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油画艺术中灾难题材的美学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油画艺术中灾难题材的美学意义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油画艺术中灾难题材的美学意义

摘要:油画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油画自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人们的喜爱。油画的对象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等,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油画可以表达喜悦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悲伤的情感。在中国和西方,有大量的油画作品以灾难题材作为画面内容,这些灾难题材油画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先,灾难题材油画能够满足人们悲剧性审美的需要;其次,灾难性油画不仅仅是展现灾难本身,更是展现在灾难面前人类真实的心理活动;最后,艺术的核心就是对人性的探索和考究。

关键词:油画艺术;灾难题材;美学意义

很多油画艺术家通过对身边题材的描绘,经过一段时期能够形成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并出现了很多流芳百世的艺术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油画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诠释时代特色。灾难题材的油画是油画作品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类作品,为很多油画作家所青睐,油画题材的寓意能够让很多人思考和平的价值。

一、灾难题材的概念

自古以来,战争就一直存在,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不是困扰和威胁人类的唯一灾难,威胁人类的灾难还包括地震、洪水、飓风、疾病、人祸等灾难,灾难的到来往往意味着人类会丧失生命,在经历灾难之后人们对现有的生活会更加珍惜,并对灾难产生严肃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对于灾难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因此很多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利用自己的作品描绘灾难,帮助人们理解灾难,并让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灾难的心理,进而灾难题材的艺术作品不断出现,并形成非常特殊和重要的一个艺术种类。如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灾难题材中的作品之一,电影作为表演艺术的载体,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经过生动地展现了出来,通过作品的诠释,让人们对于当时泰坦尼克号事件的理解更加透彻,灾难面前的生离死别更让人们珍惜自己的家人、爱人和朋友,电影《唐山大地震》也是灾难题材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地震的强大摧毁力和人们心中对家人无尽的爱。灾难题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严肃性,艺术作品不能给人喜悦之感。灾难题材的油画作品在向人们展示艺术家希望人们看到的内容之余,还能够警示人们预防灾难,洗涤人们的心灵。

二、西方灾难题材油画作品赏析

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情结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早期的悲剧情结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古希腊悲剧也是全世界人类悲剧文化的最原始形式,根据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可以推测出悲观意识的生命力主要来自于人类超越自然和社会的期望。寓意性是西方灾难题材油画的主要创作意图和创作意义,寓意性贯穿于西方油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带有寓意性的油画作品更能够打动人们,并成为人赞叹的艺术作品。在西方油画创作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初衷通过油画语言表达出来,通常情况下,油画上直接呈现出来的不是油画创作者的意图,油画的寓意需要通过对油画作品的思考才能够领悟到。当代最具创造力的油画艺术家之一毕加索就是利用油画作品表达寓意的高手,毕加索的作品不仅影响了与其同时代的人,而且也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毕加索创作的《格尔尼卡》就具有深刻的寓意性,揭示了当时西班牙内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暴行,批判了德国纳粹的残忍。西方灾难题材的油画作品数量不少,然而真正具有创新性和寓意性的灾难题材油画作品却是有限的。下面将对一些著名西方灾难题材油画进行赏析。荷兰是富有艺术气息的国家,来自荷兰的彼得•勃鲁盖尔是伟大的农民画家。彼得•勃鲁盖尔前半生的创作主题主要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1556年彼得•勃鲁盖尔转变其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法,创作主题转变为具有讽刺意味和教育倾向的主题,创作手法也不再是单纯的写实,而是夸张地将幻想与写实结合在一起,乍一看其作品给人古怪奇异的感觉,却能够从其作品中感觉到彼得•勃鲁盖尔对宗教政治残暴行为的谴责之意。1561年彼得•勃鲁盖尔完成了著名的木板油画作品《死神的胜利》。《死神的胜利》油画主要以红色、黑色、白色为主,油画中的树干枯残损,四周被黑色浓烟包围,地面上满是倒着的尸体和散落的器具,除此之外还有马车等具有统治者特征的画面,整张油画中的景象杂乱无序,到处的骷髅预示着死亡无时不刻地存在,观赏者能够从中感受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死神的胜利》通过荒诞幻想与现实的结合,揭示当时宗教战争下人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对宗教法庭的恐怖统治进行了抨击。《死神的胜利》的每个局部图都是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在当时的宗教统治下,艺术家很难直抒胸臆地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真实的描述、对统治者进行直接的批判和谴责。因此以彼得•勃鲁盖尔为例的艺术家们选择利用带有寓意性的作品表达自己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残暴统治者的憎恶。法国著名油画家奥多尔•籍里柯的作品《梅杜萨之筏》也是以灾难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奥多尔•籍里柯的巅峰之作就是《梅杜萨之筏》,该油画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依据是当时的一起沉船事件,“梅杜莎”号军舰载着四百多名军官、士兵和少数贵族航行在海上,然而由于军舰船长玩忽职守,“杜梅莎”号军舰触礁沉没,船上的舰长、军官和贵族乘着救生艇仓皇逃命,当发现有士兵试图登上救生艇逃命时军官和贵族试图对他们开枪,由于救生艇数量不足,最后有一百多名逃生者被抛弃在临时搭建的木筏上面,木筏在海上漂流,逃生者们除了选择等待不能对自己的生命和未来做出任何努力,木筏上的人经过长时间的漂流之后,悲观的人觉得自己迟早会死最终跳入海中,而老弱病残者则被丢弃于大海中,生者啃食死者的尸体,最后只有十人生还。然而路易十八担心事情暴露会遭到社会大众的强烈谴责,因而只对这个事件进行了简短的报道,对于舰长的处置也只是降职,真正的幸存者在上诉后却遭到了打击报复。因此幸存者将“梅杜莎”号军舰的沉没经过向国内外大众公布,气愤的奥多尔•籍里柯自此决定创作《梅杜萨之筏》,根据奥多尔•籍里柯自己的调查和十八个月的创作,他绘制完成了《梅杜萨之筏》,油画上人们的表情有错愕,有失落,有绝望,有哀怨,将个人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奥多尔•籍里柯在创作过程中将古典主义的理性和浪漫主义的激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力作,奥多尔•籍里柯利用大胆的幻想和真挚的情感显示出了悲剧情节,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梅杜萨之筏》对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国灾难题材油画作品赏析

