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校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校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校音乐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学的重要方面,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立足于学校音乐学科的教学,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展开,探索学校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策略。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学;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生出强烈地热爱国家的情怀。现代的“学校作为文化整合的有力工具,是汇聚、传递文化的高级文化体,而教育则是使文化变得越来越朝气蓬勃的地方,对保持文化活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①因此,学校教育应充分发挥传承文化和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应在学校适时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继承民族精神。国务院2018年1月10日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里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小学与中学各年龄阶段的德育目标均包括了“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指出“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由此在音乐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一、音乐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必要性

1、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能了解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崇高思想品德,是凝结了我国56个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接班人和未来的建设者,对学生从小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培养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爱国这个前提,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将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放在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位置。

2、音乐的教化功能

正如《周礼•地官》中所说:“以礼乐教和,而民不乖”,“和”在我国的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就是通过音乐的“和”使得天与地、上与下、人心间的一致,学校通过音乐的教育和濡化,可以达到对学生的美育、德育和情感态度的教育目的。音乐德育的功能表现在每首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和激励人心的歌词,表现出英勇奋进的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顽强抵抗,表现出中国人民共赴国难、勇敢坚强的英雄品质。通过这首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被帝国主义侵略和先辈顽强抗争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理想信念。

3、学校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新时代的教育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借助学校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各个学科的教育内容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达到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2015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②现阶段,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形式有组织学生爱国主义影片、学唱爱国歌曲、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演讲等。在音乐领域进行爱国主义的主题教育中,学校强调加强爱国歌曲的歌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知道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爱国歌曲的学习中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4、依据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教育

不同阶段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存在差异,道德教育应从低年龄阶段开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在道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协调性占优势。”③同时,在学生的道德发展中,自觉纪律的发展占据重要的地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自觉纪律,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将自觉纪律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要达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目标,应从入学抓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爱国的实际意义他们可能不懂,但是爱国的理念一定要灌输给他们,让他们能形成一个最基本的认知;高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爱国主义的实际意义,知道怎么做是爱国的,所以要教导他们时刻不忘爱国,以实际行动爱国。

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策略

1、学校音乐课的情境创设

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音乐的感染力特别强大,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前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或向学生说明创作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感受歌曲的内涵。如《爱我中华》的唱歌课,教师在教唱这首歌之前,可先向学生介绍这首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该曲是1991年在广西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作曲家在这首曲子中融入了广西、云南等地的音乐元素,整首作品具有强烈地民族风情。教师教授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可以先让让学生欣赏描绘草原的器乐作品以想象美丽的大草原,继而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草原充分感受草原的辽阔,使学生获得听觉和视觉的感知后再进行教唱。

2、学校音乐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我国自1840年起兴起一股西学之风,新式学堂的设立、新式教学内容的使用等致使学校教育走向了“西化”之路。学校的音乐课呈现出一种以“中学”和“民族”教学内容的缺失。当今,我国各民族均面临着各自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走向濒危的状态,因此,在小学的音乐课中迫切需要将优秀的民族音乐纳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但是,“在社会充斥流行音乐的大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如何摆脱单纯地在课堂中‘例行公务’,从根本上获得学生更多的发自内心的偏好,增加传承的有效性,值得思考和研究。”④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音乐本身及其所蕴含的价值,了解大多数民歌都产生于劳动中,是为了激励人民努力奋斗而创作。学生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够学习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跨文化理解的能力,增强民族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学校音乐课教学内容的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注意力接受的不同水平,理解的感情层次的不同程度而确定。对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更符合他们的认知和接受水平,该作品充满阳光活力和朝气,表现了少年儿童在祖国的培育下茁壮的成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年龄段的学生则可以接受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的歌曲,如作品《国家》是词作者将个人感情用散文诗的方式写了出来,教师在教学生学唱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体会词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

3、学校音乐教学的多样化组织形式

学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使用乐器,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达到教学效果。中国的传统音乐类型丰富,由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说唱音乐和戏曲等不同形式组成,从这些不同形式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通过这类音乐的了解和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对各类音乐有一个比较综合全面的掌握。教师可“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也是音乐教师的选择之一,带领学生融入生活中所使用乡土音乐的场所,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本土音乐的魅力。”⑤除了常规的音乐教学课,教师还可以组织合唱教学。学生通过一次次训练,在深入地掌握唱歌的技巧和方法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歌曲的情感,还可以增强班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对合唱歌曲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爱国的主题,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在歌曲的表演形式上,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编排创新。例如《军港之夜》的合唱时,教师可以根据歌词编排动作,表现出在夜晚的海风及海浪士兵悄然入梦的场景。学生进行爱国主题的歌曲合唱,以此达到爱国情感的升华和培养。综上,学校的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是基于一种应然性的认识,对学校德育教育认识具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我们认为,在当下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推进音乐的教育作用,通过音乐对学生在美育、德育和智育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之中,选择合适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①[德]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9.

②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01).

③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34.

④任恺.反思民族音乐学校传承的现状及问题:心理学视角下的启示与思考[J].中国音乐,2015,(02):223-229.

⑤赵艳.对新疆基础教育中乡土音乐教材编写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56.

作者:赵艳 刘嘉欣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