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技工院校音乐教学策略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笔者依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技工院校中的音乐课程教学进行探析,从音乐课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课程特色、考核及评价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探索更适合技工院校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技工院校;音乐;教学策略;素养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职业道德和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成为现代职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这是职业人才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升成功的重要因素。技工院校也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既有精湛技能又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技工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承载着美育和德育的功能。技工院校的音乐课堂该如何让学生切实提升职业素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程定位是音乐+素养
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的音乐课程的定位应该是音乐与素养的有机结合,它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的教习,而是通过“音乐”这种学生喜欢易接受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是媒介、手段,“素养”是目标。音乐教育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创造力、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音乐知识学习和音乐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提升素养。音乐课堂不仅要着眼于音乐水平的提升,而且要能锻炼学生分享、沟通、表现、创作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歌唱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审美能力;学习乐器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创造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具体来说,以“小组演唱比拼”活动为例,活动要求教师教唱教材指定歌曲,学生学唱后分小组进行演唱设计和练习,并最终进行小组演唱比拼,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评分。此活动以演唱为媒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而且通过小组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沟通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是综合性音乐基础知识
技工院校的学生来源有其特殊性,他们大多数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音乐教育很有限,有些甚至从来没有上过音乐课,因此音乐基础知识相对匮乏,音乐理解力和感悟力也较差。为此,笔者团队编写出版了一本适用于技工院校和中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通用教材——《音乐素养》,教材依据中高职院校及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以音乐基础知识为主,由易到难,内容按模块编排,基本囊括音乐的主要门类,包括声乐、器乐、合唱等,各个模块既是连贯的,又是相对独立的,方便教学。教材在编写上以音乐欣赏为基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态度和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同时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每个模块都加入了音乐拓展体验和实践,注重课堂实施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音乐知识生动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课堂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设计出最科学最有效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起到主导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音乐课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优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都喜欢音乐,他们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喜好和欣赏方式,能从欣赏中获得情感体验,因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渴求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激发学习兴趣的压力,也正因为如此,技工院校开设音乐课程才更具必要性,但如何运用这一优势,则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因此,音乐课程的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兴趣教学为主,可以通过节奏游戏,听歌识曲、演唱比拼、竞赛抢答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知识点贯穿在活动中,防止枯燥的理论教学,以感受乐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作、表现、沟通等素养为主,不要硬记理论概念。以学生为主体,不仅体现在课堂活动上,在学习目标设计上、教学时间安排上、教学方法使用等方面都要渗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课堂组织和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获得切实的音乐素养的提升。四、打造课程特色技工院校的音乐课程要区别于其他课程,更要区别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音乐课程,因此,打造课程特色,有针对性,形成技工院校音乐课程独有的风格和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玩学一体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都有着好玩、好奇、好“比”这三大特点,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三大特点,设置让他们可以“玩”起来、“比”起来的小组活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音乐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增强体验感,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实践带来的乐趣,在兴趣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玩学结合,在玩中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组活动是比较适合音乐课堂的活动形式,一是组员间相互带动,利于音乐活动的开展,二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增强竞争意识。既然是小组活动,分组的方式很重要,笔者建议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异质分组不同于同质分组和随机分组,是将不同音乐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音乐基础好和弱的学生都尽量均分在各小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同时各小组男女生比例也最好能均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便于音乐活动的组织和顺利开展。
(二)兴趣引导
为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如互动游戏、比拼活动、音乐小知识等环节的设置很有必要;音乐欣赏的作品既要有经典作品,又要有现代作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提供可能。另外,技工院校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对流行音乐有着狂热的追求和偏爱,对于这种偏爱,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并学习一些健康的优秀作品,通俗音乐中也有精华的部分,让学生接触多种音乐作品,启发他们进行思考、比较,增强分辨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三)课堂即舞台
结合音乐课程的特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设置表演任务,且表演任务尽量结合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舞台表演的情境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锻炼胆量和表现力。如,在教习节奏时,小组任务可以是这样的:我班于学期末举办“期末总结茶话晚会”,出于晚会节目需要,现要求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节目参与节目审查,分数在前两名的小组可以参加晚会表演,请各小组精心准备。这里设置了一个真实的小组表演任务,使学生创编的优秀作品有了展现的舞台,小组任务也就更具意义了。
(四)善用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手段和教学平台可以让音乐教学更加便捷,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上面举例的小组任务中,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小打击乐器伴奏,教师可将小打击乐器的介绍和演奏方法制作成微课,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平台,让学生加入云班课进行自主学习,“蓝墨云班课”平台让教师可以跟踪微课的学习情况,清楚地看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方便教师及时跟踪和督促,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及时答疑解惑,这样既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使用信息化学习手段的能力。此外,表演的过程建议教师进行录影。录影有两个目的,一是创设表演的氛围,让学生有正式的镜头感,二是下次课程回放录影,和学生一起评价,取长补短,学生的表现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五、考核及评价方式特殊化
音乐课程可以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纸质答题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维度的考核方式,如口头、视频、录音、录影等;考核题型不局限于选择题、问答题等传统形式,可用表演、听歌辨曲、抢答比赛等;考核形式不仅可以是个人考核,也可结合小组考核;考核内容不仅可以是音乐知识、技能,也可以是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样可以产生更全面的考核结果。音乐课程评价方式也应是特殊化的,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如歌唱表演,可让学生参与评分和点评,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课堂参与感,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判断力和表达能力,能对学习效果进行正确评估和反思。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技工教育担负着向全国输出“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的重任。因此,技工院校应确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把音乐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内容,纳入基础课的教学中,才能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必要保障,探索和开发出更适合技工院校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邓薇 单位: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