中国灾难题材的油画作品出现在近代,中国传统国画的题材几乎没有以灾难为主题的。在中国古代画作大多数出现在宫廷之中,统治者通常通过画作来展示自己傲人的政绩,因此我国传统画作多以喜剧题材为主,除此之外,传统中国画也是也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文人雅士作画时多为显示自己淡泊名利的品质,可以说中国传统画作大多数都是以富贵、吉祥、美好、淡泊为象征的,中国传统画作的主要特点就是重喜轻悲,对于人性的探索则非常有限。在近代和当代,中国艺术家受西方文化的启蒙和中共中央的倡导,开始探索人性,并直视社会发展现实,以灾难为题材的油画作品才开始慢慢出现,以下将对中国著名油画作品《通往众冥的自由之路》和《1937.12.南京》等以灾难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进行赏析。《通往众冥的自由之路》是由旅美油画作家刘亚明花费两年时间于2009年完成,这幅油画蕴含着超现象的寓意性,在油画中各式各样的男女老少从油画深处幽幽扑来,画中的人们互相搀扶并祷告着什么,人们的表情或笃定或惊慌或忧郁。《通往众冥的自由之路》是一幅具有很深寓意的油画作品。作者刘亚明的创作动机可能是较为复杂的,不同人对这幅油画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人类最大的欲望是食物,尤其是当出现灾难时,人们对于食物的渴望更加明显可以说接近贪婪,油画中的人们从四处逃难,不顾一切地扑面而来很可能是因为食物,创作者很可能是想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过度追求物质的富裕,而忘记了精神建设和信仰培养,否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会是一场灾难。也有一些认为油画中的人们在追寻着什么,油画中的人物以社会底层人士居多,人们彼此之间互相搀扶没有隔阂,油画中的白衣女子代表着人性的至纯至净,说明社会底层人士渴望追求人性中的至纯至净。也有一些人认为画面中不同的人物代表着不同启示,如僧人代表的是佛教的信仰“慈悲”“轮回”“因果”,奔跑的青年则代表了作者对中国当代青年身体状况的担忧。《1937.12.南京》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由许江和孙景岗等人在2009年创造完成,记录了日军在我国南京的残暴行径,是我国灾难题材油画作品的典型代表之一,油画的主要基调是昏暗和血腥,画面中地上铺满了堆叠的中国人们的尸体,让人过目难忘,尤其是日军对挣扎在垂死边缘的中国人被补枪的画面更显露出日军的残暴,在一个局部画面中几个中国士兵在日本人用枪扫射时昂首挺胸,不屈不挠。中国军人宁死不屈的气概正是《1937.12.南京》这幅画的寓意。我国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奋力抵抗和拼搏,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让中华民族崛起,同时这幅画也提醒中国人民勿忘历史,勿忘国耻。如今,中国油画艺术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还原现实,中国油画艺术家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已经能够对人性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挖掘,并通过独特的视角揭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人们注意和思考。

四、灾难题材油画的价值

灾难题材油画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首先,灾难题材油画能够满足人们悲剧性审美的需要,当人类能够从悲剧角度看待他人看待世界时能够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能够帮助人们意识到生活的珍贵;其次,灾难性油画不仅仅是展现灾难本身,更是展现在灾难面前人类真实的心理活动,人类的灵魂赤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身处灾难时死亡常常非常近,是对美学价值的升华;最后,艺术的核心就是对人性的探索和考究,在灾难中出现的正义之士和邪恶势力都是真实地存在于世界上的,正义永远是人类的追求,邪恶则永远是人们抨击的对象。参考文献:[1]黄平.论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油画创作中的艺术个性[J].艺术百家,2009(6):267-268.

作者:华政翰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