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油画用光方式与绘画要素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油画用光方式与绘画要素的关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油画用光方式与绘画要素的关系

本文作者:马建丽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到了十七世纪,这种用光方式被伦勃朗、卡拉瓦乔等大师继续发展。不同的是,他们更强调光影冲突的戏剧化视觉效果,如卡拉瓦乔著名的《圣马太蒙召》,作品描绘的是光线把耶稣带入阴暗的房间,这里因为耶稣的到来而变得有了光明,耶稣伸出一只手指指向圣马太,光就像是从手指射出的一样照亮了圣马太,并把他周围的人也照亮,卡拉瓦乔在面对这样的群像时,巧妙地运用了聚集光,根据画面需要把中心人物重点突出,而其他人物则有的一半受光,有的或隐或现,有的干脆就隐在了黑暗中,这样使得一幅人物众多的场景就变得井井有条了。而且画面的主题突出,空间也深远,同时又具有戏剧效果。在大型历史性题材的作品中,聚集光也被艺术家广泛地运用。在人物众多、构图繁复、情节动荡的大型历史性题材的作品中,聚集光很好地起到了统一画面、突出重点、深化作品表现力的作用。而在绘画中灵活地运用聚集光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拿十七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名作《夜巡》来说,这一巨作就很好地运用了聚集光,加强了画作的表现力,突出了重点。

散射光与聚集光相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在室外,散射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光。我们一般把散射光分为两种,一种是强烈的散射光,当晴空下阳光直接照射在物体上,这样就会形成强烈的散射光;另一种则是柔和的散射光,它和上一种正好相反,在阴天的户外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阳光经过厚重云层的漫反射就会形成相对柔和的散射光。另外多个光源的照射也比较容易形成散射光。散射光的优点是能够清晰地展现物体的形体结构和拥有稳定的色彩。因为散射光随处都可以看到,所以艺术家也注意到了对散射光的发展。早在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们就已经开始对散射光引起重视了,他们运用散射光来描绘理想事件,处理画面的表现效果。因此,在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大多都很明确,他们的色彩也很纯粹,阴影在画面中很少出现。到了十九世纪,艺术家们逐渐开始走出户外去研究室外的光线。如英国的风景画家康斯太伯尔,以及后来的印象派画家,他们的作品里都体现了对散射光的研究和表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印象派画家,由于长期观察和研究户外散射光,他们跳出了传统油画对光和色的认识,在科学的指导下,对散射光下物体的色彩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出投影的色彩,使得投影的颜色告别了单调,极大地推动了油画的发展。

平光和逆光,是指由于特殊角度光线照射所形成的两种光影效果。具体地说,物体受到来自前方的光源照射,形成平光;相对地,物体受到来自正后方的光源照射则形成逆光。平光和逆光最大的作用是能使立体的形式变得平板,更强调外形,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极具平面性。但是,平光和逆光作为不同方向的光源,在它们的照射下,物体的效果又是不同的。平光下的物体虽然没有突出的明暗层次,立体感也被相对减弱,但物体形象的重点明确,外形得到强化。西方古典艺术家就是运用平光的这一特性,发展出了一种外轮廓线丰富多变,人物个体性非常强的表现形式。比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家荷尔拜因就是采用这种平光的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的静穆和庄严。逆光下的物体基本上处在阴影里,所以形象模糊,但是由于物体的边缘被光源照射,所以整个物体明暗对比强烈,远看有雕塑的庄严感。虽然在画面中主要的表现物体基本上处在形象模糊的阴影里,但是观感上的明暗层次和色彩变化却更丰富,更微妙,更能表现出作画者的感情色彩。因此逆光较之于平光并不会显得单调和平板,艺术家十分热衷于追求逆光的表现。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草垛》、《卢昂教堂》等多幅作品都充分地运用了逆光这一表现手法。因为逆光下的物体都处在阴影中,形象模糊不清有一种朦胧美,而在印象派画家的眼中,阴影也是色彩斑斓的,有着丰富的色彩变化,尤其是莫奈,他十分喜欢表现逆光下的景象,这可以使他更好地研究逆光下散射光带来的奇妙变化。

用光方式绘画要素关系

同一事物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以不同的面貌展现,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来选择事物的形象来进行创作,通过刚才对不同种光线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在画面中选择不同种光线的布置就是对某种特定事物形象的选定。就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用光方式也影响着绘画的造型方式,不一样的光线,就有不一样的表现重点。就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来说,就偏重于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他们在用光上偏向使用侧射光或顶光,以此来充分展现物体的立体特性,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普遍追求的是具有雕塑感的绘画造型并认为立体感在绘画中要比色彩重要得多。为了要突出光线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宁静和永恒的美,画家们往往会有意识地减弱人物的对比度来加强形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使人的注意力均匀地集中在画面形体的表现上。我们在欣赏文艺复兴绘画时,还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为了画面人物形象完整,有时会使用不同方向的光线照射,追求十分的完美。巴洛克画派的艺术大师,他们画面中物体激烈的运动感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色彩艳丽而辉煌。就拿巴洛克画派的杰出代表鲁本斯的代表作《劫持帕留西斯的女儿》这一画作来说,画面描写两名男子劫持帕留西斯的两个女儿,四个人物在前景,分为两组通过主观添加的投影把他们相互交叉产生联系,两匹战马和小爱神在后景。作品中的布光尤为巧妙,摒弃了传统的顶光,画面呈现出一种戏剧性的光感,画家通过对光的布置,把投影的形状转化为构图中的一个元素,或强或弱的光线下,产生出同样强弱效果的投影,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使得构图也更加丰富多变。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造型方法与巴洛克的戏剧性的造型方法截然不同,这两种手法在西方油画史上一直被沿用。

