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浅析

谈及当前灾害中的信息传递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认为,“目前,我们的灾害信息还分布在各个部门,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发布平台或渠道,不能满足灾情共享或沟通需要”。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比预期更为强烈和迅速,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频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6年12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灾害信息共享和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统筹不足,重救灾轻减灾思想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如何打破数据壁垒,真正形成合力,有效发挥预警作用?张兴赢认为,要完善综合风险预警制度,通过顶层设计,推进跨部门、跨地域的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共享。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遥感、视频识别、5G等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构建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

“农村是灾害信息传输的末端,但目前很多信息很难到达,特别是一些老人不怎么看手机,所以现在一些气象预警,还得靠非常传统的‘喇叭工程’。”张兴赢认为,可以从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标准体系着手,优化发布方式,拓展发布渠道和发布语种,提升发布覆盖率、精准度和时效性,从而提高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特定时间的精准发布能力。

2021年7月,河南多地突发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一些地方乡村道路被冲毁,电力、通信、交通中断,形成信息“孤岛”。

张兴赢一直关注加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近20年来,中国80%以上的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分布在农村地区。1989年至2020年,中国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达4020万公顷,年均死亡870人(不包括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国832个已脱贫贫困县中,有70%以上位于易受暴雨和洪涝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因灾返贫风险挑战较大。近10年来,中国农村因灾致贫占贫困原因的6.59%。在过去的20年中,70%以上的气象灾害发生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西部农村地区防灾减灾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相比中东部地区普遍偏弱。

健全和提升农村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已成为深入推进国家高质量建设的重要议题。对此,张兴赢建议,首先要健全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体系,推进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管理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5G网络等新技术在农村的发展应用,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应急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农村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

其次,各级政府应倾斜性支持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一方面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解决灾害风险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提高设防能力,编制和实施以村屯为单位的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并将其纳入村屯现代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和布局中。

再其次,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的宣传教育,构筑全体村民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文化氛围,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知识、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等培训,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大力增强村民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要推广农村灾害保险,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克服救灾救济单纯依靠政府的弊病,设立农村救灾基金,增强救灾实力,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作者:翟琳 单位:中国应急管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