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意象论下油画的本土化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意象论下油画的本土化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意象论下油画的本土化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以“逸品”为上,讲究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虽经历了千年的演化和积累,但始终走不出传统绘画的自足体系,已然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绘画自身系统已是作茧自缚,加之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绘画所表现的情怀已经不能适应变革后的社会,传统的绘画表现方式成为了一种阻力,阻碍着文化艺术的发展。

20世纪,中国艺术经历了世纪初的留学西欧与日本、世纪中的学习苏联、世纪末的西方现代艺术热,老一辈中国艺术家将西方油画体系引入中国。一个世纪以来,西方油画如何“本土化”一直是油画创作的焦点。20世纪初,陈独秀提出“革王画的命”,徐悲鸿认为“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林风眠则主张“调和东西艺术”。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艺术前辈是具体转化为美术教育目标和通过自己的创作而化为鲜明的艺术风格,从而开创了西方油画在中国的“本土化”之路。但无论从油画所表达的中国精神说,还是从它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来看,新中国的建立才真正使得这一“本土化”历程进入了一个新境界。纵观中西方艺术,各自都以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和谐的审美理想,中国艺术重以形写神的“表现美”,讲究境外之象的“心象”表达,注重艺术家个体的内在情感,西方艺术则忠实于客观世界的“再现美”,讲究写实科学的“镜像”再现,中西艺术的本质差别通过中西方完全不同的美学观得以展现。然而,20世纪的中国,“科学”与“民主”成为了文化新思潮的主流,经陈独秀的“美术革命”、徐悲鸿的“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西方关于模仿自然的美学追求渐渐进入到中国传统的美学体系和众多艺术家的视野中。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冲击下,中西方艺术在激烈地碰撞与交融。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西方油画自进入中国之初,便已经具有“本土化”趋势的征兆,这在林风眠的画作中体现得尤为深刻。在以绘画把握世界的造型语言构成上,虽然徐悲鸿根植于现实的需要,再现客观性,但是林风眠却是朝向内心的,追求审美客体的直觉感悟,将自我精神与事物本体在审美形式上进行沟通。林风眠这种朝向内心,追求“心象”表现的背后,正是延续千年的中国传统艺术之精髓。宗白华对于中西艺术直抵本质。从西方油画进入中国后,中国油画创作的“本土化”的探索始终就没有停止过。林风眠和吴冠中都独自悟到了东方写意艺术与西方表现艺术的相通境界。对于中国油画而言,意象油画绝非唯一的发展之路,却是发展之路中的一条必然之径。因为,影响中国传统美学至深的“意象”理论鲜明地透析出中华民族的身份特征。

纵观中国绘画理论,“意象论”成为了整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并贯穿始终。“意象论”的源头始于《周易》和《庄子》。《周易》提出了“象”“言”“意”的理论,虽未将“意”“象”作为一个词组进行表述,但对二者的关系作了直接阐述,对中国后世美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内容中多处都呈现出“意象”关系。对“意象论”影响至深的还有《庄子》的“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等经典命题。在绘画理论上,所谓“画意不画形”“深于画者,得意忘象”等,这些理论和主张,都抽离出中国绘画的表意性使之成为中国绘画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是通过“度物象而取其真”“立象以尽意”来实现的。这就是说,艺术家要审度体悟自然,对所取之“物象”要运用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情感对之进行审视,唯有此才能创作出既有美学自然观又渗透艺术家心化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绘画。除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比比皆是的“意象”绘画外,西方近代油画中“意象”造型也是层出不穷,莫奈晚年创作的《睡莲》,追求物我交融的意境,兼备了造型和理想,画作犹如音乐和诗歌,将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与我国传统的意象绘画殊途同归。

