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西油画艺术比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西油画艺术比较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西油画艺术比较分析

一、油画传入中国的历程

油画是外来画种,产生于欧洲,传入我国还不到100年。后,我国创办了美术学校,但那时的油画只在知识界中有些影响。当时中国社会鉴赏意识薄弱,所以有一批艺术青年出国留学,想借鉴西方学识来平衡中国艺术文化,此时中国才懂得油画艺术也是一门学科知识。油画得到重视和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十年来,油画已成为我国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画种。从14世纪到现在,油画技法经过了很多演变。开始时有平涂的,也有勾线的。16世纪前,大多数油画使用透明画法,以后则多用厚涂法。16世纪前,油画最大的派别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画派,此外是威尼斯画派和北欧的尼德兰画派(德国和西班牙的油画发达也较早)。油画发展到19世纪,形成了近代和现代的许多流派。但流派再多,其艺术思想均可归纳为两种,即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起初传入中国的油画属于17世纪荷兰的伦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贵兹的写实传统。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教授来中国讲学,他所传授的技法属于俄罗斯列宾和谢诺夫的传统。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西方各现代流派才在我国广泛传播。中国油画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发展趋向也跟着改变,很多创作出来的东西虽然很是时尚,但是表达的观点很模糊,甚至让人看不懂。因为无论从艺术整体,还是对于人民来说,人民性和宗教性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人民性和宗教性都起过不可低估的作用。艺术应该向前发展,而不应该丢失本来具有历史独特性的民族特性。21世纪,技术进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观众希望直接到生动的艺术作品中去交流的需要在不断增长。真实地反映现实,意味着理解现实中主要的方面。也就是说,要能够看到具有新时代特点和变革潜力的创造者。塑造21世纪具有时代思想、理想追求、进取精神的艺术形象,是艺术永恒的任务。

二、油画的写意性

20世纪初到中叶,一批杰出青年画家如常书鸿、林风眠、潘玉良、徐悲鸿、刘海粟、吴冠中等相继赴欧洲,在向西方学习油画技巧的同时,也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将油画民族化。他们是中国油画的先驱人物,成为带有鲜明中国写意印记的画家。林风眠、徐悲鸿等学成回国后,开始在各地办学校,将油画列为专业课程,教授中国学生油画技巧。其中徐悲鸿表现尤为突出。“他把西方油画画种最基本的东西(造型和色彩)拿回来了,他对中国油画的教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在接受有关采访时这样评价徐悲鸿。可以说徐悲鸿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最早接受和建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他在从事美术教育期间树立西方教育理念,并引进西方油画专业。他运用中国文化、中国思想来解读西方油画的教学,不仅准确、生动、深刻理解造型体系,而且其中具有中国文化精髓和哲学。对于中国的油画家来说,无论其油画技法怎样纯熟,油画知识怎样丰富,画出来的感觉都很明显是东方的韵味,因为文化的浸染太明显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正如日本人和韩国人画出的山水画,其中总有一种不纯正的中国风。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的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表现。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的是一份心情、一份感受、一份功夫、一种态度,是对心灵深处的一种洗礼。在徐悲鸿与吴作人这两位著名画家的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是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替。他们的油画是写实的,中国水墨的写意性比较强,两者的结合也是很有限的。能做到使东西方艺术融合得非常完美的画家,非吴冠中莫属。他将两种不同的绘画介质,两种不同的民族传统,在这两种不同风格上进行结合,吴冠中在东西方绘画上比他们前进了更大的一步。他在油画中找到了与中国画用笔相似的技法,例如,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典型的讲究气韵、线条勾勒等手法。吴冠中利用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元素和绘画中点线面的结合,还有绘画中的意识空间分割等完美的融合,让他的创作成为具有中国灵魂的西方绘画,他在创作中经常随心所欲,所以意象性就存在了。下面我要引用我在俄罗斯求学时我的导师的作品来诠释具有中国画写意风格的油画。他的油画有别于其他油画家的色彩浓厚,笔触不明显,在画家当中这样表现的人不多。黄绿色调,明度高,饱和的近乎夸张的柠檬黄与草绿色,体现了绘画本身的固有特性,色彩的娴熟运用给人一种水墨画的错觉。他已经70多岁了,在画面上表现的却是阳光、朝气的感觉。这些年来他经常来到中国写生,在处理画面时也经常运用到中国画写意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用笔轻松、潇洒,把中西艺术表现手法完美结合在一起。从他的小树林作品中就很容易看出具有中国写意风格的油画特征,笔触极轻,走笔的方向都是顺着树枝的走向,树冠越向外,笔触的形状越扁平,短线与笔触垂直,树木的精致给了观众一种错觉,仿佛是古典油画风景中的那种细致、长久的刻画。从他的画面当中还隐约可以看出印象主义的影子,比如光线对色彩的微妙处理,因为树丛的枝干没有明确的笔触,甚至没有明确的树叶形状,所有的虚化处理都是为了衬托枝干的实。让观众无论离得多远,都感到树杈分明。背景只有清凉的水天一色,只在高空云层才略略散开,透出一点天蓝,而几笔天蓝却是最后点出来的,让画面有透气的感觉,通过这彻底简化了的深远辽阔的背景,草地上这几棵秀气的小树就具备了一种高高伫立的神气。在圣彼得堡他也是有代表性的画家,其油画轻松、亮丽、柔美、抒情。在画面素描处理上线条简练、积极、紧凑、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完美的构图和准确的造型,更加突出了其绘画的感染力和个性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油画家意识到,油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写意油画却是结合了中国画的特点与西方油彩的厚重,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使两种文化进人到大众视线中去,让艺术的氛围围绕在身边,成为大众能接受的一种优雅、娴静、陶冶性情的艺术文化。更呼吁大众可以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艺术情怀,并参与到艺术修身中去。

