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中国绘画中的抽象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中国绘画中的抽象艺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论中国绘画中的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概述

抽象艺术是一种不对对象进行描述,透过对象的外形和颜色等特征,用主观方式来进行表达。抽象这个词汇本意是指人们对自然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人类艺术是随着技术进步而发展,在欧洲19世纪照相术的发明对当时的主流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给予了沉重性的打击,以追求人类心灵诉求的抽象主义绘画开始崛起,在法国巴黎、德国柏林、俄罗斯莫斯科、意大利罗马都有抽象主义画家为之呕心沥血,使得抽象主义绘画理念逐步被社会所接受,在20画面上图形与色彩来传达作者的寓意,抽象画上的图形与色彩不需构成生活场景。

抽象绘画是一种改变人类视觉经验和绘画观念的思潮,在绘画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抽象绘画艺术是20世纪欧美美术中的主流,开始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初,盛极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解放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强烈的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在物质文明造成的高速度和刺激下支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具象绘画技艺趋于成熟,没有新时代精神引领其发展,绘画艺术摆脱摹写自然的具象表现传统形式,产生抽象绘画符合发展规律[1]。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抽象

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文明和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渊源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创作、发展,中国绘画确立了自己独立且成熟的艺术体系,形成了具有自己独有的理论和审美标准。集中的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政治、哲学、宗教、道德和文艺等方面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和形式经过不断的融汇、锤炼和积淀已经形成了愈益鲜明、精纯而独到一种传统。中国传统绘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可以称之为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是指画画在绢、宣纸、帛等上面,并进行装裱的卷轴画。到了近现代,为了区别欧美传入的油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也叫“国画”。中国画使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绘画的材料和表现方法,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和白描等。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按照画幅分为,横向展开的长卷和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和中堂;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和团扇等。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抽象艺术可以理解为“境”。“境”同“景”相对“,景”为实“,境”为虚。“景”指人们能见的物体,“境”不能见“,景”可以看成“象”“,境”看成“象”外的“象”。“景”是人们视觉范围的小“象”,“境”是不能见的大“象”,即抽象和宏观。从中国绘画艺术演变历史看,中国水墨画代表了中国传统绘画从具象向意象。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在其产生早期已经具有了的抽象元素,中国古代画家王洽作画时一般是在醺酣之后,王洽泼墨的特点是随其形状,就是以抽象手法的意象创造活动。中国历史上的绘画大家,不自觉的寻求意象或意境的意识。意象同抽象、具象同非具象之间没有很绝对的区分界线,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画家画中的艺术

(一)郑板桥画中的抽象艺术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以题画诗著名,郑板桥作画必题诗,诗与画相互映照,大大拓展了画面的广度。郑板桥所作的题画诗往往是关注现实生活,画中表达的思想较为深刻。郑板桥在《兰竹石图》中写到“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他在山东潍县作知县期间,郑板桥作的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写到“:一枝一叶总关情。”透过他所作的画和诗,使我们感到郑板桥的人格,“凝固的瞬间”在人们脑海里无限延续。简单的几笔竹叶,简练的几句诗词,让人们感觉到画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郑板桥画的《柱石图》中,在画的中央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是人感觉到有着直冲云霄的气概,其周围皆空。一首四句七言诗:“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使我们将画中的石头与人品想到一起,郑板桥借孤立坚韧的石头,去赞美陶渊明那种刚直不阿的人格。《柱石图》中的石头代表了伟大的人物形象,蕴藏着刚直不阿的品质,更好的表达了郑板桥作画的深刻含义。郑板桥作了许多兰花为主题的画,借画中的兰花,透出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平常心态的胸臆和大度。郑板桥借兰、竹、石自然事物与社会生活结合,有感进行创作,使画中蕴藏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产生深刻的人文思想,缩短了与观画人的距离,加强了画的艺术感染力。

(二)朱耷画中的抽象艺术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擅长花鸟画,其创作的画把形、趣、巧、意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使观者不会感到孤单。在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其中一幅仅画一只小鸡,小鸡置于画面中右偏下方,把整个画分为四个空间,每个空间的大小不一,平衡而有变化。由于小鸡头部方向朝左,故题诗在右上的空间中,使本因空荡的背景变得活跃起来,在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丰富内容的效果。画中小鸡体态动作像小孩刚学走路,惟妙惟肖。小鸡警惕得望着前方,朱耷在其眼后添三撇,给观者感觉好似前方有声音传过来,使小鸡心生胆怯之心。小鸡也可以想象他为刚出蛋壳,小鸡表示出对世界的惊异。也可以看成是走失了的群体的小鸡,感到孤独而害怕。如何具体理解画中的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郑板桥和朱耷的绘画作品不是景物的再现,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源远流长。(本文作者:高传民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