选修教材《绘画》中都有潘天寿的作品《露气》,此画构图大开大合,创作者非常注重画面的疏密、虚实对比与布局。同时,画面中黑白虚实空间的分布,又很符合黄金分割的美感,从而构成气势磅礴而又温润静穆的感人意境。而国外绘画的构图形式、构图法则与中国绘画大不相同,如教材中的《自由引导人民》,这幅作品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引导人们的女性处于画面的水平线上,街头群众的头部位于垂直线上。虽然画面中人物众多,但画家有序地安排了这场盛大的战斗场景画面。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图中的基本透视原理和典型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确立初步的视角和空间概念。(2)建筑欣赏与建筑欣赏有关的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其主要代表是故宫、天坛、圆明园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这部分的建筑欣赏课程在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和七年级、八年级美术教材中都有介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认知、理解美术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抽象知识,循序渐进地分析建筑图片中有关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原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其讲解知识、解决问题,使其形成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建筑图片欣赏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并总结空间透视的规律。中学美术教材中的选图可以准确地向学生展示建筑空间,如雅典卫城中的主体建筑帕特农神庙,其外观完全符合黄金分割的原则。建筑图片可以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透视,教师通过想象与可视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配合理论性的讲解和重难点分析,让学生对建筑图片进行写生,达到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理解方体空间概念的目的。

2.运用方体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原理在人教版中学美术教材中,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较为典型的示例内容。教师以方体石膏等教具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即采用可视性与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造初步的透视原理基础和方体空间概念,并辅助学生自主地创造一个可视与想象相结合的“空间实境”。学生在教师讲解、分析原理后,能更加准确地表现物体的透视关系,也为后期写生的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平行透视在画平行透视(图1)时,先找出与画面平行的面,再找出地平线、心点、透视变线,然后画出厚度。人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名画欣赏《林荫道》,就成功地展现了平行透视关系,不仅具有严格的透视消失点,而且对称的构图使画面非常平稳。画面中道路的实际宽度、树的实际高度并没有减小,但由于视觉的原因,林荫道向远方延伸,变得越来越窄,路边的树越远越小,最终消失为一点。(2)成角透视画成角透视(图2)时,先找出与画面平行的线,并画出地平线、消失点、透视变线,再画出厚度。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延伸的直线产生两个消失点。该方体的变线汇聚于左右或上下两侧。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视角观察与欣赏作品,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透视现象,并根据学生对透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进行讲解,如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等,让学生基本掌握透视的概念。

3.写生实践——原理的掌握与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透视的基本规律与现象后,需要巩固认知。笔者根据所用教科书中安排了两次实践课。石膏几何写生和建筑写生是学习知识、原理的实用方法,可以测试学生对透视知识的掌握能力,启发学生将素描的观察方法与对现实空间的模拟联系起来,并创造出互补的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绘制石膏几何图形相对简单,实践起来较为容易。第一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对象,并深化正确的概念和观察方法。作业要求细致、整洁、透视线条准确。户外建筑写生练习与石膏几何素描相关。但由于户外建筑写生难度较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写生对象的选择及其角度的处理方法,重点关注透视关系的正确观察和表现,其他可以相对简化。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对绘画技巧的学习,引导学生捕捉场景的氛围,关注构图与视角之间的关系。

四、中学美术方体空间及透视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析

1.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首先,观察并分析物理对象和模具,对方体模具进行叠加、切挖等变形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方体空间及透视的理解;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模具透视图,让学生能够摆脱模具,用直观的透视图解决问题。在想象过程中,学生不能过度依赖模具和视觉辅助工具。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也是让学生从空间分析和想象的模式中分离出来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提升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备课和教学设计入手,把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因此,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致力于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使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凸显,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逐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阎敏.方体空间及透视:斧正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顾彪.美术教学中立体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3]周永军.浅谈初中美术透视教学方法.家教世界,2013(14).

[4]孙艳.透视美术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

作者:陈歌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