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师音乐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一门具有高度灵活性以及很强实用性的课程。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在高师院校中这门课程的开展情况。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作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详细说明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应该如何进行改进,希望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师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改革
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音乐方面的教师,在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音乐生就可以到中小学担任音乐课的教师工作。在目前的音乐教学结构中,钢琴即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因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优化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简介
钢琴即兴伴奏就是在没有乐谱的条件下,完成即兴表演的一种伴奏形式。这种形式的伴奏对于演奏者的钢琴基本功以及创新意识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音乐生不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牢固,而且也提高了对于音乐以及节奏的敏感度,对于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现状
(一)内容单一。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所突出的是“即兴”两个字,这就使得这门课程的实践要大于理论知识的学习[1]。但是,实际情况是,任课教师往往无法准确抓住这一点,在进行本课程教学的时候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就导致教学内容单一,一方面音乐生无法理解即兴伴奏的意义,对于其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也无法掌握钢琴即兴伴奏的要点,使得教学进程进展缓慢。
(二)缺乏系统性。当前我国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体系,所使用的教材也各不相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教师们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大多数情况下要根据自身的经验,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即兴伴奏课程的讲解。同时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常用教材的分析发现,目前所用的教材都侧重于理论,忽略了对于音乐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内容的失衡让教材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不利于音乐生的学习。
(三)学生基础差。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想要学好它,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即兴伴奏方法,也要具有扎实的钢琴基本功。比如说和声、作曲等知识,而许多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即兴伴奏这门课程之前并没有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就算是有也只是具备某些单一的钢琴技能,因此学生在进行即兴伴奏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做到得心应手,进而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让音乐生对这门课程产生畏惧感。
三、具体措施
(一)注重与作品的联系。想要提高音乐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尝试深入了解作品,通过分析作品来提高对于本门课程的理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音乐生对于音乐作品的背景、合成、编曲、内容等进行全方位分析,通过对大量不同风格作品的剖析,让音乐生明白伴奏的速度、和声以及编曲样式的不同对于曲风曲调的影响,让音乐生切实体会到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地位。同时教师要为音乐生推荐大量的音乐作品来开拓学生的眼界,通过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曲的赏析,在不知不觉中让音乐生慢慢掌握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法,提高其综合能力,为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授课模式。想要学好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就离不开大量的实践,因此对于现有的授课模式就要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大幅度增加课时,只有提高本课程的课时,才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让音乐生进行实践,通过反复练习让音乐生们逐渐提高对于即兴伴奏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改变现有的一对多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往往是教师先对知识点进行阐述,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示范教学,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音乐生进行练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效率非常低。可以考虑采用全新的小组授课的形式,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形成高效的交流,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便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想象力。