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英汉翻译中中西文化差异影响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提要】伟大的翻译家尤金奈达说:“语言的背后就是文化的韵味。”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差异的深层原因是文化的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要先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英语也不例外。英汉翻译,要将中英语言进行对比,认识到当中的不同,然后再进行翻译,这样会事半功倍。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中英翻译的意义阐释分析其中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翻译中方文化差异影响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在中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强中英翻译十分重要。在中英翻译中,最重要的是认清语言背后的文化的深层意义,搭建文化共享、交流的重要桥梁,减少由认知差异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在尊重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的基础上,提高相关翻译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英汉翻译的品质。本文通过分析英汉翻译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差异影响因素,为提高英汉翻译质量提供以下几点技巧策略。
一、英汉翻译的重要意义阐释
全球化体现在各个方面,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不再孤立发展,关系也逐渐深入化,密切化。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搭起一座桥梁,有效助力国家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发展。由此可见,英汉翻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经济贸易、政治交流,还是科学借鉴、文艺会展的发展,中英翻译都可以为其提供很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中英翻译不但促进了西方优秀文化的引进,而且也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展示国人风貌和中国的实力。中英翻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加强文化融合,减少因差异而产生的误会,通过这种跨文化背景翻译,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的交流与融合,致力于创造和平社会。
探究英汉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对英汉翻译中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客观和全面认知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中英翻译中英语句式语言翻译技巧”以及“英汉翻译背景下英语文化背景翻译技巧”这三个方面技能差异比较,能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更加全面的阐述。
(一)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分析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对名词、副词、形容词的转化有着一套系统性的规定。中文多用动词,讲求语言的动感;英文多用名词,讲求句子的静态化。因此在词性中,动词、形容词、副词在中文中使用较多,名词在英文中使用较多。同时,英语是母语的西方人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性情直率,因此语言大多直击重点,主谓语先说,带动后面的定语、补语状语;中文含蓄且深沉,语言含蓄委婉。并且从英语的表现形式上来看,英语句子中谓语动词只能有一个,所以会看到英语长句中大多数的动词由名词转化而来。反观汉语,一个句子可能有两个甚至更多的谓语动词,讲求句子的动态美感。在这种跨文化背景下,要深刻把握文化背景发展的差异,英译汉,多用动词、短句和标点符号;汉译英,多用名词、长句,不注重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对“我支持你”这句,大部分人翻译为“Isupportyou”,这在语法上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对于真正的翻译工作者,要注重语言词性的转化,把中文中使用的动词词语转化成英文的名词形式,以上可以翻译成“Igiveyoumysupport”。这样,将动词“support”翻译成“giveyoumysupport”短语名词,同时将“support”性质的动词“give”作为上述句子的谓语动词。把握谓语动词的过渡,是英汉翻译中十分重要的诀窍。又比如“在经济上,我们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文中的谓语动词是“建设”,但是要注意英译汉的过渡,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词性的使用,在中文中,出现副词加动词,也就是上述句子“加快建设”,在汉译英时,要将副词转化成动词,动词转化成名词,于是“加快”翻译成“speedup”,动词“建设”翻译成“establisment”,上述句子翻译成“Economically,wewillspeeduptheestablismentofsocialiestmarketeconomy”。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深刻把握英中翻译的不同,关注语言背后文化的差异。
(二)中英翻译中英语句式语言翻译技巧翻译技巧分析
句式的翻译是英汉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逻辑性与可读性。英语句式分为简单句和长句,对于简单句来说,翻译工作者要理清当中的逻辑关系,关键找出主语谓语,然后根据汉语表达习惯翻译出即可。但是对于长而复杂的长句来说,由于英语中不注重使用标点符号,这就加大了翻译工作者的难度,他们需要划分句式,找出主谓宾,然后找出定状补,再根据适当的语境进行词性的转换,另外要注意专有名词的翻译,注意文学与非文学翻译的不同。再次说明,直译法与意译法是英汉句式翻译中两种重要的方法,英汉翻译中,直译法是逐字逐句地进行语言拆解,按照英语或者汉语的表达方式将其翻译出来的语言形式,并且保留原文的基调,将英语(汉语)的形式和内容转化成汉语(英语)的形式和内容。意译法并不局限于原文的形式,将主旨和意义传达出即可。二者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目的是将原文的思想表达出来。直译法常常应用于非文学的翻译中,比如社会、经济、政治、科学的文章,而意译法常常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结合特殊语境将意境完美表现。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属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采用意译法,需要结合上下段落的语境。总体来说,“叫”“出来做工”是并列的谓语动词,“死了”属于原因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例如:(1)“OldMrsWeiintroducedherasxianglin’swife,aneighborofhermothers’sfamily,andshewentouttoworkbecauseherhusbandhadbeendead.”引文中是一个长句,很少用到标点符号,结合中英差异,卫老婆子是一个坏人物,翻译成“OldMrsWei”,也是贴合英语语言环境下贬义的特点。最后,原因状语从句翻译成过去完成时态,即发生在过去的过去,要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在非文学作品翻译中,要体现“意合”的特点,指的是在特殊语境下进行翻译,如果不了解上下文,很难了解“卫老婆子”的角色表现,也就无法翻译成英文中带有坏人物的词性“OldMrsWei”。
(三)英汉翻译背景下英语文化背景翻译技巧分析
由于地域、历史以及各种因素,汉语与英语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思维方式、语言的表达方式上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文化禁忌、习语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表达方式上,英语将第一人称放在后面,而汉语则是将第一人称放在前面。另外在一些习语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青一块紫一块”,翻译成英文则是“blackandblue”,“红茶”也翻译成“blacktea”,而不是“redtea”。要想翻译成地道的英语或者汉语,就要充分了解文化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承载的媒介,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翻译工作者要交出固有的语言思维,将自己置身于英语(汉语)的文化背景之下,提高自己的思维范围,由此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和地道水平。例如,在句子“可是我从头到脚淋成落汤鸡”中,除了抓住必要的谓语动词“淋成了”外,准确用词“drench”,还要注意“落汤鸡”一词的翻译。在中国文化里,一般鸡在下雨时都不会回到鸡圈,所以形容人处于窘迫尴尬的处境时会用到“落汤鸡”一词,但是在西方文化里,工业革命最先在西方国家开展,下水管道比较发达,管道内老鼠泛滥,一下雨,就会从下水道里漂浮上来,并且都是溺死的老鼠,所以西方文化里“落汤鸡”被翻译成“adrownedrat”一词。要想翻译作品地道且高质量地完成,需要翻译工作者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翻译的质量。在句式转化上面,本句子是一个简单句,采用直译法即可:“ButIwasdrenchedfromheadtotoeasadrownedrat”。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翻译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差异影响因素,指出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关注跨文化视角转换,把握不同语言背景下语言表达习惯以及句式的使用,重视文化背景翻译技巧在英汉翻译背景下研究,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丽利2019《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影响》,《教育学报》第1期。
马欢2019《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分析》,《出国与就业》(就业版)第2期。
贾越明2019《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第6期。
作者:张晓霞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