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油画材料的精神表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油画材料的精神表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油画材料的精神表述

本文作者:孙如静 单位:徐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油画艺术中,艺术家运用材料创作作品的过程,即是精神表达的过程,在油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不断对油画材料技法的拓展,同时也是艺术家精神表达的延续。因此,油画艺术中材料的运用和精神的表达是共存的,它们在创作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没有物质材料便无法传播艺术精神,艺术的神秘性就蕴含在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之中。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油画艺术是许多艺术家喜爱的表达自身情感和精神的绘画形式,其材料的运用也是许多艺术家研究的对象,对艺术新的审美追求促使艺术家对油画材料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发展。

一、油画艺术中材料运用的传统精神表达

油画艺术直接来源于以蛋彩为主的坦培拉绘画。坦培拉是英语Tempera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调和、搅拌,泛指一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也常用于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组成的绘画[1]。坦培拉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一种乳液结合剂,乳液是一种多水而不透明的乳状混合物,含有油和水两种成分,多使用蛋黄或全蛋为乳化剂,然后加入适量的亚麻仁油和树脂油。在乳液中,油分子稳定地分散于水中,两者结合可以得到一种强有力的乳浊液,将这种乳浊液调和色粉加水稀释描绘于画面,数秒钟后就能变干,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膜、变硬,坚韧牢固不再为水所溶。欧洲中世纪在拜占庭的教堂建筑内部,盛行绘制在木板上关于基督教题材的圣像画,而坦培拉这种特殊的属性很适于表现圣像画中神的光华和永恒精神。画师在圣像画的制作过程中,运用多层叠色法,使颜色在不断的叠加过程中逐渐丰富、饱和,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光的感觉。绘制这种画受到教规的严格限制,每幅画都是按照一定的规格模式完成,没有丝毫的个体精神,传达给观者的只有神的永恒的绝对精神。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绘画的重点也从永恒不变的神逐渐向充满感性的人转变。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艾克等人研制了油画材料和松节油,达•芬奇、弗兰切斯卡、米开朗基罗、丢勒、荷尔拜因,都采用了鸡蛋坦培拉加油彩混合剂。这种混合材料使得绘画作品的造型准确生动,色彩透明和谐,具有强烈的空间感、体积感,直到现在,这些画家的作品水准仍然令我们赞叹不已。最为人们熟知的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是最富盛名的肖像杰作。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蒙娜丽莎的微笑被刻画得非常自然轻松,不再像中世纪那样面部表情呆板僵硬。从画面中蒙娜丽莎柔嫩的双手可以看出画家精湛的画技,再加上背景的处理运用烟雾状“渐隐法”技巧,把后面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都推向遥远的深处,仿佛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中,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2]。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的运用和精神表达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后来的艺术发展史中,随着人类精神的传承,古典传统艺术一步步发展到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这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伦勃朗善于在画面中运用肌理,因为肌理能够直接传达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作品的感染力度。伦勃朗是17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一生画过多幅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可以亲切地向后人诉说其一生遭遇。

