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究

湖湘经典饮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处体现着湖湘文化的精神要义。文章对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其历史演变进程和传承状态,找到现阶段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为其振兴提出相关对策,同时为湖湘其它区域的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有效借鉴方案。湘西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山脉贯穿全境,多民族杂居,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其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湘西饮食文化,长期保留了原生态模式,构成了灿烂湖湘文化的重要部分。对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以期更好地促进湘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为湖湘整体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启示。

一、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概述

(一)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特质

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特质由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及不断迁移的生活方式决定,岩溶地貌显著,土地贫瘠,季节更替明显,旱涝灾害变幻无常,形成了以酸、辣、鲜、腊为主的特色口味。湘西野生资源丰富,食材种类繁多,人们以水稻为主食,土家人和苗族人擅长将大米、玉米加工成米豆腐、糍粑等一系列食品和菜肴。不同季节生长有不同种类的纯天然野生蔬果,如蕨莱、野生猕猴桃、八月瓜等,这是人们丰富的季节性食物来源。烹饪加工方法更是繁杂,以蒸、腌、熏等为主,腌制法和熏制法更是其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烹饪加工方法。

(二)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主要停滞在历史积淀深厚的地区。在湘西少数民族迁徙的历史过程中,土家族与苗族文化的交融,极大促进了湘西独特饮食文化在烹饪工艺、饮食习俗方面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既注重口味、香味又注重色泽和营养的湘西菜系。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湘西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中以保质期长为优势的“酸、腊”味食材被新鲜质嫩的食材和口感所取代,导致湘西传统的少数民族食物加工技艺和器具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许多特色饮食没有形成独特的民族特色品牌,继承与创新不足。

二、关于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的分析

(一)传承意识淡薄,未能形成稳定的传承

湘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传承多是对当地独特饮食习惯和饮食风俗的生活延续,这是一种无意识的生活延续,不具有文化传承的有意识引导和饮食产业的创新发展特性。从当地饮食制作者中可看出,多数制作者是较为年长的中年妇女,年轻一代几乎不掌握其烹饪技巧与精髓,致使当地特色饮食生活模式难以创新发展成为饮食文化产业,但当地人似乎仍未意识到这一点。随着新时代的变迁,乡村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就在于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在城乡一体化经济建设中的突出影响力。传承意识的淡薄不光会导致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传承中断,更是严重滞缓乡村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一环。

(二)宣传力度不够,传统民族饮食文化淡化

湘西各地区现阶段主要宣传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旅游餐饮产品以及湘西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并未融入到整体的旅游产业结构中。对湘西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宣传不力,不仅影响了湘西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播,甚至影响了湘西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湘西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区域,以它为中心的湘西文化旅游圈,促进了整个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针对湘西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从特色饮食文化资源的角度出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湘西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在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之成为湖南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三)政府重视不足,品牌整合意识差

政府对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极其重要。虽然近年来加强了对湘西民族特色建筑和特色街区等方面的关注,但在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发展中没有重视品牌的整合发展,品牌与文化的发展脱节。湘西对饮食文化品牌的市场推介不足,产品形象欠佳,产业存在局限性,缺失共有品牌。虽然有一些湘西特色饮食产品在国内享有盛名,并占据一定的消费市场,如湘西腊肉、湘泉酒等,但其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对狭窄,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饮食文化品牌,特别是许多民族特色饮食产品仍停滞在本地区,没有得到更广范围的推广,如米豆腐、豆腐乳、苞谷粑粑、灌肠等,这极大地束缚了湘西饮食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三、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一)利用饮食文化积累,发展乡村旅游项目

湘西承载着丰厚的原生态饮食文化。如湘西苗族的“卡酒”风俗,好客的苗家人会端着自家米酒,在寨门口拦住来宾,以苗歌对唱的形式,向客人提出和农家事息息相关的问题,客人若答对或者喝下拦门酒,则表示认同苗家人,然后入寨成为最尊贵的客人。这些非常典型的村野文化活动不仅观赏性强,也能让游客参与饮食文化的体验。现代生活使人更加青睐天然野生的绿色食品,而湘西原生态饮食风俗正符合这种时尚的饮食潮流。因此,在湘西农村,推出以“吃土家、苗家菜”为主题的饮食文化项目可行性较强。一方面,可以向久居城镇的游客推出原汁原味的特色菜,并宣传和包装产品,把苗族、土家族常见的五谷杂粮这类天然食品推向市场。另一方面,让游客尝试传统食物的劳作,如糍粑,使游客在参与中陶冶情趣,感受湘西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整合湘西饮食文化资源,以新媒体网络加强宣传力度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网络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多种网络宣传平台、自媒体的出现,更加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因此,我们更应努力抓住时代机遇,创新发展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播形式,为其振兴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目前中国传统饮食、美食类电视节目种类繁多,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同时充分了解相关历史文献,挖掘每道美食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兴自媒体平台,加大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传播力度,在对外宣传中注意突出民族特色,实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

(三)构建现代化产业模式,树立饮食文化品牌

湘西由于其独特的少数民族历史背景和秀丽的地理环境,其饮食文化的发展必须走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坚持自身原生态性的民族饮食习俗的同时兼顾现代人们的饮食习惯,树立自己的独特品牌。不能只盲目地模仿,湘西饮食文化应立足于保持当地少数民族饮食习俗的独特性,加入现代化健康饮食理念,对原有的湘西饮食文化中比较成熟的产品进行研究与创新,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同时改革饮食产品的市场定位、包装设计等多方面因素,使饮食产品不断适应市场,符合现代健康饮食理念和时代要求。此外,还要注重特色饮食文化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倡原材料的纯天然无污染性。只有保护好生态,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绿色无污染食品的供应体系,形成现代化的湘西独特饮食文化品牌。总之,沉淀着湘西独特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积累,可以极大促进乡村旅游项目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因此,树立湘西特色饮食文化品牌,构建湘西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宣传平台,形成同城市区域一体化的信息互通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彭一珍.小康湘西论析[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

[2]胡敏,范奥.浅析湘西土家族旅游饮食文化开发[J].中国食品,2018,(10):155-156.

[3]聂纪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08):131-132.

作者:戴伶俐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