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所强调的就是音乐生们在进行伴奏时的即兴发挥,既不能漫无目的进行伴奏,也不能墨守成规,想要做好即兴伴奏,就必须要培养想象力,让丰富的联想与扎实的基本功高效组合在一起,提高音乐生们即兴伴奏的能力[2]。而想要提高想象力,就要鼓励学生对于同一首曲子进行多种伴奏方案的设计,通过不断拓展来提高学生们对于伴奏曲谱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即兴伴奏水平。四、结语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中小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技能,在高师的音乐课程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要对这门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改变课程结构,挖掘音乐生想象力等方式,提高音乐生们的即兴伴奏能力。通过学习,让音乐生可以成为称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作者:罗亚琴 单位:铜仁学院艺术学院
高师音乐教学篇2
大学音乐专业,相较于其他传统专业,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与创新性。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必然不是需要培养一批只会机械化运作的机械性教师,更多的是对高师学生创新型和前瞻性思维的培养。高师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培养,正是应了这一要求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具备对学生创新型培养的功能,是多元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产物。
一、钢琴即兴伴奏课程
钢琴的即兴伴奏是一种在没有伴奏谱只有音乐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基础钢琴水品和创兴型的意识进行即兴表演的一种伴奏形式。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是对钢琴整体学习应运的一种体现,具备一定的综合考察性,这种能力的培养,已经超脱基础的素质教育模块,到达了一个个性化教学的水平。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现状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到现在,在意识和技术上的应运,还缺乏一些成熟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钢琴的即兴伴奏教学还处于一种探索的状态,没有得到足够的完善。其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底子薄且缺乏主动探究的冲动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性的钢琴教学学科,涉及到钢琴各个方面知识的学习熟练。在我国素质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中,学生对钢琴的学习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大的时候才开始,短时间的钢琴学习导致学生在进行即兴伴奏的时候心中没谱,做不到那种即兴弹唱的洒脱。再者就是学生在学习钢琴的时候,很少有人是在课下主动去做一些尝试和探索,这种探索是学习做好的动力,学生思维模式只会按部就班导致了关于钢琴即兴创作的思维模式没法得到满足。
(二)关于即兴伴奏的教学材料缺乏系统性
在钢琴即兴伴奏探索的现阶段,国内也没办法根据已有的学生的学习水准为基本条件去制定统一的即兴伴奏的教材。这种现象的发生导致了教师在进行即兴伴奏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合理的手段去进行有效的教学。现有的教学教材基本都不是那种合理化的教学教材,编著具有太过明显的理性化和理论化。这些太过理论化的教学内容很难在学生即兴伴奏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一个良好的效果,不具备实践性。
(三)教师关于即兴伴奏教学缺乏经验导致教学内容
太过单一死板钢琴即兴伴奏作为一门实践性大于理论性的钢琴教学教材,由于受这种教学模式的起步阶段影响,导致教师对教学的把控不够到位,面对这样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老师更多的是习惯了传统钢琴按部就班的教学,导致老师对即兴伴奏缺乏深刻的认识及实践,从而导致了授课形式的单一。在这样单一的授课形式下,教师授课的创新型模式里往往会渗透着传统基础教学的特点,导致学生理解不了即兴伴奏的演奏真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水品。
三、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改革,不能流于一种形式,一种理想化空想,应该各方各面统筹动员起来,各自进行研究探索,培养那种全部只为创作和创新的活跃文化氛围,实现即兴表演真正意识上的改革。
(一)加强钢琴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即兴伴奏之间的联系
不管什么钢琴表演方式,基础性课程的学习一定要做到扎实,这是一切创新性学习的源泉。良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形成,一定建立在一个夯实的钢琴基础之上,如何把这些基础的音符舞动出属于自己的情绪,做到收放自如,其中基础性的学习完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基础与即兴关于钢琴之间最主要的联系。
(二)对即兴伴奏授课内容的完善
随着钢琴即兴伴奏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发,让人们意识到了相对于填灌式教学更加符合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然后要做的就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不断实践、完善与推广。在整个过程中,开发出一套合理的关于即兴伴奏的授课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即兴伴奏授课内容的完善,包括教师对即兴伴奏认识的不断完善和教学教材的不断完善。教师对即兴伴奏认识的不断完善要求教师要快速在思维模式上适应并享受即兴伴奏,这样才能教好即兴伴奏。四、结束语即兴伴奏作为一种钢琴的创新型教学理念,其完善过程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钢琴教师的培养,并不是呆板的流水线化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具有自主独立性和创新型,比较适合这个创新化发展的社会,对未来这种创新型文化氛围的建设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
