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英语翻译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英语翻译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英语翻译论文

英语翻译论文:宗教对英语及其翻译的作用探析

本文作者:张乐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中宗教(relig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ligae,其本意是使紧紧联结。这种词源上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由某种教义或道德准则而使信徒们联结起来,使人们对神圣信仰、义务和崇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文化在人类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西方,宗教几乎渗透在社会传统、文学、艺术甚至日常生活等等各个领域中。而基督教,作为西方宗教的主要力量,几乎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可以说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它。比如说,人在出生后首先会受洗;结婚时会在教堂举行婚礼;离世后,会接受牧师的祷告。在西方各种节日中,最盛大的要数圣诞节了,而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辰。在文学领域里,宗教影响更不计其数。例如米尔顿的《失乐园》、但丁的《神曲》等等。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巨著应该是《圣经》了。它里面不仅涵盖了宗教观点,而且它为西方政治、法律、教育、文学及文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在现代英语语言中,仍然充斥着许多与宗教有关的习惯搭配及用法。这也是英语学习者及译者需要掌握西方宗教文化的原因。这里,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英汉翻译中的宗教文化因素。

1.人物

在英语国家,许多人都以宗教典著当中的人物起名,特别是《圣经》当中有许多人物,像犹大,诺亚,夏娃等等,他们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与之相关的故事,每个性格千差万别,这些人名伴随着他们的故事被人们传诵,久而久之也被赋予了一些除了标识姓名之外的比喻和象征的意义。其数量直达和使用频率之高,使得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随意的一句话竟源于圣经。译者在遇到这些翻译时,必须对上下文进行仔细推敲,以决定是使用直译还是意译。例如:ThatjokeyoutoldusisasoldasAdam,butIstillthinkitsfunny.你给我们讲的那个笑话简直老掉了牙,不过我认为还是很有趣的。这句子中有一个著名的圣经人物亚当(Adam),据圣经记载,他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类,而夏娃是第一个女人,他们曾一起在上帝创造的花园—伊甸园中生活,由于夏娃偷食了禁果,他们两个均得到上帝不同方式的惩罚。亚当和夏娃可以说是人类的始祖了,因此“亚当”这个专有名词便蕴涵了新的意义:指古老或陈旧的事物或人。因此,如果对此了解不深,直译其人名,便会曲解原文意思,使意义模糊不清。

2.数字

基督教中有许多富有特殊含义的数字。作为英语学习者或翻译者,对其所隐藏的深刻文化内涵绝不能忽略。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数字“13”了,可以说它是基督教世界里的一大禁忌。这背后又隐藏着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据说耶稣与其13个门徒的最后一顿晚餐上,犹大,也就是其第十三个门徒背叛了耶稣,把他送上了绞刑架。因此那些虔诚的基督徒们相信十三是一个会带来厄运的数字。日常生活中,英美人就像回避“4”一样地回避“13”这个数字。所以楼层号没有13,请客绝不能有13人,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13座,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另外一个在基督教世界比较有影响力的数字是“7”。基督教认为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了人类,有七种美德,人的一生被分为七个生长时期,主祷文也分为七个部分,这是一个神圣的数字,甚至连七的倍数也被认为是神圣的。因此,它便经常用来表示规范或调解人类行为以及宗教仪式。比如七宗罪、神的七大礼物、神的七大圣礼,每个教条背后都蕴涵着其价值观及传统习俗。请看下面一则错译的例子:Heistheseventhsonofaseventhsoninthefamily.他是家里第七子的第七子。很显然,这样的翻译意义不明,让人看了一头雾水。由于数字“7”在基督教中的神圣地位,句中表示此人是“theseventhsonofaseventhson”,当然不会只是表面意义上的第七个儿子了。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成此人在家里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把这个短语译成“非常显要的后代”比较恰当。

3.动物

点击查看全文

大学英语翻译能力培养论文

1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和全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起来,而在各种社交活动当中,英语无疑成为了最为常用的语言工具。因此,英语的听说写译技能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跨国跨领域交流的桥梁,翻译能力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此外,现代社会中诸如金融业、法律行业、旅游业以及信息科技行业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英语的翻译技能。在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英互译”“高速翻译”“翻译精准”等成为了广大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故而,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多方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2翻译能力培养的缺陷和当下翻译教学的弊端

