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吉林的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吉林的发展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吉林的发展现状

【内容摘要】随着现当代美术的发展,我国当代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从吉林省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其发展现状,探索未来的发展态势,以期为吉林省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当代油画艺术的结合寻求新的方式。

【关键词】当代油画;精神诉求;地域文化;人文关怀

油画艺术传入中国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过中西方文化艺术的相互碰撞,中国民族化、地域化的传统艺术在潜移默化中与之相融合,使油画艺术发展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土壤。加之“85美术新潮”后,中国的艺术家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使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此后,中国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当代艺术百花齐放,各种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并发展。其中,东北地区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基础,对文化艺术的创新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扎实的经济基础,更是近年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当代油画艺术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

一、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吉林的发展

(一)吉林省当代油画艺术的开端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胡悌麟为代表的艺术家相继以吉林省自然环境、人文生活为创作源泉,创作了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重大历史题材艺术作品,他们秉承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理念,开创了吉林省油画艺术的新局面。在他们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的艺术人才,他们传承前辈的艺术创作风格,如朱大海、吴宇芳等人。这两代油画家为吉林省油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艺术作品在国家级重大展览中崭露头角,在全国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奠定了吉林省油画艺术在中国油画和美术界的地位。

(二)吉林省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

吉林省当代油画的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依托于学院派的师承关系,无论是造型基础还是理论素养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现代艺术思潮激活了艺术家对现实主义的探索。以王晓明、贾涤非、赵开坤等艺术家为代表,首次开始尝试东北表现性油画创作,他们的艺术创作极具地域性,创作出大批具有表现风格的绘画作品,如油画作品《杨靖宇将军》(胡悌麟与贾涤非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葡萄园》(贾涤非作品)等。至90年代,以赵开坤、刘大明、任传文、王建国等为代表的艺术家开始注重精神本性的抒发,虽然仍以吉林省的自然环境描绘为主,但是画面中可以看出对精神本质的追求。他们力图在植根于吉林省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寻求人文理念的创新,创作出一批具有吉林特色且饱含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优秀作品,斩获多项大奖,在国内逐渐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例如赵开坤的油画作品《长白老林》、刘大明的油画作品《烧窑女》《欢乐海洋》、任传文的油画作品《父亲》、王建国的油画作品《向日葵》等。这批艺术家在画面上的探索与创新,不仅成就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而且促成了整体绘画样式的确立,真正在吉林省建立了写意性油画的创作体系,并且成为独立的派别体系自立于中国美术之林。进入21世纪后,吉林省中青年画家迅速成长,逐步形成以刘兆武、张景泽、孙昌武为代表的艺术家群体。他们汲取本省原生态的自然及人文环境资源,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语言表现最为常见的风景和最朴实的人物,造型浑厚、色彩强烈,既保持了纯真本色,又在画面中提炼出精神高度,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更成为吉林省当代油画的新标识。

二、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吉林的现状

长白山作为中华十大名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广义的长白山文化泛指吉林省地域文化,其独特性来源于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多民族的融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长白山文化逐渐成为吉林文化的象征。当下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逐步趋向于回归纯粹,以“真”为基础进行创造和创新。一方面,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作品样式、艺术语言更富有创造性;另一方面,艺术作品反映的客观现实,逐渐变成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以长白山为题材和以长白山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源于上世纪60年代,艺术家依托于东北地域文化进行再创作,开创出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独具吉林魅力的艺术创作道路。其绘画风格从客观到主观,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以写生形式为基础,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进行观念性的再创作。

(一)自然、人文环境的写意再现

吉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单就长白山而言,独具特色的寒带自然景观及雄浑伟岸、不屈不挠的人文精神都是艺术家追求的创作对象,如赵开坤的“长白老林”系列、王建国的“向日葵”系列等。这些艺术家凭借扎实的造型基础,加之对美术理论的运用升华,在自然景观的写生创作中融入对人文风情的体悟式理解,运用表现性手法,通过油画这一艺术语言将自身对自然与人文的主观理解表现在画面中,渗透进艺术家个人绘画风格中。显然,在油画的民族化进程中,艺术家生活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身的艺术风格的变化和确立,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艺术家逐渐倾向于将生活的感悟理解再现于画面,这也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目前,吉林省的油画艺术家大都找到了开启自身精神世界的钥匙,打开了艺术家终生追求的风格化大门。他们用写意的手法对自然及人文环境再现,或粗犷豪放,或意境深远,或两者兼于画面,正如宗炳的“卧以游之”之势。