从他20岁的自画像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满怀信心的潇洒的莱顿大学生,而在最后一张自画像中,他的笔法更显苍劲老练,厚涂的肌理色彩像铸铜一般闪闪发光。他本人在这幅画中显得那么苍老,嘴唇边露出了一丝无可奈何的笑意,运用一种“紫金色的黑暗”渲染法,来加强形象的情绪,画家把自己从肉体到精神的形象都勾画在这幅画上了[3]。伦勃朗的自画像堪称是这位艺术巨匠对其一生的艺术写照。19世纪中叶,由于大部分画家都使用了铅锡管颜料,不再自己动手磨制绘画材料,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画面的色彩和精神的表现上。因而在西方艺术史上出现了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众多艺术流派的面貌。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作品中的短促而厚重的笔触表达出画家强烈的内心感情,画面上不仅仅是笔触、色彩的组合,也是画家在用绘画如饥似渴地表达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心灵的呼喊。克里姆特使用工艺的手法,采用羽毛、金属、玻璃、宝石等材料,以平面化的装饰图案组成他的艺术品,使作品具有华丽的装饰效果。但是,在那绚烂豪华的外表里边,却也蕴含着人类苦闷、悲痛、沉默与死亡的悲剧气氛。马蒂斯后期的拼贴画将色彩的现成物即色彩纸替代了调和的颜料色彩,以更单纯、更纯粹的色彩代替常规使用的材料,表现出艺术家单纯性和愉悦性的审美追求。现代派画家波洛克作品中运用多种材料以及滴洒等方式直接让材料以本身语言来说话。作品舍弃了具体的形象,呈现的是丰富的层次和强烈的形式感,让观者过目不忘。美国现代著名画家德库宁的作品“女人系列”,用看上去杂乱而粗率的笔触,描绘女人各种象征性动势,似乎蕴含着讥讽,富于性的象征。可见,材料运用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和精神表达。生命是短暂的,而艺术是恒久的,为什么艺术史上的绘画作品历经这么久远却依然珍贵而神秘,为我们欣赏、感叹,正是其中蕴含着物质材料和精神表达的双重意味。

二、油画艺术中材料运用在当代艺术中的精神表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里,人们不能走出战争的阴影,悲观的思想使艺术家笔下流露出绝望的反理性特征。很多当代艺术家作品中表达出战争带来的精神创伤,产生荒诞意味的形式和形象。强烈的色彩、狂野的笔触、特殊的材料和怪诞的形象表达着艺术家复杂的精神世界。弗兰克•奥尔巴赫是英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他的许多肖像作品中对画面进行变形夸张,把颜料本身当作对象的再现,使色彩、笔触、体积相互碰撞而达到一种具有建筑感的深度的视觉冲击。作品传达出绝望、孤独的精神宿命。他的作品多为肖像和风景,以亲戚和朋友为模特。往往在对前一天的画不满意时,就刮掉重来,因此画面层次深厚,其肖像画《科索夫》形象比真实模特大很多倍,画家减弱了对象表情,由于充满浓度和厚度的颜料造成的肌理效果,人物形象显得更为强烈[4]。

材料运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展,许多画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纯粹油画材料技法的运用,结合运用综合材料成为当代很多艺术家的钟爱。当代艺术史上对综合材料的成功运用当属安塞姆•基弗。他是德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通过独特的思考和体验,基弗不断探索绘画的表现语言,其作品强调自发的感情,采用个性化的表现语言,画幅巨大,他采用拼贴、集合等技法制造出不同肌理质感和多种材料复合的特殊视觉效果。油彩、泥土、铅、模型、照片、沙砾、金属、稻草等都被用在他的画面上,使作品展现出如浅浮雕一样的效果。颓废的自然、残破的建筑是基弗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景象,画家运用多种材料表达自己对人类文明和历史命运的感触。其代表作《海边的波西米亚》在布满车辙、昏暗的乡村小道两旁,粉红色、橘黄色的罂粟花,一种与梦想、睡眠和死亡相联系的植物竞相开放。在粗粝的表层肌理上,这些鲜艳的色彩就像星星或是火苗一样,闪烁在画面上,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复杂的表现技法,独特的视觉处理和对巨幅绘画的掌控能力。

巨大的画面和复杂的肌理,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表达了艺术家丰富、充满生命力的感知力。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精神的、理性的,在一个完整的环境中表现出精神和环境的契合。让•杜布菲是二战后巴黎先锋派艺术家。他对原始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拒绝传统的审美观念,他经常在画作中使用非传统的材料,将泥土、油污、沥青、煤、沙子、碎玻璃等混合起来,用刮、擦、砍、剁等手法作画,创造出可直接触及的触感画面,显露出他对原始艺术、儿童绘画和精神病患者艺术的狂热兴趣。这种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的艺术被他称为“原生艺术”[5]。如在《吉普赛人》一画中,杜布菲采用直觉手法在浓厚的底子上画画,用修饰性的技法和材料,以破碎的轮廓,表面脏而带血般的色彩,使人物变得失去控制、疯狂。此外,也有一些艺术家选择了古老的艺术媒介进行创作。人们熟知的法国当代艺术家巴尔蒂斯便是采用古老的坦培拉材料。但不同于传统的中世纪的画法,巴尔蒂斯通常以意大利湿壁画作肌理,使用酪蛋白调以颜料作画。为充分体现肌理的特有效果,颜色尽可能以固有色为主,辅以冷绿色调,引导观者注视其作品的精神内涵之所在。

