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翻译生态学下英汉隐喻翻译对比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翻译生态学下英汉隐喻翻译对比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翻译生态学下英汉隐喻翻译对比探究

[摘要]隐喻是语言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译者对隐喻翻译需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使用贴切语言翻译。基于此,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翻译生态学,然后对比了英汉隐喻。最后详细分析了隐喻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能够做出一定参考,提高隐喻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英汉翻译;隐喻翻译

引言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让语言更加生动灵活,帮助人们快速了解事物特征。由于认知、地理、历史和认知不同,中西方隐喻有巨大差异。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了解隐喻内涵和本质,在语言表达上重建概念。由于中英两种文化背景差异,隐喻表达无法等同,需要译者准确翻译,帮助中文读者理解。

一、翻译生态学

翻译生态学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优胜劣汰”理论应运而生,基于选择/适应原理为指导,以译者为核心的理念。翻译作为一种工具,将文化产物融入另一种文化中,若两者充分融合,文化产物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即为成功的翻译。翻译生态学更加重视译者在翻译环节中发挥出的主体性。一个优秀的译者,能够通过翻译将原语文化移植在译语文化中,要求译者可以充分发挥出主体性,根据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特征,从自身出发判断体会原语文化,进行文化的翻译。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性意识,充分考虑译者受众,做到思想移植,避免不尊重或失去“原汁原味”。

二、英汉隐喻的对比

隐喻主要有两种事物或人及其相似点。隐喻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也有不同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对等翻译,需要进行信息置换,正确表达源语意思。如在汉语文化中,东风一词隐喻促使成功的最终条件,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形容只差最后一步即可取得胜利。“东风压倒西风”是指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东风隐喻正义,西风隐喻邪恶。这是由于我国处于太平洋西海岸,东风和东南风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西风或西北风干燥寒冷,汉语常用西风隐喻悲凉苍凉。而英语文化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和我国感受千差万别。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风对英国而言,温暖湿润,英国人对西风印象良好。如雪莱在《西风颂》中,西风隐喻革命力量,用闪电、云、雨和冰雹衬托西风威力,祈祷西风能够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希望,借助西风歌颂,表达信念的坚定,和对革命胜利的希望。隐喻同样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如“crown”一词,王冠代表着王权。是由于英国历史上君王权利来源于世袭制,君权至高无上,王权常用王冠体现。而在中国文化中,以“乌纱帽”隐喻官员,是权利的象征。中国象征权利主要以红色、金色为主,如杜甫“朱门酒肉臭”用朱门隐喻富贵人家。西方国家则用紫色隐喻权贵,如“inthepurple”隐喻出生于皇室。如中国将dragon作为精神象征,是一种吉祥华贵的花纹。而西方将dragon看为不祥。可见英汉文化差异对隐喻有着重要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隐喻,在语境下分析文化差异,选择最合适的结果。此外也有一些隐喻虽然喻体不同,但表达相同的喻义。如中国人用“鸭蛋”表示考试得了零分,而美国人使用“gooseegg”鹅蛋表示考试得了零分。汉语使用“掌上明珠”比喻受到父母疼爱的女儿,而英语则用“theappleofone’seye”表示珍视的人。如英语常使用“dinosaur”比喻处事古板、不合时宜的人,汉语也使用“老古董”比喻思想守旧,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两个词虽然不同,但表达同样的喻义。也存在一些词汇,在汉语文化中没有对应的喻义和喻体。如“eagerbeaver”用海獭比喻做事有干劲的人,形容为了达到目的,卖力气讨好上级的人。但在汉语文化中,海獭没有喻义,人们不会对这一词产生联想。由于文化差异,在翻译上找不到对应的隐喻关系。

三、英语隐喻翻译原则

(一)贴合文化背景

两种语言隐喻均建立在文化背景基础上,文化背景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背景必然造成隐喻差异。将隐喻翻译为汉语,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性。不仅需要熟悉源语言,更需要了解文化背景,才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翻译要注重语言规律性,隐喻翻译涉及两种语言,语言之间的差异性提示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语法结构以及表达习惯。英汉语法结构差异巨大,翻译要更加重视意合。如“aswiseasanowl”可以意译为“聪明得像个猴子”,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

(三)对接英汉含义

文化内涵赋予了语言丰富性,在英汉语言转化中不能一味关注文化差异以及句法,忽略了语义的对接。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交流的工具,不能追求语句通顺和形式美感,忽略了对意义的追求。要求英语隐喻能够完整对接。