1)重视程度偏低就眼下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但是由于传统思维的束缚,导致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的大学英语培养的首要目的,最终造成了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偏低。尽管现阶段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大多数非专业英语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还是出现了大量的阅读能力教学,忽略翻译教学的份量。而且,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三、大四学年都不再有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仅仅是利用某些英语翻译选修课进行翻译能力培养,课堂中重视程度也相当低。

2)翻译材料和课程设置不足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材料在不断变革,但是就当下的英语材料来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和大学英语的教材依然尚未将翻译能力的培养囊括进入。就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来看,其中涵盖了听说材料、读写材料,反而没有专门针对翻译教学的翻译材料。而且,现阶段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课程的开设都只是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进入大三学年的学生已经没有英语课程学习,英语教学断线现象严重。此外,就全国范围来看,专业翻译教学的教材凤毛麟角。

3)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传统单一现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教学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对于教材中的零星教学翻译依赖相当严重,而教材中的教学翻译法由于多年的忽视依然传统。同时,翻译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也较为传统和单一,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教师传播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单向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为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翻译教学将翻译结果当做了翻译能力培养的评测手段,过分重视翻译知识和语言知识而忽视翻译技能的问题也屡屡皆是。英语教学的本质来主要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将英语翻译学习学以致用,成为应用型人才。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翻译实践,学生在翻译应用学习的过程中也相当缺乏。

4)大学英语教师翻译能力的欠缺由于重视程度的下降以及翻译教学材料不足、课程设置不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广大高校也没有将自身翻译教学能力提升的积极性。而且,大学英语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翻译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思想也相对较弱。尤其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翻译教学材料、自身翻译能力不足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眼下我国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翻译能力相当欠缺。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文化论文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基督教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传说,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句子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点击查看全文

跨文化思维下高校英语翻译技巧探究

随着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往日益密切,对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规模也随之扩大,高校承担着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基于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相关要求,以及不同文化在英语翻译中的体现,则需要在传统培养机制方面进行创新,突出跨文化思维的应用,以实现大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以新时期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切人点,结合社会发展与英语专业人才翻译能力建设中跨文化能力方面的缺失等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应对方案。该书共包含12篇研究论文,重点围绕跨文化能力培养论述外语教育的内涵、教学行动研究、技能课评估,以及翻译、阅读、写作、口语等课程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策略及教学展开,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跨文化思维下的高校英语翻译技巧创新指明了方向。

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语言促进了文化的形成,并逐渐形成了以语言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因此,在高校英语翻译技巧培养过程中,应强调与之相适应的跨文化思维意识与能力培养,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首先,提升高校学生跨文化思维素养,突出文化在翻译技巧中的应用。在传统英语翻译中,教师多习惯于对词汇、语法、句式等进行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模式化”的翻译习惯,却忽略了文化在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强调不同文化在翻译技巧中的内容体现,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文化与英语翻译之间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研究养》中《浅谈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一文指出了英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依赖性,并以跨文化交际为背景,丰富传统英语翻译教学内容,例如,英语教师将《花木兰》中“Mulan,yourserpentinesalvationisathand,forIhavebeensentbyyourancestorstoguideyouthroughyourmasquerade.”作为翻译技巧教学的内容,其中“serpentinesalvation”来源于西方典故,为便于中国观众理解,则将其翻译为“护卫龙”,从而体现了跨文化思维对翻译的影响。

其次,跨文化思维下句式转换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英语翻译技巧的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掌握基础词汇、语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进行了解,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英语翻译要求,其中就包括跨文化思维下英语翻译技巧中的句式转换,不同句式转换结果在文化层面上的理解也就存在较大差异。《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跨文化教学案例反思》一篇详细论述了多个不同的教学案例,结果发现,句式转换为追求语气、重点、气氛等效果,则需要对句式结构进行调整,以保证翻译结果与语用文化习惯的适应性,例如,“Feelingthreatened,companiesrespondedbywritingever-longerwamingla-bels,tryingtoanticipateeverypossibleaccident.”中使用了分词结构在语用习惯中的表述因果关系技巧,即“Feel-ingthreatened”作状语,表因果;而分词结构“tryingto”作状语,表目的,体现了两种不同语用文化对英语翻译中句式结构的影响。