三、油画艺术中材料运用在中国的人文精神表达

油画艺术作为西方传统艺术形式传入中国后,历经中国几代油画家的学习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已具备中国特色和中国精神,这是时展的必然。在材料运用方面,中国先后邀请巴黎美术学院宾戈斯教授、法国画家伊维尔、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杰米•莫庚教授等人来华讲学[6]。中央美术学院是国内美术专业的高等学府,1994年油画系成立绘画技法材料工作室,1997年更名为材料表现工作室,2007年正式定名为材料艺术工作室。国内很多美术院校也相继成立了工作室或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可见国内对于油画材料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时代在发展,油画材料也在不断地延伸。油画艺术作为表现力最强,表现性最为丰富的画种,其材料运用技法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油画与当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审美需求相契合,拥有深厚的社会土壤,有经验的艺术家通常擅于利用材料在作品中所特有的物质属性,调动观众的常识与通感,从而达到某种精神上的共鸣。中国油画协会主席詹建俊在中国油画学会成立15周年大会讲话中说道:“我们应当对当代社会投以更大的热情,使作品更加充满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我们唯有深入地关心社会、关怀人,拥有高度的人文精神,我们的作品才能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7]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元运用坦培拉综合材料所作的《大自然的启示系列》表达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画家赵无极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薰染下探索艺术,这两种文化并没有产生抵触,而是有机的相溶,他用西方式的艺术方式表达了东方式的美学和情感特征。他的抽象画色彩流畅、笔触轻柔,大面积的色彩中蕴含着大自然的美妙韵律和艺术家无穷无尽的内心节奏,画家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和油画这种材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画家许江作品中气势恢弘的氛围源于场面的宏大和深厚有力的色彩和形体,在大跨度的时空建构中隐喻了文明和精神历程中的兴衰,包含一种强烈的悲剧式的视觉震撼力。他的作品《翻手复手弈棋》四联屏条利用综合材料,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西方的现代艺术有机地融合,也是传统思维与现代表达方式的融合。

包括他后来的作品《大上海》、《大故宫》等一系列作品。在表现现代城市的过程中,他把个人的思维与城市、色彩、力量、体积融合到一起,让这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吸引,最终将城市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表达了他对人类历史,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一种关注。旅美艺术家韦佳把宣纸和其他手工纸作为表现材料,通过拼贴的方法,加以水质颜色,在油画布上探索表达中国书法的视觉境界,把东方的美学与西方艺术相结合。由此可见,中国艺术家的绘画创作试验离不开中国的民族文化,油画的材料运用在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之路。油画的材料运用经艺术家的不断实验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家精神表达的载体,其本身更蕴含着时代和民族的精神。

四、结语

艺术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体现,它传达着人的生命态度和心灵追求,而一件优秀的绘画作品便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结合。作为物质意义上的材料是没有精神可言的,但在材料运用过程中,艺术家主观的精神表达融入了画面,这时的材料便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承载了精神表达。然而材料的运用并不是绘画的目的,油画材料的运用是为某种精神的表达而存在的,同样要根据精神表达的需要而选择适合的材料。正是由于精神的存在而使得材料具有了生命,甚至可以说材料更接近绘画本质。油画艺术在传承中发展,从材料运用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心灵的发展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风格特征和精神内涵,体现着艺术家的精神需求。因此,用心去发现生命中的美和感动并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是每一位艺术家毕生的追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