作者:于彬彬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高师音乐教学篇3
从l997年到2002年的5年间,我们对本校音乐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进行了改革实验,现将实验情况报告于下,以期得到交流和指正。
一、改革目标
传统意义上的高师钢琴教学,主要是沿用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方式,即侧重于培养学生演奏技能与表演能力,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适合作为音乐表演的专业人才。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方式不是在舞台上进行钢琴演奏,而是课堂教学与组织学生业余演出。最近,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强调,高师钢琴课应侧重加强对学生音乐伴奏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应作为高师钢琴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钢琴即兴伴奏(含自弹自唱),是根据既定的歌曲旋律,在钢琴上即兴弹出包括一定和声与织体的伴奏声部,它是一种集创作与表演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实践经验于一体的高智能音乐行为。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音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被公认为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从整体上看,当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理论知识及即兴伴奏技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音乐欣赏常识成绩普遍较低,许多教师缺乏对民族调式及和声的研究训练。传统高师音乐专业的伴奏教学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限于学制短或师资缺乏或观念错误而暂缺;二是由具备该项教学能力与教学热情的钢琴老师分别向自己的学生传授,或者在和声课上加强键盘和声教学;三是在钢琴课之外、和声课之后的高年级中另设“配奏”课集中讲授和训练。“类型三”在普遍提高毕业生伴奏才能方面肯定是有效果的,但就学制而论,“类型三”难以适应传统教学,“乐理课———和声课———配奏课”这一“流程”在高师钢琴二年制普修课教学中不好操作。高师的即兴伴奏如何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效果而言,“类型三”尚可改进,和声与伴奏两课先后分设难免有内容上的某些不必要的重复,即使是同时分设,也难免因进程的不同步而导致本可相互对应链接的诸多环节互相分离脱节。从发展来看,即使今后“即兴伴奏”仍非独立学科,但为了当前教学之需,“即兴伴奏”自身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训练内容与方式方法及其程序的科学化,分类描述及其术语的规范化,与其他课程(学科)之间关系的合理化等一系列课题也实难回避。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应该探索高师和声技术理论教与学的新方法,实现音响化、键盘化并进而实现音型化、实用化;实施知行统一、学术性、师范性兼备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
二、实验方案
1.课程。钢琴即兴伴奏(以下简称“本课”)作为本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之一,既是重要的和声理论课、即兴伴奏知识课,又是实用的职业技能课、伴奏实践课。按照本专业需要及学制特点取代通常分设的“和声”和“配奏”两课的本课,本质上属于和声学及键盘技能在本专业的一个综合应用。它既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和理论水平,又要同步指导技能训练并在短期内使之实用化,达到初步养成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目标;在培养学生初具多声思维与(在键盘上)陈述能力的同时,积累起一定数量的和声语法、语汇和伴奏手法、曲目,为其就业和进修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用技术理论指导伴奏实践,将书本知识化作实用技能,梳理其无序状态,整合其对应环节,挖掘其潜在能量,将其有机地熔于一炉从而提高学习训练的效果,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宗旨即以此为本。在内容编排上,把由浅入深的和声理论各个分课题,与由易及难的键盘伴奏训练各个小阶段同步对应、有机结合,既根据训练实践进程的需要来安排和声课题的序列与进度,适时增设有关音型(织体)、小型曲式、伴奏手法等知识的章节,并付诸实践,又照顾到理论课题自身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例如:在第二章“键盘和声”中,将四部和声分为多种方式讲授,在学生掌握其结构、规则、用途并能较熟练地写出弹出不同旋律位置及排列法的单个和弦的同时,用键盘体训练双手不分解音型(在24个大小调上无谱弹奏其原位主和弦的转换)。又如:为了及时扩大可练的曲目,将精简浓缩的“和弦外音”一节内容提前,使学生尽可能早地学会用少而精的和声材料为多样化的歌曲旋律配和声弹伴奏;反过来,在键盘化音响化的练习中,又使学生巩固和深化了对本教材关于“色彩性和声的运用”等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如此随着初级实践中上一步困难被逐点克服,又不断地引入新的知识、材料、音型、手法并进入下—步实践,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共进及互相促进、螺旋式逐级提高。在习题设计上,将其分为书面作业、键盘作业、分析作业和实践作业四类,每周一课选做其中二至三类。书面作业为四部和声合唱体与键盘体的写作。“合唱体”因是学习和声技术的基本手段且有助于以后过渡到学习合唱合奏的改编创作而不能取消,但在本专业中又不可太多,故将其总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即每个和声分课题只做一题(8~16小节);“键盘体”因便于弹奏且有助于过渡到钢琴织体(伴奏音型)而成为书面作业的主体。键盘作业包括:从两三个和弦的连接到构成乐句、乐段的和声序进的弹奏及其变奏;从看乐谱(即书面作业)弹,继而按标记弹,再进到随想象弹;从调性变奏(移调)、节拍变奏、音型变奏到速度变奏,等等。分析作业以高师声乐教材上的中外名作为主,辅以学生弹过的钢琴作品。分析项目以和声及其与旋律的关系、伴奏音型(钢琴织体)及其与音乐内容表现的关系等为主,兼及其他有关项目。实践作业即小型歌曲的简易伴奏,分写谱与不写、钢琴与手风琴、自弹自唱与甲弹乙唱等形式,基本上做到“每周一歌”并指定使用当时正在学习的和声材料与伴奏音型。
