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油画艺术表现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油画艺术表现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油画艺术表现探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互联网更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以至于思想意识方面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对艺术的欣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绘画艺术方面,油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时时刻刻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如何能让油画在当代取得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很有必要学习并借鉴早期的油画艺术表现特点。众所周知,油画起源于欧洲,经历了古典油画、近代油画、现代油画等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古典油画的艺术特点极具魅力,传承价值永不减退。为此,本文着重浅析欧洲古典油画的艺术表现,以便为绘画艺术从业者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最终推动我国古典油画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欧洲古典油画的概述

(一)形成初期

据史料记载,在十四世纪之前,油画还没有产生,人们在作画时采用的是最为简单的“调和法”,“调和”的材料主要是“颜料”“蜡”“动物胶”,有的人则将“颜料”和“蛋黄”搅拌在一起。直到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荷兰的凡·爱克兄弟充分借鉴了前人的作画经验,并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调和剂”,即亚麻油、核桃油。用这二者进行油画创作,其优点较多:一是颜料干燥,时间适中;二是颜料干透后牢固性强,色彩相对稳定;三是画面保存期久,在创作油画时也相对便捷。正因为如此,这种“调和剂”瞬间传遍了欧洲各个角落。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十六世纪的威尼斯画派人物提香把目光转移到了“色彩”的运用上,注重以“色彩”来表现“形体”,同时,强调了对古典油画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洞悉和挖掘。在表现手法上,提香没有依赖于“线条”来塑造画面形象,其重点在于依靠“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画中内容,一举促成了欧洲古典油画初期的形成。

(二)发展时期

到了十七世纪,欧洲古典油画取得了迅猛发展的惊人时期,其在各个国家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在当时,各国画家都能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从多个角度来深挖欧洲古典油画的文化特质,大大地拓宽了古典油画的题材范围,既提及历史等内容,也包含个人或群体肖像,还涉及风景画和各民族民间风俗画。在绘画技巧上,更是日益成熟,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欧洲古典油画学术流派。法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都发展了提香的油画技法,能够熟练地将“素描”与“色彩”进行相结合,且自成油画技艺体系,足以说明其古典油画创作水平的高超。之后,意大利的卡拉瓦乔强化了古典油画的“明暗强度对比”,使油画中的光线更加强烈;西班牙的格列柯采用了凝重的色彩,令各种色彩相互挤压渗透,扑朔迷离,极其富有神秘感;荷兰的伦勃朗注重人物精神状态的展示等,都使欧洲古典油画艺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三)新古典主义时期

从十八世纪开始,欧洲油画进入了新古典主义时期,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初,这股思潮在人类绘画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当时,欧洲新古典油画以法国古典主义思潮最为流行,曾盛行一时,后来又逐渐地发展成官方学院派艺术,其经典之处在于对“素描感”与“塑造感”的追求。大体上讲,欧洲新古典主义油画旨在深层次地挖掘古典油画艺术的“理想美”,既重视对“古典风格”的追求,又强调“理性”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在代表人物方面,欧洲新古典主义油画的代表人物是大卫,其贡献尤为突出,而最后一位官方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大师是安格尔,其作品也受到了世人的喜爱,也为欧洲古典油画艺术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二、欧洲古典油画的基本特征

欧洲古典油画的技法基本上都呈现出比较单一的倾向,以简约风格为主,采用了两个重要的方法:一是“丹培拉”画法,二是“演变”的直接画法。对于“丹培拉”的画法而言,它可以说是最为古典的油画画法技巧,主要是通过鸡蛋清和但马胶进行融合,即通过间接的手法进行调色。比如,在有色底上提白,以便实现“素描”效果,再进行反复的色彩罩染处理,而到了最后也逐渐出现了直接调色的作画技巧。大体上讲,欧洲古典油画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写实”画法的运用,即所画作品的事物与实物基本类似,仅仅依靠“光”和“影像”来稍作修饰;二是“大色块”的色彩表现,即常常采用鲜明的民族风格进行绘画,把关注的重心由对整体的关注转移到了对局部的关注;三是“细致”的笔法运用,即对局部事物呈现的笔触处理非常谨慎,每一笔都极其细致,容易集中“色块”,使色彩在画面上很具有整体感,从而让物象更具有焦聚感,显得更加形象、逼真;四是坚持“以写实为主”的绘一理念,让古典油画创作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以此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艺术,强调了对“真实存在事物”的临摹,不再以“写生油画”为主,开启了欧洲古典油画创作形式的新纪元。从欧洲古典油画的基本特征可以发现,其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所产生的人类智慧是不可估量的,其艺术传承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欧洲古典油画的艺术表现

(一)油画的选材

欧洲古典油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其艺术表现的独特性,其中,一个明显的艺术表现在油画的选材方面。一般来说,欧洲古典油画注重整个画面的“明度对比”,以至于“色彩”的运用相对单一,主要以“素描”为中心,“色彩”为辅,确保整个形体看起来比较“真实”。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古典画家经常会采用“明调”与“暗调”相结合的手法,以此实现古典油画创作的“整体性”效果。正因为其选材独特,使中国现代油画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绘画色调的一些创作特色。比如,《蓝衣少女》就以“欧洲古典油画”的形式进行作画,侧光层次感强,同时,带有一定的厚重感,运用“树叶”来陪衬整体画面效果。这样一来,可以让观众看到以拉斐尔为代表的前派古典油画创作的影子。

