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和不断创新,金融科技也在不断地开辟着新的应用领域并给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带来冲击。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总资产收益率、净息差以及非利息收入比3个指标来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的盈利状况,通过比较和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盈利水平、结构以及效率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结论显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影响较为显著,这种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此外,金融科技的冲击对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一、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的使用密不可分。互联网金融在各行各业也愈加受到重视,更多的人选择使用互联网金融衍生的产品。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出现和第三方支付被广泛使用,意味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功能正在逐步被取代,这时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国国民的消费能力提高,财富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也显著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危机,但同样也是一种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探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互联网金融能否维持持续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拓宽利润来源和提升盈利能力,并且通过分析这两者的关系,找寻出切实的方案以及政策建议,促进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起到关键作用,并且也引发了许多国外学者的探究。Chemmanur(2002)认为简化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并衍生出新的金融工具是互联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Stijn(2002)通过比较,发现互联网金融不仅能够让金融业态不断完善,而且丰富了金融行业的业态。Manuchehr(2008)认为互联网金融在网络环境安全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加强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收窄了银行三大主要业务的发展空间,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Chircu与Kaumman(2002)通过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研究,指出网贷款利率不高、担保抵押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审核周期短等都是商业银行难以比拟的优势,网络借贷平台因此可以迅速抢占商业银行贷款抵押业务在金融市场的主体地位。Link(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系统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之间的划分界限不再明显,金融行业间的竞争关系在调整的过程中也趋于合理;市场通过不断发展与融合,由此衍生出新形式的金融服务和新型金融产品。Martin(2002)认为新的金融业态在未来将会得到呈现,现有的商业模式也会因为金融科技的到来而得到创新和发展。Chen(2012)认为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是因为第三方支付的广泛使用。国内部分经济学者对此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从不同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上展开了论述。郭品、沈悦(2019)通过对83家商业银行进行跟踪,得出了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存款的利率进而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水平。刘忠璐、林章悦(2016)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贷款可以吸引小微企业,给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王聪聪(2018)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出现很多信息安全问题,对商业银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梁燕子(2017)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取决于银行规模的大小。张兆曦、赵新娥(2017)认为虽然互联网金融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也会带来风险。牛锡明(2016)认为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商业的中间业务职能。王雪竹(2018)通过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较大,银行应该转变盈利结构、提升服务能力来吸引客户群体。
三、互联网和商业银行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在人们普遍的认知里就是以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业务模式。这种新型业务模式主要提供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负债业务等服务。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功能吸引着广大客户群体。一是互联网金融的信息透明度较高。如今,大数据时代推动并且呼唤着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在此基础上不断输出。金融行业与信息科技紧密结合,金融行业作为大量数据的输出者,成为了各行各业信息驱动化的代表。二是所需资金较少。交易成本降低使得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操作更加符合投资人和客户的需求,大大减短了资金交易链条,操作便捷,还提高了资金结算的效率。此外,互联网金融可以借助大数据收集和归纳更多的客户资料,分析客户的交易情况和消费习惯,判断该客户的财务状况、消费能力等,从而实现精准营销。三是互联网金融有着较明显的长尾效应。互联网金融企业抓住时机,为长尾客户群体提供资金和个性化服务。因此,明显的长尾效应使得传统商业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在对比中相形见绌。四是互联网金融是大型金融交易平台。这种大型的交易平台利用新型交易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和交易效率。互联网金融有以下功能。
1.资源配置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主要由商业银行充当金融中介,以此将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出来,从中收取利润。但由于传统商业银行对于借贷融资的审批较为严格,限制了用户的融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对用户个人或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征信情况等进行估算,给予了更多融资机会,也使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得到充分解决,有利于资源配置和流行性的释放。
2.结算功能。互联网金融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凭借着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回报率高的优势,吸引用户们使用。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支付软件,已然成为大众消费的支付媒介,极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也提高了资金流通能力。
3.财富管理功能。财富管理功能的作用旨在更好地为客户管理资金,提供客户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并且利用新型业务模式,吸引更多客户群,进而丰富了金融的财富管理功能。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本文阐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主要是对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支付进行说明。