(二)地域文化中的精神诉求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吉林省中青年画家的崛起,在他们极具当代性的作品中仍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域文化中的精神诉求,但无论是其思维方式还是艺术形式,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表现性无限扩大。他们将精神内涵的表达作为画面的第一要义,虽然仍是在描绘地域内的自然与人文,但其深意已然超脱画面,更多的是传达艺术家的精神追求,构建精神家园。例如刘兆武的“长白之路”系列及张景泽的“山静日长”系列等,通过描绘长白山风景,传达长白山精神,画作成为艺术家向往追求的价值体现,更是感染大众、表达人类精神价值的媒介。吉林省的当代艺术主要以东方写意手法为表现途径,对气韵的追求大过对画面的把握,对艺术风格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成为吉林省写意性油画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吉林的未来走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的审美眼光和接受度也在提高,照相机的出现动摇了写实油画的地位,新媒体在艺术上的运用更是拓宽了当代艺术的思路,中国当代油画的方法论化使其未来走向变得迷茫。陈丹青在《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讲座中曾提出,油画目前的发展现状堪忧,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油画看作过时的艺术语言。其实,艺术家在画面中传情达意,表现出自身的精神诉求,这已然促成了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又何必限于何种表现形式或何种艺术语言呢?在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今天,在对当代油画艺术的质疑声中,就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吉林如何发展,笔者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立足地域,回归本土

油画艺术在中国历经400多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油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油画体系,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世界油画艺术中独特的存在,而这个过程就是油画的民族化过程。所谓“民族化”,就是结合我国的地域文化特性,将人文气息融入油画艺术中。跳出当代艺术中方法论的桎梏,平衡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立足地域,回归本土,这也是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一个可观性的契机。油画艺术是视觉艺术,说到底仍是再现的艺术,再现的本质也无非是对新事物的发现和对旧事物的记忆。在吉林省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留存有太多的人文记忆和未被发现的自然景观,这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中国的艺术家更应该认识到本土化的文化自觉。艺术家要想在地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必然要重新审视吉林省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在回顾历史中兼顾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变化,创新观念和题材,寻求艺术创作突破。另外,艺术家个人风格的确立还依赖于艺术语言的选择。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其自身带有强烈的地域标志,中国的艺术要想与西方平等对话,就必然要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选择中国式的艺术语言,创作世界性的艺术作品才是未来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之道,这也是吉林省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吉林艺术家需利用地域优势,用本土文化兼容西方艺术理念,用中国式艺术语言传达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用吉林地域文化传达东北人文精神,从而构建吉林省当代油画体系。

(二)升华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由西方的人文主义发展而来,其核心就是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简单来说就是对人性的思考与关注。单纯地表现画面的艺术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在艺术中获取精神满足,得到感悟或心灵触动,这对艺术家的创作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渴望对人性进行思考,同时需要借助艺术这个媒介。吉林省的油画家在立足地域文化的同时,应该对画面进行更高层次的升华,在精神世界追求人性的思考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需要艺术家的艺术素养不断提升,同时要打开艺术视角,在生活中细微观察,捕捉人性的光辉,关注社会,洞察民情,力求从最贴近生活之处取材,在最高于生活之境创作,从大众的视角思考人性,才能让大众获得精神上的震撼和共鸣。这也契合了德国音乐家罗伯特•舒曼说的:“艺术家的天职是把光亮灌注到人心深处。”吉林省的油画家还需要在人文关怀方面加强理解,对人性不断思考,将人性的本质逐步融入作品的内在灵魂。

结语

纵观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及在吉林省的发展现状,不难忽视其独特性。而要使吉林省的当代油画艺术创造一个高峰,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立足地域,升华人文情怀,用朴实的传统再现人性,用吉林省富饶的地域文化概写中国精神。吉林省当代油画的发展是整个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缩影,立足于精神文化的表现,加强自身优势的利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终会取得与世界艺术的平等对话权。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2]孟庆凯.东北绘画与文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邵大箴.传统美术与现代派[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4]尹吉男.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作者:赵坤 郑金鹏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