(二)油画的构图

与中国油画艺术不同,欧洲古典油画创作注重“构图”的含蓄性,强调了对人物姿态的合理构造。大体上讲,欧洲古典油画在构图方面呈现出了“沉稳”的基调,形成了“金字塔式”的构图,总是能向观众展示出以“正侧面半身坐姿”为主的画面人物动态。从欧洲古典油画的构图形式来讲,着重强调了对人物的“脸部”“胸部”“手”等的描绘,同时,在画面结构上做好布置好色彩,突出色块的独特性,以便让整个油画的结构给人带来一种“主次分明”的感觉。例如,在欧洲古典油画作品《蒙娜丽莎》中,就是采用这样的油画构图艺术表现方法,才使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富有活力,给人带来一种无比美的视觉感,可以说,“空气透视法”是《蒙娜丽莎》独特的画面塑造技巧。

(三)颜色的穿插

欧洲古典油画的艺术表现在色彩运用上也十分突出,尤其是在罩染过程中对颜色的穿插显得格外成功。在颜色的穿插方面,强调了色彩不能单独地形成画面效果,而要与其他色彩联系起来,相互映衬,共同突出油画作品的色彩表达效果。例如,在欧洲古典油画的底层涂罩时,其颜色要擦入笔触,往往通过底层肌理的起伏来填入颜色,最终目标是为了形成“相互交织”的颜色变色格调。实际上,这种色彩也被称之为“色垢”,是伦勃朗的古典油画创作技巧的重要特色,该技巧强调了绘画人员要擅长使用“软布”“海绵”“手”等辅助物来擦色、抹色和揉色。值得注意的是,罩染时,不可填入“白色”,原因是一旦填入“白色”,就会让色彩丧失透明度。

(四)画面的保护

当然,一幅古典油画作品的成功完成,耗尽了画家的许多心血,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做好油画画面的保护工作。其实,欧洲古典油画的画面保护也呈现出了自身独有的艺术表现力,最早是通过“干性油”来保护画面,其效果在于能让画面更富有光泽,增强其鲜明度。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欧洲古典油画画家则开始使用“相互融合的颜料”,即“油料”与“颜料”混为一体,然后,在画面底子上作画。最为重要的是,“干性油”的保护法丰富了欧洲古典油画画家的创作技法,以至于形成了“透明”与“半透明”的画法都离不开“油料”的配合,这些都是保护欧洲古典油画画面的重要艺术技法。

四、欧洲古典油画色层的独特性

与印象派之后画家不同,古典画家基本上都偏向于赞助人完成订件。如果买卖中一方说话不算数,画家就不会再消耗功夫在这方面,毕竟艺术家需要新的订单佣金来支撑生活。一般来说,古典油画大师们留下了没有完成的三种作品:一是处于底稿阶段的状态,如《圣芭芭拉》《Harlequin》和《未完成自画像》;二是画面局部或大多已经接近完成,剩余部分为底稿阶段,或者有的只余下轮廓的底色,像米开朗琪罗未完成木板蛋彩画《曼彻斯特圣母》和《埋葬基督》,以及雨果·凡·德·古斯的《圣母、圣子与圣多默、圣若翰施洗者、圣叶理诺及圣路易》;三是还有一种为已经完成底层绘制,比如,鲁本斯、布鲁盖尔的个别作品。正是因为有了各位大师们未完成的作品,才为我们揭示了大师绘画色层的几种状态。仔细观察欧洲古典大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扬·凡·艾克、蓬多尔莫、丢勒,直至当代画家毕加索和弗洛伊德等画家的未完成之作,都是勾勒处理好基本造型后,然后以局部推进的方式进行深入塑造。例如,在18世纪,德国画家安东·拉斐尔·门斯创作的一个抱着小狗的“贵妇肖像”,其中人物的衣着几乎全部完成,华贵的衣裳也展示得熠熠发光,但是,人物头部才开始进行了基本肤色和光影的刻画,还有人物的“五官”仅仅有隐约朦胧的轮廓,对宠物狗的描绘也只是停留在了勾画好了的外形上面而已。丢勒作品《SalvatorMundi》完成度与之接近,油画中人物衣服的塑造也已经完成,人物脸部和手部以及手部上面的透明球体尚待进一步绘制表层颜色。如果说,这两位画家都是德国画家,二者有着相同的绘画系统,那么现代主义艺术大师毕加索的《Harlequin》却也意外地以传统线影法先完成了欧洲古典油画中人物的塑造,也有一部分画家以直抒胸臆的笔法,直接使用油彩,粗略地勾划、铺设色彩,比如,马奈、柯罗、丁托雷托等大师均是如此。不难发现,通过对欧洲古典油画家未完成的作品的直观观察,再透过现代科技手段对古代作品的局部颜料颗粒做显微观察,则可以发现欧洲古典油画大师们绘画手段是以各种手法步步为营、层层铺垫,通过上下色层的主动叠加,进而达到最终画面需要的完美效果。实际上,这些色层的叠加,基本上都是以“三层”“四层”为主,这些色层的叠加大多数也是干燥之后的覆盖,并随着画家技艺的熟练而使一些色层能够趁湿完成。

五、结束语

总之,艺术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也要为生活服务,绘画主要是通过静态的作品向观众展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从而教育人们深刻理解人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及意义。作为绘画艺术的起源地,欧洲拥有最为古老的油画艺术作品,尤其是欧洲古典油画更是彰显了人类的无穷智慧和深邃的洞察力,才为后世人们留下经典的绘画作品。本文着重讨论欧洲古典油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旨在通过进一步了解其绘画精髓,把握其绘画的关键技巧,为现代油画艺术创作注入古典元素,增强现代油画作品的感染力。尽管欧洲古典油画所处的时代较现代甚是遥远,但是,它拥有现代油画难以企及的功绩,诸如其精准的造型、静穆的画面所带来的理想美感,始终令世人赞叹不已。当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油画所用的工具和材料都在持续更新,掌握欧洲古典油画的艺术表现,有助于推动现代油画创作艺术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忠凯 单位:山西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