1.互联网理财。互网络理财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吸引数量众多但金额并不大的投资,以最底层人群为核心开展投资基金,打造出资管产品,如“余额宝”等。第二种是在指定的平台依据顾客自身的要求提供各种各样的投资产品。互联网理财产品由于使用方便等优点,使得部分消费者可以通过网上渠道进行交易,短时间内会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财产品,比如余额宝,基本上都是货币基金,可以代替现金。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购销门槛大多在5万元以上,这就排除了部分散户投资者。互联网理财商品恰好集中了这类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金融机构活期存款的损害,事实上提高了商业银行债务成本费。
2.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国内的发展大致经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国内银联的产生,使得跨行的支付变为现实,而各个银行又开展属于自己的电子网银支付业务,由此进入了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作为中介的角色存在着,其收入来源是收取一些手续费,价值相对较小。第二个阶段:互联网的完善和规范以及更加大众化。在这一阶段,第三方支付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在市场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定以及条约,在运营方面也更加规范。第三个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成熟和发展。与众多行业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使得第三方支付迈向了新的阶段,并不断走向成熟。中国现阶段第三方支付业务类型的分布及盈利模式如图1所示。
(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概念界定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概念是指银行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获得的收益。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收益率、净息差以及非利息收入比3个指标来进行相关的界定和分析,选取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作研究对象,并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1.总资产收益率。其值等于净利润除以总资产的值。该项指标主要反映了商业银行在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净利润的情况。通常情况下,银行资产的运用越恰当,其值则越高。总资产收益率的表达式为:总资产收益率= ×100%净利润期末总资产余额
2.净息差。其值等于银行净利息收入除以银行总资产。存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利息收入无论是目前还是今后,都将是商业银行净利润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构成部分。该值的表达式为:净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平均值净息差= ×100%
3.非利息收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除以总收入的值即为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主要反映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扩大中收、增加利润最活跃的原动力。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中间业务的对决将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一环。而中间业务的总体业绩构成了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其计算方法为:非利息收入占比=非利息收入/总收入×100%
四、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机制分析
(一)盈利能力的机制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带来了非常关键的影响,使得资产负债以及中间业务等规模和利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具体影响机制如图2所示。
(二)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机制分析
银行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并用于金融交易活动的资金构成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员。在企业贷款上,商业银行往往只对规模较大、信用程度高、偿还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授信放款。而中小型企业的信用风险较高、公司财务制度不够完善、偿还能力较低,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对该类企业进行授信放款,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却能够降低要求,能对这类企业进行放款。在个人贷款上,商业银行也只对需求量较大、征信程度较高、收入高保障的人群放款,而绝大部分用户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互联网金融平台则能放宽限度,对这类群体进行放款。银行贷款规模缩小,对应的盈利能力指标中的净息差也减少,从而导致我国上市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从图3-5中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呈波动下降趋势,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处于较低阶段,并且从2013年到2020年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贷款规模增速同样呈下降趋势,增速从2013年的22.50%下降至2020年的11.00%。这主要是由于在这期间互联网金融平台抓住机遇对企业和个人进行放贷,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机制分析
中间业务主要是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颇为明显,导致商业银行利润下降。从图6可以直观地看到,2013年到2020年非利息占比的增长开始变慢,甚至在2019年之后出现下降趋势,而增长率则在2014年到2018年间出现反复波动,并且增长率由2018年的10%下降至2020年的-5%。这主要是由于第三方支付以及互联网理财等模式的广泛应用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带来影响。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总资产收益率、净息差以及非利息收入比3个指标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的盈利状况,总结得出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具体机制,并且利用我国上市银行的存贷款规模、中间业务占比、净息差等有关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针对盈利结构和效率等因素进行讨论。由此,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尤为显著。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不断扩大以及第三方支付日益受到客户和投资者的青睐,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造成直接的冲击,不但减少了该业务的份额,而且减少了中间业务的收入。此外,互联网金融融资业务的完善和便捷也让商业银行相应部门的绩效大幅度降低。第二,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尤为明显。当互联网金融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时,其各项业务均需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此时,互联网金融盈利的提高也促进了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提升,因而这一阶段两者可谓相得益彰,各自的盈利水平都呈稳定的正向关系。而当互联网金融企业逐步壮大成熟时,便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冲击,这个时候两者则呈反向关系。第三,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优化完善,对于经济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构调整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提高其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
作者:劳子良 单位:广州华立学院经贸与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