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认知语言学下英语翻译教学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认知语言学下英语翻译教学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认知语言学下英语翻译教学探究

摘要: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升英语表达能力。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英语翻译教学还存在明显的固化性和被动性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认知语言学能够帮助教师建构全新的翻译教学模式,弥补传统翻译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升翻译教学的综合化与质量化水平。基于此,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及价值,探析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引言

翻译主要指在优美、通顺、准确的前提下,将一种语言数据转变为另一种语言数据的行为,其形式主要有口译、笔译、同声传译等,而翻译教学主要指以提升学生翻译能力、效率及质量为目的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地检验和利用学生所学习的英语理论知识。然而在“一带一路”倡议及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对拥有突出翻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是求才若渴。但我国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却严重影响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英语教师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创新并建构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当前的翻译教学质量。

一、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和价值

(一)认知语言学的内涵

认知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末的美国,并广泛流传到中国、北美及欧洲等地区,是一门较为主流的语言学科。能够以组合形态的形式,革新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方向和模式。在理论研究与分析的视域下,认知语言学通常强调客观物质对人类认知的必要性,关注人类的想象力和主体意识,并注重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由于认知语言学遵循“体验哲学观”的理念和原则,因此在理论阐述中,认知语言学会强调人类的社会体验、认知体验及身体体验在文明发展和语言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关注人类对世界所进行的认知性与交互性的体验,并将语言的形成过程理解为体验和认知的过程。在体验哲学层面,认知语言学通常遵循体验性、无意识性及隐喻性等三个原则。其中体验性认为心智、推理、概念、范畴等要素并非先天存在的,而是人类通过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所形成的。并且这种体验性贯穿到认知语言学所有的学说观点上,能够深化认知语言学在现代语言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内容是现实、认知及语言,其中认知是使语言和现实相互联系的纽带,而现实是语言形成、传播与发展的基础,认知能够对现实进行加工,通过强调想象和主观在互动中所形成的经验,使人更加透彻地理解和认识“现实”。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认知语言学是围绕人类的认知、心智及“世界”展开的。在符号学中,认知是人类通过了解世界,总结经验,调整自我,获得技能的关键。而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则成为人类适应世界、应用经验、掌握语言、改造世界的关键,所以可以说,“认知”是认知语言学得以长远发展的核心要件[1]。

(二)认知语言学的价值

将认知语言学融入到语言教学或翻译教学中,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英语的形式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教师可将认知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客观世界、发掘自身的潜能,特别在教育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及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学生了解世界的方式愈加多元化、多样化及动态化。然而当前学生了解和认知世界的过程都是经过转化的“间接过程”,是在新闻报道中对西方文化、西方世界及西方社会进行局部认知的过程。而将英语能力作为认知能力,可以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的方式,重新体悟、感知及体验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发展机理及形成规律,进而重新解构英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赋予英语教学全新的价值意蕴。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认知语言学通常将语言作为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语言背后的认知价值,因此教师能够改变词语、词组是毫无生命的、平面的符号的观念,能够使语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有效的延伸,使英语背后的文化价值、文化理念成为学生认知的关键和主体,进而通过识解、关联、隐喻、意向图式、认知模式,概念化、范畴化、体验化的认知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为更好地应用认知语言学,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就需要明确学生当前的翻译能力及教师的教学模式,唯有如此,才能使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建构过程更契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学生翻译能力概述

现阶段由于我国语言教育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难以帮助学生在翻译教学中完全理解翻译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所以在翻译教学的整体上,还存在层次不齐的现象。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分项能力中都非常擅长汉英翻译,但口头翻译和临场翻译的能力却相对不足。在临场翻译中,学生通常会出现断句错误、语音错误、理解错误、语病等问题。而在笔译考试中,学生虽然能够较好地掌握商业翻译和生活翻译等内容。然而却对蕴含跨文化内容的翻译题目存在理解错误、认知错误、表达错误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教育导向,由于我国英语翻译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笔译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口译能力、临场翻译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在口头翻译、临场翻译中出现语音表达、语音错误、语法错误及理解错误等问题。其次,翻译教学与社会建设的切合程度还不够紧密,2018年同济大学的问卷调查显示,78.45%的跨国企业对英语人才的翻译能力有严格的要求,56.73%的企业需要学生掌握除英语专业知识外的商务知识、贸易知识及商务谈判知识。但在社会需求的背景下,翻译教学的模式、体系及理念依旧遵循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要求,依旧以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主,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