(四)翻译流畅有文化性

上述翻译原则追求翻译“信”“达”,更要关注语言“雅”,译文要重视流畅优美,体现出文化性。英语隐喻具备较强的文化性,很多都是谚语形式,很难通过直译翻译,强行直译只会显得句义不明。翻译要达到流畅、简洁、有文化性,达到本土化翻译的目的。

四、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英汉隐喻翻译对比

(一)直译翻译

直译作为最常用的方法,给予认知语言学,无论哪个国家的人们,站在世界改造活动中存在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表达相似处,不同文化背景仍然可以实现互相理解,产生共鸣。直译时需要保证语法和内涵上一致,在保留原文含义上,能够让读者建立深入理解。如“Duringthebullmarketinproperty,withpricerisingfast,auctionsbecausein-creasinglypopular.”可以直译为“房地产牛市时期价格飞速上涨,拍卖逐渐流行。”Bull隐喻攻击性、力量,bullmarket隐喻行情上涨良好趋势,我国已经普遍应用牛市这一概念,直译时可直接反应。因此要求译者能够对各领域中中西方文化深入了解,确定两者相似之处,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二)套译翻译

套译翻译主要应用在隐喻翻译上,由于西方读者对事物特征更加了解,因此英语通过隐喻让读者更准确快速的理解文章。但对于汉语读者而言,由于语境不同,理解隐喻存在较大困难,由于汉语读者思维中缺乏原型基础。在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转换词汇。套译是一种平行式转换,保证表达的精准性,尽量还原原文含义,并满足中文读者的阅读需要。翻译时需要译者发挥主体性意识,能够准确理解原文含义,在翻译中更好地呈现原文。译者翻译时要将自己的思维转换至译文中,找到和源语接近的词汇,重新建立文本。套译对译者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高。译者需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具有较高灵活度。特别是深层次表达,需要保证语言结构的平行性,不会扭曲语义,保证原文比喻准确呈现。如翻译“lionintheway”这一词组,直译为“拦路狮”明显不合适,按照汉语习惯,翻译为拦路虎更加合适,不会改变隐喻的含义。

(三)意译翻译

有些原文隐喻形象强行保留反而会造成译文累赘,复杂难懂。如“Theteenagesdon’tinviteBobtotheirpartiesbecauseheisawetblanket.”其中“wetblanket”就是隐喻用法,湿地毯用于扑灭火苗,在应用于隐喻扑灭别人兴致和热情的人。但汉语中没有这一喻体,使用直译为“他像一块湿地毯”,并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意译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人”更加准确。英汉文化差异造成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存在很大差异,翻译容易造成目的语缺失,无法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因此利用意译法灵活变通翻译,更能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让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含义。

(四)注释法

部分情况需要兼顾直译和文化交流,在意译和直译都无法准确表达原文意思时,可采取直译+注释方法解释含义。注释法能够帮助译者详细介绍文化背景,同时保留原文翻译。如“Whyistheriverrich?Becauseithastwobanks.”直译为“为什么说河流是富裕的?因为它有两个银行。”注释:bank指银行和河流,一语双关。使用注释解释,既不影响英语的独特趣味性,也能让读者明白英语的含义。

(五)归纳法

部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接近,可直接使用中文进行替换,让中文读者更加熟悉。用汉语现有谚语替代谚语翻译,从而准确表达英文含义,进行对等翻译。如“Everypotterpraiseshispot.”可以直接翻译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从而对等表达。如“Factspeaklouderthanwords.”翻译为“事实胜于雄辩”。从表面上,翻译并没有对应英文原文,但译文表达意思相同,更能让读者接受。若使用直译翻译反而会失去英语谚语的特色,让读者印象大打折扣,失去了简洁说理的特征。

五、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英汉隐喻翻译上,对译者文化素养要求更高。否则很难保证译文准确,无法达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增多,译者需要更加重视翻译的准确性。要灵活只用直译、意译、套译等方法进行隐喻翻译,保证中英文之间达到精准沟通,实现本土化翻译。

参考文献:

[1]高巍,孙凤兰.科技语篇的隐喻功能与翻译———以《时间简史》英汉文本为例[J].上海翻译,2020(3):29-33,89.

[2]徐爱华.中西方差异视角下英汉隐喻翻译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9(20):64-65.

[3]孙晓艳.英汉诗歌中花意象的隐喻认知对比与翻译———评《中外诗人共灵犀:英汉诗歌比读与翻译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5):145.

作者:戚燕丽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