3.课型与方法。大课与小课两种课型交替配合。大课每周二节,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有预习有引导的课堂研讨或演练,谱例的赏析,各类作业的示范与讲评,等等,坚持采用感受(音乐音响)与理解(知识原理)相辅相成,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及调动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等方法。小课每组(4人)每周一节,当面纠正各人在各类作业中的失误并正确示范,对“犯规”(指和声技术规则)的裁判,用宽严结合的方法:由四部和声写作从严,到键盘体写作、弹演奏、音型变奏等依次逐渐放宽,而歌曲即兴伴奏则更偏重于效果;键盘操作中坚持要求学生作“思维领先、宁慢勿断,每弹必唱、宁简勿乱”的方法,渐渐培育多声思维能力、慢慢训练键盘操作技巧,方能达到得心应手。
4.实践与考核。上述实践还只是训练意义上的,而为同学的声(器)乐考试或表演配弹伴奏以及教育实习中的伴奏,则是根本意义上的舞台实践。将其纳入本课教学中,尽量利用这些机会锻炼提高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平时考核至关重要,每周小课上给每人评定“写”与“弹”两项成绩,以督导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实现点滴积累。考试分闭卷(写作、分析)与开卷(弹唱、伴奏),后者由教研室集体评分,总分按闭卷40%、开卷50%、平时10%计算。
5.与钢琴技能课的关系。钢琴课作为贯通全程的必修基础课、师范技能课和艺术修养课,有其自身独特的任务与功能,是不能削弱更不能取代的。学生的键盘水平的提高,对乐器性能的熟悉,接触作品的增多,音乐素质的培育,表现能力的加强,乃至旋律及和弦弹奏中各种良好指法,触键方法习惯的养成,等等,都有赖于钢琴技能的长进,它对本课的学习是一种有形和有力的支持。当然,本课亦在较明晰地读谱、较全面深入地分析理解作品等方面配合钢琴技能课。此外,本课并不妨碍更不排斥钢琴老师在教学中引入即兴伴奏内容,相反,钢琴老师把自己这方面的经验、技法传授给所教学生,或为得意门生另开“小灶”,会有助于在班(系)上形成一批“伴奏骨干”,从而对本课产生有益的推动促进作用。而本课面对的是包括素质较差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要学好本课并通过合格考试,必须要有一定的键盘基础作为先决条件,故本课亦促使所有学生不得不首先高度重视钢琴基本功的训练。总之,两课间既有着极密切的兼容互补、并行互动关系,又相对独立地完成自身特有的任务。
三、实验进程
97级:按初步方案在教学中试行音响化、键盘化,在少数学生的小课中进而试行音型化、实用化。有13人(约9%)担任了97级的声乐考试或表演的伴奏。98级:充实方案,增加部分变化音体系和五声民族调式和声的教学内容,扩大试行音型化、实用化教学的学生比例。为98级弹伴奏的学生增至27人(24%)99级:进一步充实方案、改进方法(如前所述),完成本课《教学大纲》的修订并报院、校批准实施,在全系全面推行本方案。获准为低年级伴奏者达47人(50%)。2000级~2002级:由系里决定、经声乐教研室同意,系里规定高年级全体学生分别担任低年级同学的声乐伴奏。其间除少数原作伴奏外,凡自配伴奏的曲目均纳入本课作业或开卷考试。四、实验结果本改革实验结果如下:
1.探索出一条可行和有效的实现和声教学音响化、键盘化、音型化、实用化的教学路子。本方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充实,在分步实施中逐渐形成,试点见效后全面推行。如:在97、98级中局部试行本方案的少数受益者,其即兴伴奏技能和音乐理论水平就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其中一些人工作后成为教学和演出伴奏中的主力,其余的在就业应聘、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也因这方面的优势而更具实力。又如:随着本方案的全面实施,学生对本课兴趣的普遍增长,伴奏技能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原先不太赞同学生为声乐考试配弹伴奏的声乐老师也改变了态度。已毕业的数百名学生中,大多数较好地掌握了键盘和声、转调及五声民族调式和声的基础技术理论与一般伴奏知识,并能用来为各类歌曲配弹即兴伴奏。虽然其中多数人毕业时的理论和技艺水平还不能算高,但已能适应当前教学之需,为继续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研究和解决了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本方案的根本依据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认识规律、分与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对应的课程理论。通过实验,基本上掌握了它在本课中的运用与具体操作的环节、尺度、难点、方法及步骤。例如:多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突出的难点之一,几乎全部初学者根深蒂固的单声思维习惯反映在行为上即不自觉的“八度”伴奏。实验中,经过大量频繁的多声音乐信息的接收及其环境的熏陶,尤其是经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日常操作(弹唱)中的潜心倾听和切身体验,来反复强化声音组合(通过两耳),键位组合(通过双手),乐谱或标记(通过双眼)对大脑听觉、触觉的综合刺激与锻炼,达到了大多数人在较短期内突破这一难点的效果。同时本实验还充分注意到作为音乐思维工具的音乐语言具有鲜明民族性的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只能在西欧古典传统音乐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多声思维的弊端。
3.建立起一门具有师范个性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和声教学必须是应用型的,而学生的未来职业又决定了其应用范围主要(非全部)在即兴伴奏。实验证明:即兴伴奏技能的训练在系统的相关理论和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进行,既可以避免盲目性(乱弹琴)并实现(有条件的)高效率短期化,又可以反过来巩固深化理论知识并培养多声听觉、分析、思维及表现能力。高师教育本身不仅为综合型课程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我们衷心地希望此项目的探索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高师钢琴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同时推动高师钢琴课教学向更高的层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牧云.全国首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综述[J].中国音乐教育,1997,(2):16-19.
作者:张利君 阿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