(二)当前的翻译教学模式

现阶段,我国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翻译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及灵活性不够。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沟通。“教师讲、学生记”几乎成为教学常态,因此,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学生的翻译能力却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无法根据时展的需求,形成明晰的英语学习目标。而在课后练习与课后作业的层面上,翻译课程的作业主要以段落翻译、短句翻译等固定模式为主,所以学生容易在课前出现抄袭作业、照搬作业的现象,难以发挥课后练习在能力培养上的功能和价值。在应试考试上,由于学生缺乏丰富的翻译经验,通常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无法将英语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灵活地应用到考试中。而在教学评价中,教师或学校通常以定量评价为主,评价方式滞后、评价内容片面、评价质量不明显,难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行为习惯及培养目标,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此外,在英语教学的宏观层面上,翻译教学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表达教学缺乏联系,具有封闭化、独立化、边缘化的趋向,教师通常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划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致使翻译教学出现“孤岛问题”[2]。由于英语翻译是学生综合利用英语知识、语言表达技能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深化翻译教学与写作教学、阅读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交互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高效地翻译英语短句、英语段落,甚至是英语语篇。

三、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教学模式主要指在特定教学理论或思想的指引下,构建起来的教学框架和程序框架,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教学整体和各教学要素的功能及关系,使教学过程更具可操作性和有序性。因此,在创新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将认知语言学作为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指导理论,突出现实—认知—语言在翻译教学中的功能和地位,将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认知能力,以此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3]。

(一)整体规划

在认知语言学的指导下,英语教师应将翻译教学作为学生认知社会、认知世界、认知自我的纽带,并重新规划翻译教学的内容、过程、条件及程序。首先是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应将扩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作为翻译教学的宏观目标,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翻译能力(口译、笔译、临时翻译)及知识应用能力作为中观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微观目标,如“生活翻译、语篇翻译、翻译问题”等。其次,明确教学程序。英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翻译激情和兴趣,以认知世界、文化体验、专业发展为导向,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英语学习目标,随后结合认知语言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翻译教学模态,使翻译教学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特征,进而在创新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强翻译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是教学评价,教师必须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特征和特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此外,英语教师还要在教学理念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将翻译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法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课前准备

首先,构建认知场域。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和“体验”是衔接“语言”与“世界”的抓手,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加强教学实践的抓手。因此,在翻译教学前期,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构建出科学的“认知”和“体验”体系。譬如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将翻译资源集中到西方历史、建筑、艺术、社会、民俗等文化背景下,通过翻译教学的逐渐深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和体验西方文化。而在职业发展上,教师应将现代企业的商务翻译资源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层层推进地了解现代企业的商务流程及运作规律。但如果从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出发,则应从动漫翻译、游戏翻译、电影翻译、文学翻译等角度入手,以学生兴趣为抓手,重构学生的学习目标。其次,构建培养框架。英语教师应将翻译能力培养与翻译知识传授融入到学生的认知、体验的过程中。而这需要教师建构出科学合理的网络教学资源库,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使学生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语言翻译能力。但在建构英语翻译资源库时,应确保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比例,并完善相应的资源检索体系。

(三)课堂教学

在认知语言学背景下,英语教师应将翻译能力的培养过程转变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知识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探索的过程,以此使翻译教学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首先,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提出学习问题。如“西方文化都拥有哪些表现形式”“现代商务英语翻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等使学生在问题导向的支持下,形成相应的认知需求。其次,教师应明确翻译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难点和重点,并灵活联系不同的课程内容,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和应用知识。譬如在翻译教学中,会涉及到复杂的语法知识,教师应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明确学生对此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情况不理想,则要求学生重新观看微课视频,补充该部分知识。再次,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将知识传授与翻译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将翻译训练翻转到课堂,将知识传授或知识获取翻转到课前,以此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笔译、口译及临时翻译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组织并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但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常规教学,英语教师都应将翻译教学资源库融入到翻译练习的全过程中,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筛选出相应的翻译任务,如标题翻译、语篇翻译、段落翻译、诗歌翻译、新闻翻译等。最后,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将评价过程嵌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互评、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的形式,诊断学生在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学生的文化认知、社会认知及行业认知情况。

(四)课外教学

课外教学可分为教师的网络教学与学生的自我学习,然而无论哪种教学,都需要以学生的体验和认知为抓手,注重学生的整体感受,使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成长。首先,加强情感教育,英语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指引学生更好地体验西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地域文化,能够更广泛地探求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但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应根据交流结果,临时选取相应的语篇片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翻译。其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通过设置合理的认知问题,提升学生体验英语、感知英语的积极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过程绝不能与翻译教学相脱节,教师可在后续的翻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分发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翻译任务。

四、结束语

将认知语言学有机地融入到英语翻译教学中,能够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的形态,提升学生在翻译教学中的主体性,使教师能够更有效、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笔译能力及临时翻译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英语学习目标,继而满足“一带一路”倡议、教育国际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蕊.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4(2):45—46.

[2]马志馨.基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J].教育现代化,2016,3(35):169—170.

[3]张廷.认知语言学的翻译理念及对翻译能力培养浅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0,21(5):107—109.

作者:李丹 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