(一)现实主义油画所表现的美

艺术形象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因为现实生活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世上没有脱离理性的纯感性形式,任何感性形式都包含一定的理性内容;任何理性内容都要通过一定的感性形式才能表现出来。车尼尔雪夫斯基说,美即是生活!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和欢乐相连的。美也是有思想的,如果没有思想,美就只是一种呆滞的标本。艺术家追求生命力,每个艺术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力。只要作品能够打动你,让你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就是美。

(二)批判现实主义

也就是“伪现实主义”,歪曲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批判,揭示了人内心的痛苦与心灵的创伤。这种批判不仅是形式上的一种标新立异,更接近文化上的反思。这种批判同时造成现实主义美学发生了根本变化,几乎所有作品都在揭示着时代的病态,真实的丑恶不仅没必要掩饰,而且最好彻底被揭露出来,只有揭示真正的实在,其深刻的美才能表现得更具光彩,深入人心,才能与观赏者产生共鸣。

(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再现

一切艺术创造,都必须经由艺术家的主观审美、整理,再借助各种物质材料,把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表现的就是一种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背后是画家对生活的一种渴望,用自己的眼睛将艺术与生命息息相连。

(四)要有灵魂

艺术具有“成教化”“促人乐”,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功能。掌握美术知识,鉴赏美术作品不仅有助于培养审美观念和能力,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道德品质的塑造,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作品如没有灵魂,就是空洞的,是个简单的框架,就如同一个人没有思想。

(五)作品构图、造型的见解

探索新的造型手法,拓宽创作领域,不总是伴随着明显的质的成果。有些作品还没有处理好运用材料的技法,看得出抄袭别人手法的痕迹。技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点点积累。偶尔也会有大的收获,但经常得到的却是微小的发现和成功。艺术探索本身的进程不是轻松愉快的,特别体现在现代开放艺术与传统经验智慧的互补中。挖掘民间创作资源,使用民间工艺手法,吸取民间创作精神,将构成21世纪俄罗斯造型艺术发展中现阶段的又一个本质特点。解决这些任务,有各种不同的途径。有的画家注重民间历史题材,有的画家从现代意义着眼,恢复民间艺术的手工技法和综合造型形式等等方面,已经迈出了有成果的步伐。构图是现今的说法,古人没有这样说的。现代人光看物体的外表,而误解了造型艺术。造型造的是物体的内在结构,并非外在的形状。此型非彼形。那样是单一的,缺乏艺术观察力的表现手法,缺少物体生命力的表现。画家在作画中的第一笔想的不是自己的风格而是色彩,点线面的搭配和构图上的推敲。这很重要,这决定一个画家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作画方式。这样才能有好的作品,万不可闭门造车。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必不可少的是小色彩构图、素描构图,这样有利于对将来作品的整体关系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通常是在动笔之前便在脑海中不停地构思小稿,经常要绘制好几张不同的草图,在反复比较中寻找最佳的方案,对于构图,每一处的结构、用色及用笔等,都要做到条理清晰、心中有数。

三、结论

我觉得中西油画的差异分两方面。第一,技术上,毕竟油画发源发展于西方,在对油画材料和技巧的认知上,国内与国外有一定差异。第二,内容上,画表现的是人文情感,受地域民族影响很大。国外表现原始纯真,国内再怎么画都带有儒家思想,不过随着文化融合,这种差异越来越小,与时俱进,反映了当前的时代性。油画的表现具有完备的科学性和丰富的艺术性。它所具有的综合表现力建立在素描学、透视学、解剖学、光学、构图学、色彩学和材料学的基础之上。油画是色彩表现力最强的画种,它的色彩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之上。在油画上可全盘反映出自然界的色彩规律(如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和色彩之间的微妙差别。尽管时代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影响着造型艺术。计算机取代了人工操作,但是任何时候,最完善的计算机也画不出那种震撼人心、生机勃勃,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线条。只有经过良好训练而富有天才的画家,才能达到这种水平。只有懂得心理的画家,才能抓住现象的本质,通过色彩和素描,有感受地传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李琳 单位: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