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画面临艺术市场的挑战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张海燕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明代书画家唐寅曾一度成为市场中的热门人物,以鬻画谋生,傲视权贵。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具有装饰意味的工艺品就被当作商品进行交换。从汉代“佣书”“佣画”市场的出现,到唐代绘画市场的迅速成形,再到宋代出现了专营画作的摊子和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艺术市场缓慢发展起来。
到了元代,市场意识在书画家的头脑中日益强烈起来。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艺术市场更为繁荣。清代是中国古代书画市场发展的高峰期。此时的艺术市场机制趋于完善,《板桥润格》成为艺术品价格明示的典范。同时由于名人书画的供不应求,和作伪现象也愈加普遍。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新的艺术市场由扬州转向广州、上海等半殖民地化的都市,出口商品画作坊相当活跃,外销画深受欧美人的欢迎。民国期间大批美术家投身民族教育事业,艺术市场较为冷淡。建国后至期间,艺术市场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中,艺术品交易量很小。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市场大开。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艺术品交易日益火爆,艺术市场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
二、当代艺术市场现状
随着拍卖行的一声声槌响,中国艺术品价位不断地创造出新高,中国艺术品拍卖火爆一时。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艺术市场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和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观念深入人心,大多数艺术家放弃了艺术“神圣”的清高,大踏步地进入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无论是艺术投资者、艺术收藏家、艺术评论家还是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都纷纷融入市场,争夺“艺术”这块蜜糖所带来的甘甜。众所周知,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04年到2005年期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局面。但是由于相关法制的不健全,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全:假字画泛滥、艺术中介机构不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混乱。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中国的艺术品开始缓慢地进入国外艺术市场,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艺术品要真正打入世界艺术市场还需做出更多的努力。
三、中国画为何走进市场
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传统美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画的艺术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大众对国画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处理艺术与市场的关系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应该理性地分析中国画与市场的关系。艺术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又对国画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通过艺术市场的中介作用,中国画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市场经济下,画家的劳动价值只有经过交换才能得以体现;其次,艺术市场扩大了国画消费者的范围;再次,艺术市场的竞争压力激发了画家的斗志,为中国画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再者,艺术市场是国画家实现理想的平台。扬州画派之一的黄慎,38岁时到扬州卖画,参加市场竞争。他善于把握卖画人的心理,受到市人欢迎。后来他摆脱工笔束缚向泼墨大写意发展,以狂草入画,终于得到了扬州文坛的认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最后,艺术市场有助于艺术之间的交流。通过国内市场,艺术家之间可以不断的交流经验,完善自己。通过国外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画,了解中国的艺术文化。
四、中国画如何迎接市场的挑战
在艺术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国画家举不胜举。从古代的顾恺之、杨威、倪元林、明四家、到近现代的扬州八怪、海派,这些国画大师在获得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得到了市人的认可。海派大师任伯年可谓是当时全国最出色的双赢艺术家。
正如章利国所说“任伯年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找到了一种既能满足购画者的需要而又慰藉艺术家的良心的方式。”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中国画家必须走下艺术“神圣”的殿堂,走进市场,接受市场的评价与考验,协调处理好艺术与市场的关系,既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创作自由,创造出风格独特的作品,又能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把握市场运行动态。
(一)中国画的生产
中国画的生产即中国画的创作。一幅好的作品的完成需要艺术家的个人努力,也离不开良好的物质材料的支持。现代中国画家必备的素质:(1)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艺术技能;(2)继承传统,勇于创新;(3)保持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时代气息;(4)强化市场意识,塑造市场形象。国画家要在市场上立足,必须了解市场,把握市场运行规律。良好的市场形象要求画家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5)保持独立人格,追求诚信原则。吴冠中曾提醒画家不要“在卖画过程中将人格也卖掉”。除此之外,想打入国外市场的国画家应该对世界艺术市场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艺术家应将保持民族特色与融合东西审美文化统一在一起,创作既能体现民族精神又能被国外消费者所接受的作品。中国画的材料:毛笔、生宣纸、水墨和植物性颜料是中国画的必备材料。但是中国画材料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如宣纸易发黄、破损,不易修复。水墨表现过于单薄,传统的植物性颜料容易退色等。现代国画家应该挑选质量较好的材料进行创作,从而保证作品的质量,同时应注意尝试应用新材料,为中国画的创新打下基础。总之国画材料的改进需要艺术家的长期努力和实践。
(二)中国画的包装
中国画的包装即美化。(1)中国画的装裱。“三分画,七分裱”,传统中国画用宣纸、纸绢及浆糊等材料的托裱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居室的建筑装饰风格。中国画装框已成风气,也为作品的展出和陈列获得了机会;(2)画家的自我包装。注重自我包装,是国画家获得艺术市场认可的必要条件。现代国画家应该做到:借助可靠的商宣传自己,获得有名艺术批评家的支持以及通过新闻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
(三)中国画的销售
中国画的生产和包装的目的在于销售。(1)举办个人作品展。个展宣传得好极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2)广告促销策略,即通过媒体对其作品展览等进行广泛宣传。但是限于画家的个人收入,这种现象不是太普及;(3)画廊。画廊是展览和销售美术作品的场所,是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4)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二者是艺术品交易的二级市场。有远见的拍卖行敢于承担风险,推出新秀,从而支持和促进艺术家的成长。博览会是艺术市场成熟的标志,它能够促销艺术品,推动艺术文化交流。国画家应时刻推销自己,争取机会参加艺博会,引起拍卖行的注意,为获得市场和艺术上的成功作好准备。
艺术市场的逐渐发育和成熟为中国画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画家赢得了社会认可、实现理想的机会。艺术品≠艺术。艺术的市场化绝不是“一切向钱看”,所以我们应该像尊重艺术一样尊重艺术市场。但是艺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市场也在不断地风云变幻。中国画家致力于艺术创作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勇敢地将作品投入市场,接受艺术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