最后,关于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对词义空缺的处理技巧。不同文化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普遍存在,而这种差异在英语翻译中主要体现为词义空缺,所谓词义空缺,是指按照习惯性的英语翻译习惯则无法保证句式结构的正确与通顺,为此,则需要从不同文化视角对语言环境进行分析,从而保证词义填补不会对翻译结果造成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中《融合跨文化能力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一文系统性地介绍了跨文化思维对英语翻译的影响,而词义空缺作为一种较为典型的文化影响因素,在英语翻译中需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填补方法,如音译加注法、意译加注法、直译加注等,例如,“jumpingintothesea”在特定文章中的翻译结果可以直译为“下海”,然而,在脱离语用环境的情况下,则无法保证该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即词义空缺带来的影响,通过词义填补将其改为“jumpingintotheseaofbusiness”则能够使表达内容更加直接。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词义填补中应尽量保证加注信息的简洁、有效,避免过度加注导致翻译结果的偏离。

作者:王媛 高艳梅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

点击查看全文

水利工程专业英语翻译特点与技巧

一般认为,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的范畴,因此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大多重视知识技能的“跨域性”,极力促进水利工程专业和英语专业的融合。在全球一体化格局下,中国水利工程人才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专业挑战,还有源自“跨文化交际”形成的交流障碍,特别是在参与国际水利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技术型劳务输出等过程中,往往要面对不同国家、地域的文化冲击。反观我国高校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在翻译能力及技巧培养上相对欠缺,存在语法表达不准确、专业词汇不规范、文化情景不协同等现象,包括一些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所撰写的英文报告、论文也存在明显的“中国式英语”特征。为了提高我国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跨文化”意识。《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一书由王兆印、[美]梅尔钦、易雨君、王睿禹著写,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8月出版,本书立足国内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发展需要,对于跨文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英语翻译特点及技巧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探索。总览全书,具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一、材料丰富、展示了跨文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特色

《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一书的结构简洁,全书仅4个章节:“基本概述”“主要河流管理问题”“专业”和“教学附件”,但每个章节下呈现的学习材料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水利工程专业全部领域。在材料表述方面,以具体水利工程知识点为媒介、以专业英文翻译为工具,实现“专业+英语”的跨学科领域融合效果。例如“DrainageNetwork”部分中对“流排序”知识点的介绍,英语表达采用的是科技期刊语体,而在语料加工上对应我国水利工程知识体系,如“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词汇只在中国水利工程领域使用,以此保障跨文化背景下语义的一致性。同时,本书所选用的材料来源广泛,如希腊境内的河流侵蚀景观、挪威境内的河流地貌发展动力、阿富汗境内的穆尔加布河等,这些材料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出现,不仅能够为水利工程专业英语翻译特点及技巧掌握提供依据,还能够将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间接地渗透出来,作用于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二、主旨突出、呈现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技巧

该书研究主旨是水利工程专业英语的翻译特点与技巧,就“特点”而言,作者研究视域集中于“CommonhabitsofChinesewriters”层面,重点分析中国水利工程技术人才在英文成果翻译上的常见问题,如专业词汇采用“中国式英语”表达,翻译思维存在“先中文、后英文”的割裂性等。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作者强调跨文化背景下英语翻译应遵循“本地化”特点,如文中举例“围垦区”的英文词汇是“Reclamationarea”,但水利工程如果处在荷兰境内,应以“polder”(圩田)表达,这样才能保障英语翻译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精确度。就“技巧”而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翻译技巧提升途径,包括大量专业词汇、例文修改等,最重要的提升途径为“撰写论文”,通过学习、模仿、借鉴国际水利专业期刊论文写作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中国水利专业人才的英语翻译技巧。此外,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大量阅读文本,形式上短小精悍,内容上契合章节主题,可做为一章节学习完毕后临摹练笔之用。

三、实用性强、提供跨文化背景下的多种专业资源

该书以专业水利工程学科知识为载体,很好地兼顾了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如第二章“主要河流管理问题”包括“水库管理”“洪涝防治”“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等内容,本书在此类知识讲解中搭配了丰富的图片、表格、公式等要素,其价值完全可与水利工程专业教材媲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从跨文化交际需求出发,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资源,如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测试题、国际广播电台听力材料等,相关资源可通过扫描书内二维码获取,极大地丰富了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学习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书中提供了一些英语笑话,可用于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调节氛围、激发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所选的英语笑话也凸显出“跨文化”的特征,如“Ioldlikeyou”(我老喜欢你了)在中文语境下具有意义,但在英文语境下无解。总体而言,本书结构精简,内容丰富,语言平实又不失幽默,是一本优质的水利工程专业英语著作。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