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探究

一、中国意象油画概述

(一)意象油画的概念和内涵

油画产生于西方,西方油画追求“模仿说”“镜子说”等观念,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而中国绘画则讲究“意在画外”“画中有诗”,追求意境美,往往通过意象的创设来对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特征加以传达和彰显。因此,意象油画是独具中国文化美学特征的艺术形式,其借助油画的原材料不仅对人物形象、自然景观加以描绘,同时借助艺术性的东方美学的融入来对内心情感加以揭示。意象油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之上得以创作和发展,在推动油画的本土化、民族化发展的过程当中融入了底蕴深刻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美学观念,带有“以意构境、以意造型、以意生色”的境界。同时,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线描、散点透视、意笔等画法与西方油画技法的融合创新也进一步推动了意象油画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意象油画类别

在创新和发展过程当中,中国意象油画形成了多元创作体系,按照不同特征可以将其大致归为三类:

1.表现主义类型

表现主义类型的意象油画强调对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主观体验加以充分表达和彰显。从表现特征上来讲,此类意象油画充斥着极具冲击性的主观色调,借助带有枯燥、扭曲和欲望色彩的形状以及丰富而沉重的色彩和笔触来对热情洋溢、大胆奔放的情感意韵加以宣示,因此,表现主义类型的意象油画当中往往积聚着鲜活的生命力,可以带给观赏者以无穷的精神力量。同时,这种精神力量的来源和传达往往与画家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例如,蔡锦出生于1965年,对红色有着异样的情感,因此在绘画创作当中往往借助红色来对自己的内心情感加以表达。

2.现实主义类型

顾名思义,现实主义类型的意象油画带有鲜明而突出的写实性特征,在创作过程当中对现实技术的灵活应用有较高的要求,而往往忽视对细枝末节的勾勒和描画。此类油画的创作借助强劲有力的笔触对现实事物的轮廓以及色彩加以描绘和展示,带有和谐的自然美。既可以带给观赏者以舒适的视觉体验,又可以引导其与作品产生现实世界中的共鸣。现实主义风格代表画家毛焰画作中的图像相对平坦,画面高而灰,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鲜明的个人创作特征。

3.形式主义类型

形式和内容作为画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画作的外部观感以及内部意蕴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此从理论上来讲二者缺一不可,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在这两方面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形式主义类型的意象油画毋庸置疑的轻内容而重形式。就其创作技巧来讲,此类意象油画突出空间结构和三维结构的物理结构特征,木结构和其他物体以及横穿纵轴的深蹲结构成为此类画作灵感的源泉,同时也是画家的油画语言和水墨画的技能源头。

二、油画民族化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乃至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愈加深入而广泛。在艺术创作理念及形式相融共生的同时,西方思潮的涌入也对我国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理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中国油画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家将传统西方油画特征与中国民族特色有机融合,创作出丰富多样的极具本土化、民族化特征的意象油画艺术作品。中国意象油画的创作和创新植根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氛围,既取材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多元化的中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表现,又融入了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场景、人物等具有广义的意象在油画创作当中的应用不仅使其带有突出的中国文化特征和审美意蕴,更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应用和创新。为中国绘画艺术创作创设出崭新的发展局面,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当然,意象油画的创作和发展是在西方油画与中国绘画艺术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进行的,两种源于不同文化底蕴和表现形式的艺术在相融共生当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尤其在推动意象油画本土化、民族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会遇到诸多阻碍性因素,这就需要艺术家能够在深入把握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之上,明确意象油画创作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剖析意象油画本土化、民族化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破除阻碍性因素,为意象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创作扫清障碍。为意象油画的创新和发展开辟更加美好的前景,推动油画艺术更上一层楼。

三、意象油画和油画本土化思维

(一)从意象油画的角度看民族特色的融合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属于中国文化中的美学范畴。意象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当中的融入主要在于画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意蕴贯注于某一具体的事物当中,再借助画笔的勾勒和描绘将事物生动形象的铺排于画布之上,同时借助意象和意境的创设来彰显事物背后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情操。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式的代表十分重视且善于应用意象,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实现意象油画本土化和民族化创作发展的过程当中,往往借助提取水墨画作当中的元素与油画创作相融合。然而在实施过程当中却存在对中国民族特色与意象油画的整合作出错误判断,从而将概念化的中国民族特色与意象油画的融合浮于技术和形式表面的情况。这提示我们在将民族特色融入意象油画创作时,应当在于将画家对事物的独特感受以独特的绘画形式予以传达,将意象油画融入进民族特色不应是仅仅在形式上呼应,更应注重概念间相结合。

(二)意象油画与民族特色融合的出发点

意象油画在与民族特色相融相生创作发展的过程当中受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征和侧重方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成立之际,中国油画艺术的创作偏向于现实主义的表达,往往借助带有直接性的笔触和色彩对现实生活当中的场景加以再现。董希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苗族女子赶场”“数百万河上英雄”等都是彼时带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油画艺术作品,也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油画艺术作品,充分彰显了当时油画艺术创作的方向和时代特征。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开放为油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各具特色且风格多样的油画艺术作品纷纷涌现。然而在这一油画艺术创作时期,其突出特点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油画艺术创作风格截然相反。其追求表达的张力,而对真实场景的描绘和再现则持忽略态度。刘海粟,林风眠等都是当时涌现的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极具张力的油画艺术家。然而笔者认为,油画创作应当实现外在的现实主义与内在的情感宣泄的完美融合,真实的再现和情感的传达缺一不可,应当避免向某一特定方向的偏离和片面的侧重,实现“形式,主体性,结构和表现”四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和统一。