作为中国传统美学命题之一的“意象论”,长久以来,一直是衡量艺术作品美学价值的标准。正是中国传统“意象论”美学与西方油画理论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构成了中国意象油画诞生、发展的契机,也构成了西方油画在中国“本土化”的轨迹。将倾向于表现性的意象观融入以“写实再现”为特点的西方油画,多年来,众多意象油画家们已经为中国意象油画的发展架构起了一个本土化的历程。油画系统以及写实观从西方传入中国,历经百年的发展,以传统“意象论”为基础的中西融合之路逐渐清晰,这条路也成为众多油画家突破自身、开拓油画创作新境界的必经之路。如今油画的图示,已非昔日西方“再现性”一统的局面,而逐渐呈现出民族、文化、市场等多元融合的态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油画本土化的中国意象油画有着更加清晰的民族立场,绝非对西方油画简单的学习与改造。本土化之后的中国油画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这种改变不局限于形式、材料、媒介,而更多的是深植于内心的、来自中国传统美学根深蒂固的影响。

自2003年始,艺术市场犹如坐上过山车,给身居象牙塔的艺术家们以极大的冲击,艺术市场越来越像疯狂的股市,不断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注入。有论者认为:资本介入艺术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艺术的纯粹性,更多的艺术家为了市场而创作。但客观而论,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在腐化部分艺术家的同时,也为更多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成为了考量艺术作品的另一标尺。它犹如一个筛子,去粗取精,将更多优秀的艺术家推向市场,虽然这把标尺并不是唯一的。

以老一辈意象艺术家为例,近10年来,以早期的林风眠、当代的吴冠中为代表的大陆意象艺术家群体以及以赵无极为代表的海外华人艺术家群体三大板块一直领涨中国意象油画市场。可见,资本的介入除了在很大程度上繁荣了艺术市场,也从市场的角度对艺术家们进行了重新定位。从近年意象油画在艺术市场上的表现来看,宏观地说,目前已经被市场认可且走势稳定的艺术家,必将是在艺术创作面貌上独一无二,在学术上受到业内认可且潜心创作的艺术家。以迎合市场为目的的艺术家是无法得到市场长期认可的。林风眠是东西方艺术结合的开创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在比较其和徐悲鸿的功绩时说:“徐悲鸿用西洋艺术观念改造了中国画,使之得到发展;而林风眠用中国传统艺术观念改造了西洋画,使之得到传播。”林风眠悟到了中西写意艺术的相通相融。然而林风眠在大陆的影响力远不及徐悲鸿,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其早期流失了许多作品,而且又遇到“”,诸如此类的原因,所以市场上流出的其早期作品较少。至2010年7月,其油画成交63件,成交额1.54亿元人民币,仅为总成交额的1/10。

以吴冠中为代表的大陆意象艺术家群体中的意象油画最为杰出。他意识到“古代东方和现代西方并不遥远”,上世纪末,他在油画里渗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观念,关于意象方面,把林风眠开创的写意油画发展到新的高度。吴冠中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会点上,将中国艺术品格立于世界之林。从1990年起,吴冠中屡获殊荣。从21世纪初期开始,其作品成交量在中国绘画市场占据了主导位置。至2010年7月,其作品总成交额达20.52亿元人民币,与徐悲鸿相差无几,单价超过一千万元的共18件。其中油画行情尤为突出:虽然成交209件,仅占总量的1/7,但成交额达8.30亿元人民币,均价348万元人民币。

海外艺术家群体,包括长期活动于欧美的赵春翔、群、赵无极等,他们秉承林风眠“调和东西艺术”的思想,自觉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观念,开创了中国意象油画的新境界。目前,在“中国油画家总成交额排名”中,常玉、赵无极、群,三者可谓“海外华人画家三宝”。这部分艺术家因其对西方艺术产生重要影响而受到西方艺术市场的认可,赵无极在西方发现了中国,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抽象绘画。赵无极不仅以总成交额超过10亿元居所有油画家之首,且其作品价格既多又高。从艺术市场的角度来看,相比于主流的写实派油画,意象油画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但近几年来,许多收藏家已经意识到中国意象油画代表着中国油画的新生力量,并适应现代性审美需求,螺旋式地再次成为中国油画的又一个起点。越来越多的意象油画家坚持自身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追求,继续在油画本土化的道路上探索,也必将有更多的意象油画家进入逐渐完善的艺术市场。

本文作者:郝振刚、覃道义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嘉兴学院平湖校区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