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文学中饮食文化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文学中饮食文化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文学中饮食文化探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亦是如此。古语有言“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饮食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变得丰富和充裕起来,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已经脱离解决温饱的基本生理需求,而是更多的将饮食与文化进行联系,通过品味食物中的酸甜苦辣,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将饮食中的“味”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食物中的“味”作为一种感官体验,与文化所代表的艺术范畴相距甚远,那么两者是如何产生关联的呢。《饮食文化》一书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融合的过程。

《饮食文化》一书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第一部分“饮食文化史略”中对饮食中的“味”与文化的结合做了详细的表述。“味”最早是对于美食的感受,《说文解字》最早对于“味”的解释为“味者,滋味也”,可以看出此时的“味”主要解释为好吃,仅仅指的是人们的口腔对于食物的感觉。此时期的“味”仅作为一种感官体验,一种生理快感。真正使“饮食之味”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是道家思想,《老子》中这样写道“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老子认为道是平淡的、无法被感知的,他通过把能感知的“味”与无法被感知的“道”相联系,使人们通过“味”来体悟“道”。此时饮食已经脱离感官,成为一种精神思想。将饮食之味上升到文化的是魏晋时期,魏晋时期,“饮食之味”已经完全脱离味觉这一狭窄的定义,而是指一种融合了感知、理解、欣赏、想象等多种因素的文化活动,“味”的文化开端来自于魏晋时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的“澄怀味象”,他认为,自然山水不仅仅是单独的美的形象,而是与人情感精神相通的艺术。游山玩水也不是一种放松的活动,而是一种提升修养“悟道”的过程。他认为饮食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多的是精神文化上的享受。

《饮食文化》一书的下篇“饮食文化之阐扬与拓展”中介绍了当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饮食文化。人出生之时分享新生命的喜悦;十八岁成人之礼;结婚生子组建新的家庭;花甲、古稀、耄耋之年亲朋的祝贺等,都需要通过丰盛的酒肉来表达喜悦。甚至生离死别的时刻,也需要通过酒肉等饮食来慰藉亲朋好友的悲伤之情。饮食不仅穿插在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重要阶段,在表达非常严肃的文学及社会观点之时也会以饮食来类比,例如,我们会以“脍炙人口”来赞赏一个人文章写得非常好,同样我们会以“味同嚼蜡”来表达一个人文章的平淡无趣。

汪曾祺曾以轻快细腻的语言,描写了他在旅行中所看到的美食及风俗,让读者体会到了广博的中华大地中民间生活的乐趣,使处于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感受到一丝丝的宁静、美好,通过认识美食文化来调整心态。《饮食文化》书中这样评价汪曾祺的美食散文:“汪曾祺通过赋予各地饮食以文化,描述了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一方饮食代表着一方人对待生活的哲理,描绘一方的饮食文化就懂得了这方人的生活”。

饮食文化也是维系人们思乡之情的纽带,《饮食文化》书中指出,两岸同宗同源,饮食文化一脉相承。梁秋实本身就是一个美食家,对美食的来源、选材、做法都有独到的见解。其通过描写饮食文化的作品,表达了自身强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描绘这些饮食中蕴含的当地文化,一方面是“解嘴馋”,一方面是缓解自己的乡愁,梁秋实通过回忆故乡的饮食,来缓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学作品与饮食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文学作品对美食的描述,一方面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更大范围的推广,另一方面可以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保护代表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加大对饮食文化的传承。《饮食文化》一书,正是将饮食的方方面面赋予文化的内涵,并将饮食文化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使读者充分了解中国饮食的知识,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

作者:孟献刚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