四、油画民族化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意象油画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未来趋势的分析,油画民族化在发展当中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当然,带有西方特色的油画艺术形式与中国民族特征在相融相生,并且应用于艺术创作实践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从而在一定程度和某些方面上对油画民族化创作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性影响,因此需要对油画民族化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扫除障碍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引和方法指导:首先,油画民族化的创作和发展基于西方绘画艺术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内涵共存的局面。而带有不同历史文化特征和艺术创作理念的绘画形式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民族特色在油画创作当中的融入和应用,往往会造成民族特色在油画创作当中的应用流于技术表面,而难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创作出带有中华民族灵魂的油画艺术作品。其次,就意象油画创作发展的整体特征和方向来看,其在内容和形式上依然保留着西方传统油画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同时在创作方向上偏向于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角度发展。然而在推动油画民族化发展过程当中,则过于追求民族特色个性化的融入和应用。因此,意象油画民族化的创作和发展在本身上带有一定的矛盾性,在发展方向上面临着岔路口的艰难选择。这对推动中国民族特色及艺术创作传统走向世界以及在油画创作当中灌注民族内涵和精神,实现油画本土化、民族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最后,艺术创作者作为油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其在民族特色以及传统油画创作体系方面知识架构的欠缺也对油画民族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艺术学习和创作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专一化特征,因此油画创作者往往难以实现对民族特色以及传统油画艺术形式的全面而深入的把握。在推动油画民族文化创作实践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就难以将民族特色与油画艺术实现更深层次上的有机融合,使得油画民族化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创作局面。因此,艺术创作者在民族艺术与油画艺术方面了解的局限性阻碍油画民族化创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五、实现油画民族化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把握意象油画创作实质

意象油画这一艺术形式有着较为深远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深厚的艺术底蕴,同时其艺术作品本身带有鲜明的表现性特征,能够带给欣赏者以更加强烈的观感体验。其蕴含的独特的精神力量以及审美特征使得意象油画作品带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因此,在推动油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以意象油画为根基,充分挖掘意象油画当中所蕴含创作思路,绘画技巧以及意蕴传达方式,在推动油画创作形式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当中为其灌注丰富的内在精神。在推动油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避免照搬照抄优秀艺术作品,更应当避免对民族特色和意象油画创作特征的借鉴流于形式,而应当寻求恰当的方式将民族文化和精神融入作品创作当中,增强油画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二)对民族审美本身进行适度的创新

油画民族化的创作和发展并非在于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及形式的照搬照抄、直接再现,而应当基于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剖析,提取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将其与油画艺术形式有机融合,使作品的美感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那么在此过程当中就需要架构起油画艺术创作与民族审美理念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推动油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既需要将独具特色的民族审美理念融入作品当中,又需要推动民族审美进行适度的创新,以迎合油画艺术作品创作的最新需要,实现油画民族化的个性化与世界一体化的有机统一。当然在推动民族审美理念革新的过程当中,应当避免其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植根于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带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审美特征,进而实现中国油画和民族文化的充分融合。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民族文化宣传工作

油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基于艺术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的深入而全面的把握,为此,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大民族文化宣传,使得人民群众尤其是艺术工作者能够在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把握民族文化与油画创作之间的相通之处,从而既可以为油画艺术创作融入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支撑,又可以使得民族文化和精神在油画艺术当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当然,艺术工作者尤其是油画创作者也应当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挖掘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工作,从而对民族文化体系及基本内涵乃至油画创作发展史都能够予以更加全面而系统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探寻民族文化与油画创作相融共生的有效途径。

(四)激发艺术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油画民族化的创作和发展应当带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特征,既要使油画艺术创作植根于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又要使符合当代艺术创作理念特征和审美的实际需求。那么作为油画艺术创作主体和主导力量的艺术工作者,本身就需要树立起坚定的创新精神和意识。一方面,艺术工作者在开展艺术创作,推动油画民族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实时完善和革新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充分把握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审美理念以及创作方向,从而推动油画创作在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另一方面,艺术工作者也应当不断探寻适合自身的创作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以及创作技巧,使得油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为推动油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百花齐放提供灵感来源。

(五)植根于深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在推动油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植根于深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将丰沛的文化魅力、博大的人民情怀、不忘初心的历史担当,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于油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当中。使其既可以真实地呈现和生动的演绎多样的中国故事,又可以植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和沃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传声筒和文化的播音机。意象油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蕴含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应当吸纳意象油画元素,将其融入油画民族化创新创作当中,为油画民族化制作和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1.合理选材

中华上下五千年,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滋生出多彩的民族文化作品。在浩瀚的历史文化星河当中,拾起一抹璀璨——传统文化元素,将其注入油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当中,为油画民族化创作增添一抹亮眼的光芒。要想在丰富而多样的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挖掘相关元素,实现与油画民族化创作的完美融合,就要从多元的文化项目当中合理选材。所选择的文化项目应当极具代表性,能够彰显出鲜明的华夏民族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同时,选材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油画作品类别及其所要传达的理念。使得选材能够与油画作品制作相融相生,为油画民族化创作融入深厚底蕴的同时更好地传达民族精神与作品理念。

2.匠心制作

工匠精神寓意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蕴含其中的内涵十分深刻,中国工匠精神也代表着中国时代的精神内涵。所谓工匠精神,不仅在于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更是一种甘于坚守的执着、也是一份发展创新的心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正是在工匠精神的支撑和指引下得以传承和发扬,在历史的长河里历久弥新、亘古流传。在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油画民族化创作当中时,仅仅依靠数字化技术模拟制作会使得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失去真实的根基。为此,需要通过匠心制作,以传统手工制作的形式提供文化项目模板,将形神兼备的文化作品应用于油画作品设计及制作当中,让真正的带有古韵古香的传统文化为油画作品的制作灌注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性。

作者:徐茜 单位:浙江美术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