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范勃油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范勃油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李淑怡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讲师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油画在表现手法上,经历了一个语言本体向写实主义回归的过程,在中国油画呈现出风格多元化的今天,写实仍然是艺术的主流。范勃油画一如既往地用写实手法,“阐释”社会表象下隐含着的本质问题。范勃的油画充满睿智的思想和人生的哲理。文人画意境,现代式诡异构图,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造型写实,画面气氛奇异已经成为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一、范勃油画中有传统的文人情怀

画面元素太湖石重复出现,如《花开花落》系列及《园子》等,中国人认为,“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元素反映文人的生活态度,“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石头勾起人对生命的叹息,对人生的思考;石头是最接近自然的物件,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石头里自有自己的完美宇宙,玩石,其实是玩味人生。画面的石头阐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世界本质的思考,流露着中国文人追求人与自然高度契合的审美理想。画面另一元素是枯木、疏林,树木掩映在虚空抽象的氛围中。树木的形态并不粗壮,反而有些羸弱疏淡的气息,枯树枝干用笔以书法入画,整棵树散发着生命的张力与气势。枯树以一股无声无息以柔济刚的力量感染着观众,有如文人消散气质中又带着不屈的傲气,同时又透发出闲淡古雅的气质,有如元人倪云林《六君子》萧索荒寒的意味。看《木言》系列,树上木叶尽脱,林中没有飞鸟,不见人迹,似是繁华落尽,一切执著与不安归于无影无踪。这种虚空沉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清澈高旷的文人情怀。

二、构图诡异突兀

一般在美术创作构图学上,忌讳把主角放在画面正中间,讲究运用黄金分割的法则,使得画面主角位置在黄金分割点,符合人们寻求视觉焦点的习惯,达到视觉的平衡,令受众无论视觉还是心理都有舒适的感受。但范勃的油画构图,反其道而行,打破了这一构图法则。如《木言》系列,画面正中一棵唱主角的枯树,稀疏的树枝无目的地在空中张舞,枝丫充斥整个画面;大枯树的后面重复出现更多的小枯树,最小的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前后突出的透视对比,形成强烈的空间进深感,前者快触及受众的鼻尖;后者又似乎遥不可及,造成一种矛盾的虚幻空间感。再如《花开花落》系列的构图,画面正中突兀的一个真人大小比例的人物造型,光线从正前方自上倾泻而下,人物亮亮的脑门更加突兀地从画中凸显出来,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一直冲到观众眼前,冲进观众心里。然而人物情状,都是一种无我的状态,眼神空洞茫然,衣着没有修饰,姿态没有美化,那么世俗,似是观者自己生活中某个瞬间的凝结,这又使得观众心里惴惴不安。人物背后孤零零一棵小树,小树似乎固执地紧跟着人物的身后,如影随形。范勃油画里的人与景物早已浑然一体,不分主客。画中,人即是树,树即是人的哲学思想,令人回味沉吟。范勃常说:“我不把人当人画。”仔细品味这句话,画面上人已经不是具体某某人物形象上的人了,而是某种精神、情绪的体现。它已成为世俗社会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通过这种打破常规的构图方式,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佛法有云“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范勃在构图上灵活运用,这种构图格局更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引起受众参与思考,达到警示世人的目的。画面每一个形象都那么传神写实,呼之欲出,清晰的地平线把地面与天空分开,地面像个舞台,人物、枯树、石头等又似是舞台上的道具,似乎一幕幕人生悲喜剧在人生舞台上演;舞台背景虚幻抽象,写实与抽象相衬托,这种强烈的反差营造了一种荒诞怪异的氛围。这些舞台式的构图和亦虚亦实的油画语言,恰到好处地把当下的时间和远古的空间融合在一起,产生时空的穿越感。

三、用超现实表现手法反映社会现实

作者通过独特自然的视角,审视社会错综复杂的人生万象,朴实、平凡、真挚,以一种平常的、平等的艺术态度,描绘身边的人、事、物。如《园子》系列,画面前景是写实手法的人物群像,人物是其身边的亲朋师友,其实是作者同类人的写照或缩影,反映作者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审视周围的一切。《园子》主角们享受着时下最流行的生活,遛狗、耍鸟、远足等,然而人物的神态或慵懒,或呆滞,或淡定,或无聊,眼神平静而空洞,反映着当下中国社会公民的精神状态。作者敏感而深刻地体验到这种物质的丰沛与精神的荒芜带来的情感冲击。如《不尽的黄昏》,画面右边前景是几个互不相干的冷漠青年,背景是废弃的城市。画面中部描绘一群不安的人,背景是倾斜的电线杆,预示社会暗藏的不安定因素。他们似乎在寻找什么,却又无所适从。画面的左边前景是一对神态无聊的男女,远处一辆载满行李的越野车和一振臂高呼的青年,这振臂高呼的青年是否预示着逃离城市的一股力量,越野车是否代表着新的出路?作者把这些互不相干的元素拼凑在一起,有点不真实。然而,整个画面的精神特质却反映了目前在城市生活的压抑、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不安。画面色彩深沉,只有人物脸部的受光面,才能让受众透出一丝丝的空气。这就是当代人们生活状态的写照,也预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回归精神家园生活的期待和追求。作者内心沉浸在《花开花落》的世界,同时又摆脱不了《不尽的黄昏》里所出现的社会的问题。范勃的艺术道路始终走在时代意识的最前沿,敏感而客观,平淡而悲怆。他说过,画画,是他生存境遇里所有忧虑与不安的栖身之地,是心灵的一条退路,一个容身之处。他的画充满隐喻,羸弱而潇洒的枯树,虚幻的天空,含蓄的太湖石……观者看了为之沉思,流连踱步,沉吟不已,然后幡然大悟,心领神会。真正的艺术家,必然有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视角,关注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在这种文化现象中充当普罗大众的喉舌,喊出人们的心声,抚慰人们的心灵。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到范勃油画有很强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首先,高超的造型技巧,准确把握人物形象、表情以及心理特征的能力,是很好地表现画面人物状态的保障和基础。其次,画面的时空重构,抽象的背景,写实的主体,使得主体与环境呈现出若即若离的效果,模糊了时空的边界。最后,人物灵魂深处的孤独意味,使引领受众进入冥想的状态成为可能。这些艺术特色是具有创造性的,是范勃艺术的特征。在社会价值方面,作品透露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者通过作品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存心理状态,关注人们意识形态的走向,对社会的各种异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精神与品格指向统一,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人的表现。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