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会计准则更加规范了公司的信息披露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公司信息价值的关联度和可信度,其对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盈余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和要求上的变化。论文从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出发,讨论企业如何在新会计准则下进行盈余管理,以及为了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过度盈余管理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影响;规范
1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概述
1.1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也规范了会计核算。在新会计准则的帮助下,企业信息披露的过程更加规范,企业信息价值的相关度和可靠性得到加强,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同时也适当控制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以及具体的范围。新会计准则有益于国家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同时也提升了市场的实际运营效率,但它与盈余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处于一种不断博弈的状态,呈现出同步发展的趋向。新会计准则不仅约束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而且还留有一定的可经营空间。
1.2盈余管理
至今,相关领域的学者对盈余管理依旧没有达成一致的概念。从整体上看,盈余管理的概念研究主要分为两点:第一,在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人员用来美化财务报告的盈利水平的一种谨慎的会计行为。第二,盈余管理是公司的一种选择性行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编制公司财务报告,诱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从而实现公司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会计准则本质上是通过减少财务信息提供者和财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契约制度。因此,公司的盈余管理操作是否在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规范的要求下进行也是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2.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动机各不相同,一般分类为资本市场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契约动机和节税避税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如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达到上市条件或以较高的价格发行股票,或者是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或终止上市,又或者是吸引投资者融资,向投资者传达经营状态良好且具备长期盈利的能力等信息。契约动机,如通过改变财务数据,降低相关财务指标的波动性,可以使债权人相信该公司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从而避免和降低上市公司的违约成本,或者是公司的高管为了获取高薪而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业绩等。政治成本动机,如为了摆脱或避免某些限制性的对公司生产经营将产生不利影响的监管,满足政府等监管部门的治理要求,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来塑造一个健康的企业运营形象。节税避税动机,如为了在保持利润的稳定和减轻负之间保持平衡,公司会选择盈余管理来合理规避纳税。
2.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会计手段使用频率较高的有会计政策变更、资产减值准备和会计估计变更。非会计手段包括资产重组,利用关联方交易,利用捐赠和政府扶持等。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并且部分流动资产的计提额可以在资产价值回升时转回。因此,企业便可以在资产计提和转回的操作过程中影响盈余状况,即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会计估计很难实际判断其正确性和是否恰当。公司采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来调节财务报告利润水平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也有较低的操作成本,因此,这种盈余管理手段也被广泛运用。国内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多是为了IPO或避免退市,但亏损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扭亏较为频繁。还有的是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这也使得部分公司过度依赖政府对其的支持。
3新会计准则体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3.1抑制与约束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某些方面约束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例如,资产减值准则的改变,其中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利用资产组概念对难以确定可回收金额的单项资产进行减值的方法,驱使会计报表中的数字能更加真实和客观地反映出资产的价值,从而压缩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更加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又比如企业合并准则的改变,其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合并中支付的对价的账面价值和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合并当期的利润表。这就避免了关联公司试图利用企业合并进行盈余管理。而非同一控制下则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进行会计处理,因为是非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不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所以不会有盈余管理的空间。
3.2提供空间
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空间。例如,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应将重组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在会计准则还没改变之前,该差额被计入所有者权益。所以公允价值的引入和差额的会计处理为公司的盈余管理创造了可操作空间。又如,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期间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后,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在后续会计期间随相关资产的使用进行摊销。在上市公司业绩恶化时,政府可能会利用这双“看得见的手”帮助公司度过暂时的难关。这也导致部分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手段过度的依赖政府补助。
4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
盈余管理不能实质性地提高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针对盈余管理的分析和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下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些参考性建议。
4.1加强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
公司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完善,应将内部控制制度同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让内部控制能监督公司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成员,以确保其自身行为的合法、合规与合理,保证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内事务所要更好地发挥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外部组成部分,在降低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此保护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
4.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不完全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是盈余管理的前提,因此,必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使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获取度增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具体可以表现为增加信息披露的范围,建立违规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和增加风险披露等。例如,将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等补贴详情纳入披露范围,接受公众监督,或是对企业经营期间遇到的威胁和会对未来损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披露,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依据等。
4.3提高会计准则的全面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因为会计准则不是全面的覆盖,部分公司可能会借此局限性而进行盈余管理。这便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能将一些可预见的经济活动纳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对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压缩。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情况,使会计准则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合理。
5结论
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先导条件,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盈余管理有约束,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企业若过分依赖盈余管理,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其经营风险在加大的同时,未来面临的很可能是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且难以扩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完善,着眼于未来,以发展的角度和长远的眼光,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内部治理环境。同时,政府和相关准则制定机构应根据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会计准则更加全面、科学、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牛璐.新会计准则下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
【2】徐宽.新会计准则颁布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郭秀娟.TZ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20.
作者:何云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