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音乐教学文化育人创新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音乐教学文化育人创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音乐教学文化育人创新研究

摘要:音乐是能够反映出人类现实生活中细微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长期接触音乐教育的培养受其文化的熏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抒发内心情感、树立自我崇高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由此可看出音乐教学的文化育人效果尤为显著,音乐教学需受到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视。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学文化育人创新研究

引言

音乐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素质教育中的文化育人理念,旨在做到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其优良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正面思想品质的形成。大学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生在高职院校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会受学校文化教育的影响逐渐形成各不相同的独立人格,而音乐具有陶冶情操、调整思维、修养身心的核心作用[1-2]。因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一、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的教育理念,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现代文化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提升,高职教师负责的“文化育人”不再仅限于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更看重学生的品格教育及素质发展教育,旨在教学生育德从善、立德树人,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同时,通过音乐教育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我国千年积累的礼乐文明,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乐记》记载:“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3]。”以此表示“乐”具有调节人的情绪,陶冶心性,使人安宁快乐的功效。说明“乐”能够为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形成优秀的个人品格及良好的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具有陶冶心性、移风易俗作用的音乐教学将成为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高职音乐教学的作用音乐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艺术,世界上的每一首名皆是在作曲者情感驱动下作成的,情感亦是学生陶冶性情、塑造人格的教育核心,由此,音乐教学更要成为现代高职院校中不可忽视的重点教育方向。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方式多以欣赏流行乐曲、观看音乐剧为主,教育目标以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个人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课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以及丰富的人文素养。礼乐文明为我国古代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夏商周时期便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并将其推广作民众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维护社会上的人伦和谐[4]。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十分注重“礼乐”的教学,他认为“礼乐”是为修身治国的重要内容,国家想要和谐稳固,必须合乎礼、正乎乐,曾积极提倡民众加强自身的音乐素质教育,可谓人类音乐教学的早期开创者。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在人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样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更是值得重视的教育方法。

(二)文化育人的目的与作用“文化育人”作为我国发展战略之一,强调高职院校不能仅是以传授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还应弘扬积极健康的教育文化,以人为本,教导学生德才兼备,帮助学生构建高尚的人文精神。因此,音乐素质教育承担着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培育其完整人格的坚定使命,通过音乐传播正直的文化育人理念、发挥多年文化素质教育方针的作用,能为学生树立健康的三观与高尚的品德,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5]。文化育人可推进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进程,而音乐素质教育的理念与之合并更能体现其重要性,高职院校应用音乐素质教育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形成爱国、诚信、孝顺、仁义等良好品格,培养学生成为素质、能力综合发展的人才。

二、高职音乐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良好的音乐教学方式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对其身心健康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但由于音乐教学在我国发展缓慢,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其教学方式仍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及弊端。

(一)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仅注重学生个人音乐技巧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面较为狭窄,不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及培养其音乐创作能力。且音乐教学的培训过程系统死板,造成学生难以发现自身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个人判断分析的能力降低,更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将来快速发展的文化经济时代。

(二)音乐教学课程的设置不受重视。目前只有专门的音乐院校设置相应的专业音乐课程,大部分非音乐专业的高职院校,基本都将音乐教学科目设置为学分制的选修课程,导致学生们选修音乐科目仅是为拿到相应学分。这样既无法发挥音乐素质育人的作用,更体现不出文化育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与高职音乐教学中文化育人的目的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高职音乐教学中文化育人的探索创新

音乐教学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锻炼其品德的修养和情操,在音乐文化的引导下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育才育德,提高个人素质后再传授专业技能,育才先育人。然而目前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没有突破和创新,使得高职院校无法更好的普及音乐素质教育,为更好的完成培养素质与技能兼备,全面发展型的人才的最终目标,我国高职院校须对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立体思维的新模式。

(一)文化育人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创新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生命的成长原野,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不断探索文化育人的新路径,着重采取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方法,挖掘出学生身上蕴含的无限活力、创造力、立体思维能力等,让其在愉快的音乐世界中自然的提升自身素质与技能,不局限于必须成为音乐家或歌唱家,而是从音乐教学中体会到文化育人的智慧,明白音乐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1、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课堂授课时,无需按部就班的对着课本教学,可自行寻找音乐素材,要求学生按特定的主题演奏旋律或创作词曲;或提出问句让学生改编成另一种演唱方式来回答;也可制定主题,让学生以不同的音乐节奏、曲风形式、演唱方式来即兴创作并展现。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无论遇到何种主题或旋律,都不拘泥于单一的演奏形式,激发其思维灵感[6]。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选用简单易懂的诗文,让学生对其展开创作想象,将文字所抒发的情感转换成音乐旋律,提升学生音乐信息的创作力;亦可挑选世界上有名的画作,要求学生对作者通过画作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进行即兴创作,将其视觉传输的信息转化成音乐形式;教师还可让学生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述一段故事或电影片段,使其演唱与画面相结合,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7]。3、注重学生个性化,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在音乐的感知力、创作力、思维力等各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需要注意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音乐感知力,扩展个人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其创作的灵感和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二)文化育人在音乐教学实训中的创新实训即为“实践”加“培训”,想要创新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育人,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同样不可忽视,学生通过实训,既可以增加实践的经验,又能够磨炼自身专业技能,为将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建立多样化音乐实训教学的平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音乐教学在课堂的基础理论学习上,需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将社会实践应用与音乐舞台紧密连接起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系统性和实践作用的理解。同时,多举办校园文化活动、音乐实践舞台表演、社会性文艺演出、顶岗实习等实训活动,丰富的实训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其在学习上的积极性[8]。2、完善音乐实训制度,建立“情景互动”实训方式。以文化育人的角度看,音乐实训制度与音乐教学文化育人的效果具有因果关系,是以需要与时俱进,共同创新,方能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而新颖完善的实训方式、创新的文化育人模式,能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育人育才的最佳效果。“情景互动”的实训方式是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的舞台上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互动交流,可采用话剧、音乐剧、歌剧等不同形式的表演方式展示自我,释放自我。通过此类实训场景,使学生能够扩展思维力与想象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社会应用能力。不断创新文化育人在音乐教学中的模式,探索与众不同的教学路径,改良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训使其在活动中切身实践,能够使学生在音乐熏陶之下塑造出高素质品格,提高其社会实践操作力,为学生的独立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结语

音乐是以鲜明节奏、优美旋律作为其传达情感及内涵的方式,优秀的音乐作品无异于一位教书育人的导师,能够向学生传达其中涵盖的思想、文化、品质、道德观念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音乐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承担着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型人才的使命,其核心不仅在于审美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培养学生端方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谐发展,育人以德、授人廉义,塑造其完整的人格。通过对音乐教学中文化育人的形式、方法进行探索创新,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个人能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我国培育出素质与能力兼备的个性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若思.浅谈高职音乐教学中文化育人创新的培养研究[J].科技风,2018,(32):50.

[2]连苹.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育人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2014,(08):120-121.

[3]朱瑜.论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育人[J].科教导刊,2016,(10):88-89.

[4]张博雅.论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育人[J].现代交际,2017,(14):144.

[5]戴滨霞.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9,(16):206+209.

[6]谢丹.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音乐,2020,(03):24-25.

[7]罗琼.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开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52.

[8]高华.浅谈音乐课堂教学的文化育人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52.

作者:廖娟 单位:黄冈科技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