没有光线就没有色彩,光线在呈现出物体的同时也展现出色彩,光和色是不可分离的。但是光线下色彩的表现在整个西方绘画发展史中却是不同的,有着自己的发展路线,它与艺术家的审美基础和科学发展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末印象派的出现,艺术家们不断地探索光学和色彩学,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重视事物的造型,忽略它们的色彩,在他们的作品中色彩更偏重于只有明度上的变化,而缺少色相上的变化,换句话说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色彩偏重于表现物体的固有色。到了17-19世纪时,这一现象才有所改变,如画家鲁本斯、委拉斯贵兹以及后来的德拉克罗瓦等都是以色彩见长的大师级人物,这个时期的画家,他们的画面开始告别单调,逐渐寻求色彩的冷暖变化,例如鲁本斯的《安娜与孩子》、委拉斯贵兹的《维纳斯对镜梳妆》和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这些都成为这个时期在色彩方面的杰作,画面中色彩柔和,色相冷暖变化已经开始符合了科学的规律,色彩在作品中开始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西方油画发展到十九世纪时,色彩进入了另一个被解放的时代,这时的印象派为了能够充分的表达色彩甚至开始放弃形状的束缚,他们享受着阳光下事物的色彩变化,不仅追求事物本身的色彩变化,更加寻求投影的颜色变化。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太阳光谱的发现也是促使印象派对光线产生独特认识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印象派大师都把描绘光和色作为重点,大大地削弱了物象的形,着眼于色彩的对比和变化来强调光的瞬息变化。例如这个时期的代表画家莫奈的《草垛》、雷诺阿的《浴女》、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总的来说,艺术家们从文艺复兴的刻意压制色彩,到巴洛克时期的既沿用文艺复兴的手法又开始探索丰富的色彩再到印象派对反射光和补色的发现和发展,是西方绘画发展史中对光和色的极大的运用与进步。

光线不仅让我们看清了形,认识到了色,同时还让我们看到了广阔的景象,感受到了从远及近的层次美。反映在油画里,艺术家运用了色彩透视来表现远近景象的不同。我们知道在空间透视中,物体都是处在这样一个规律之下,就是在近处的清晰到远处的模糊,这不仅是因为距离的因素,空气在这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离我们越远的事物它在厚重的空气层的折射下色彩的纯度降低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灰”了,而近处的事物就纯度饱和。这样画面就产生了向纵或向深的一个梯度感,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满足了观者的视觉享受,给人一种景物延伸到了画面之外的错觉。如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作品采用横构图,画面近景描绘的是三位弯腰拾穗的农民,作品以这三位农妇为主体。虽然他们身穿旧衣,但是从色彩上来说依旧是饱和的,如他们头上的橙色和蓝色的头巾。远景中继续收割的农民、堆麦垛的人、车马、房屋和远山等景物一一远去,色彩的对比逐渐减弱,纯度也逐渐降低,最后和天际相连,使观者产生意境深远的视觉享受。

光线在油画艺术中的审美意义

光线作用在绘画上不仅是造型的手段,也是抒发作者情绪,表达画家情感的方式。自然中的日光、月光、火光以及灯光等人工光照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人的视觉产生出不同的心理影响。我们可以把光线按强度分为强光和弱光,按性质分为温暖的光线和阴冷的光线,按光照的方向分为正面来光和背面来光。不一样的光线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强烈的光线让人感到心境豁然开朗,柔和的光线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阴冷的光线让人感到孤寂,背面来光会让人感到恐惧和神秘,相反正面照射的光则给人安全感。例如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安吉利卡,他笔下的光线总是柔和明亮的,画面恬静,会让人产生美的憧憬。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达•芬奇,他的作品往往是从正面照射的冷冷的弱光,这样使得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既安静有神秘,同时又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例如《岩间圣母》和《蒙娜丽莎》等。十八世纪的西班牙大师戈雅,他在表现战争和贪婪残暴的资本家时所采用的背光和底光,把人物的本性暴露无遗。

光线的象征性作用在艺术创作中也同样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光线的象征作用通常运用于许多国家的神学教义和哲学准则,就如白天则象征善,黑夜就变成了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形象,“在《圣经》中,光明被用来象征上帝、基督、真理、美德和救世主,而黑暗却被用来象征邪恶和妖魔。”十七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真正地把光线那感人的象征作用发挥了出来,在伦勃朗的作品中,光线就是生命之光,在光源所及的范围之外,则什么也不存在,什么都是微不足道的。如他的《带天使的圣家族》,光源就是圣母手中的《圣经》,它照亮了圣母、睡在摇篮中的圣婴、天使及在黑暗中的约瑟,约瑟在由光源产生的高大的影子下显得十分矮小,这象征了《圣经》把神光传播到了大地上,它的出现使大地变得崇高起来。

结语

光线是油画艺术的灵魂,我们在研究西方油画的时候不能不去研究光线的作用,如果没有了光,一切油画艺术也将不复存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光线不仅有利于我们造型,还与我们赋色紧密相依,同时也很好地宣泄了画家的情感。充分地运用各种风格迥异的光线,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