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翻译方法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翻译方法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翻译方法浅议

文化是一种内容广泛的社会现象,覆盖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中西方国家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自都产生了各有特色的文化。翻译活动处理的直接对象是语言,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从这个角度来看,翻译需要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这就要求译者在理解词义、选择等值对等语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只有译者试图寻求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语信息,才有可能解决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历史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差异、地域文化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这些差异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累积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并被世代传承。

1.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差异指各国在历史发展的特定时期累积沉淀的不同文化。在中西方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历史习语与各自历史上的名人名事相关。西方的习语大多数来自于《圣经》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比如“fallbythewayside(半途而废)”“thekissofJudas(犹大之吻、也译为口蜜腹剑)”“theSwordofDamocles(达摩克利斯之剑)”等。中国的“萧规曹随”“江郎才尽”“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习语也来自于发生在中国历史名人身上的事件。再如,中国的“状元”“举人”等词汇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以“举人”为例,其对中国人的概念意义是:“明清两代乡试考取名次的人”。但是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上,不存在科举考试制度,他们就没有“状元”“举人”等表示参与人才选拔并中榜人员的概念。

2.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差异主要是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与当地的经济、政治、艺术、文化等多方面密切相关[1]。不同的民族在称谓、打招呼、道谢、致歉、道别和打电话等日常生活方面产生了不同的习俗。比如:中国人见面会问“吃了吗?”“去哪啊?”“干啥去呢?”而西方人打招呼则爱谈论天气等,Alovelyweather,isn'tit?(这天儿多好啊);中国人聚会时爱谈论家长里短,西方人则把这种谈话内容视为自己的隐私;中国人崇尚谦虚内隐,而西方人则是自信外露。在接受礼物和赞扬时,中国人通常会说“您真客气,来就来了,还带这么多礼物!”“您过奖了!”,西方人则会不客气地说Thankyou!。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在西方人眼里,却认为接受别人的赞扬,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还是对赞扬者鉴赏力的肯定。

3.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的差异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有关,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受地域文化差异影响,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2]。比如,中国文明发端于黄河流域,古代以水稻作为主要的农作物,农作业主要靠牛耕,因为牛能够在水田种行走。牛便成为了中国人眼中吃苦耐劳和强壮能干的代表。而西方国家以温带气候为主,适合种植小麦,依靠马耕。因此在表示勤劳强壮时,horse和“牛”指代的含义相同。再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所以英语中有很多词语跟水有关,比如同样是浪费金钱,用英语说就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用汉语表达则是“挥金如土”。

4.宗教文化

伴随着宗教发展而产生,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文化。宗教信仰在各民族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语言。我国以道教、佛教和儒教为主,我国古人,尤其是文人墨客、入仕官员常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信仰。在封建时间,人们遇到困难时,多会去寺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而西方国家多信奉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因此成功时他们会感谢上帝,遭遇不幸时祈求上帝。再比如,中文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为什么翻译为Whenthecat'saway,themicewillplay?那是因为在中世纪,西方基督教认为猫是不吉祥的动物,是被魔鬼附体的动物,所以猫被大量处死,但这样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很快鼠害成灾,到处传播病菌,导致黑死病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

二、英汉翻译的原则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加了语言翻译的难度。一个词汇对应多种意思,有的意思还与原语文化密切相关。如何做到准确翻译呢?许多学者以美国的著名翻译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翻译的指导原则。尤金·A·奈达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最大程度地减少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既要翻译出表层的词汇意思还要翻译出深层的文化含义,达到意义、语义、风格、文体的对等。但是实现各层面的完全对等又是不可能的,在实现“对等”的过程中必须做出选择。当取其字面意思与语篇的整体语义出现矛盾时,就要选其隐含意义。因此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指导原则就是:把原语中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再次呈现在目的语中,实现文化层面的对等[3]。从本质上深入了解英汉语言包含的文化内涵,把语言融入到文化背景中,选择与目的语文化相符合的对应表达。

三、英汉翻译中怎样处理文化差异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准确表达语言的内涵意义,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译

直译法是一种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但是要避免让读者觉得译文晦涩难懂、佶屈聱牙。运用得当的直译法不仅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原语内容,还有助于传播本国文化、引进外国文化。如pouroilonfire(火上浇油),greenfood(绿色食品),alaughingstock(笑柄),onecountry,twosystems(一国两制)。采取直译法时,一定要避免原语与原语字面意义相对应的译文产生冲突[4]。由于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性,直译有时不能准确转达原语的意义,此时就需要给译文加上注释。直译加注的技巧既让译文保持住了原文的风格特色,还能再现原语意义。比如我们在翻译“班门弄斧”时,首先要明白这个词的意思。“班门弄斧”一词出自于《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本意是鲁班面前舞弄斧子,衍生意为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战国人,善于操弄斧头,一生中发明了不少手工工具。如果直译为Toshowoffone’sskillwiththeaxebeforeLuBan,可能导致外国读者理解不到其中的讥讽意味,但加上注,译为Toshowoffone’sskillwiththeaxebeforeLuBanthemastercarpenter,读者就能体会到本意了。

2.意译法

意译法反对字对字的翻译,要求翻译出语言的意义,即原语的内涵。在一个语言系统中,一个语言字符可以承载多种不同的含义。准确翻译要做的是,在另一个语言系统中,找到与原语字符含义相对应的含义的字符。因此翻译并不是字符与字符的对应,而是意义与意义的对应。例如AhotMaymakesafatchurchyard不能翻译为“炎热的五月让教堂发大财”,应译为“五月遇暴暑,百姓死无数”。翻译此句话时,须得结合西方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历史上的英伦三岛,五月份要是炎热,其后必定干旱,农作物的歉收和接踵而来的饥荒也就难免了。另外,依据基督教习俗,基督徒去世一般都埋藏在教堂墓地。因此afatchurchyard实际上是指死亡人数太多。又如sheisayellowdog,不能将其直接译为“她是一条黄色的狗”,而应译为“她是一个卑鄙的人”。在英语中yellow含有胆小、背叛、懦弱等贬义。背叛耶稣的犹大总是身着黄色衣服。在16世纪的法国,重大罪犯的家门会被涂上黄色,以示其有罪。

3.音译法

音译法即用发音相近或相同的字符进行以音代义的方法。音译法有填补空缺的作用,当在译语中找不到与原文对等的词汇时,采用音译法创造新词,引进外来词是一种可取的有效手段。在现代的英汉翻译中,对于人名、地名的翻译,多采用音译法,对于一些特有名词或者在某个文化中先出现的名词也会采用音译法,很多音译过来的词经过发展演变,已经本土化了。比如jeep(吉普)、chocolate(巧克力)、party(派对)、clone(克隆)、bowling(保龄球)、mosaic(马赛克)。中文翻译成英文也有很多音译,比如功夫(kongfu)、饺子(jiaozi)、筷子(kuaizi)。音译的方法只适用于单词,不能用于整个句子的翻译。翻译本质上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意义就包含了文化因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隐藏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形式。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必须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既要译出原语的内容,又要译出原语的文化内涵,将原作的思想、观点、感情以及文体风格等传达给译语读者。结合中西方文化背景,通过直译、直译加注、意译以及音译等翻译方法,确保翻译的准确度,最大程度还原译文的语意和深层的文化含义。

参考文献:

[1]曾志新.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19(4):199-201.

[2]陈秀业.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7(5):118.

[3]金芳.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20(7).

[4]盛媛.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翻译的方法与策略[J].科技信息,2011(36).

作者:郑林沙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