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反思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反思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反思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我曾觉得教师专业化发展离我很远,尤其在偏远的乡村学校,能开设音乐课就已经不错了。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本让学生享受快乐、接受审美体验的音乐课常被其他文化课挤占。更有甚者,因师资紧缺,一些专业的音乐教师被逼无奈,“不务正业”去兼(改)任其他学科教学,基本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和理论视野的拓宽,有时也让老师觉得教学工作就是一种先承袭他人、后重复自己的机械运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仅停留在纸上而已。随着我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我现在所在的新建学校明确提出要“铺教师发展之路,筑学生成长之基”,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成长摆到了重要位置,而且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走出去、引进来、传下去。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不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是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效率的提高,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成了引领教师成长、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一、课前反思

(一)备课反思

有些教师称之为课前预设,主要是让教师在课前解读课标(教学大纲)、研读教材;反复推敲课堂教学活动和内容,考虑学生、设计教法;查阅资料、穿插课堂活动,甚至还要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等。这样做就是考虑如何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引入新课、合理分配时间,课堂中师生合作交流和课堂小结等通盘设计。

(二)反思教学方法

功夫在课前,效率在课堂。课前预设完成后,就要重点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完成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地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验证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教法。但教无定法,不论传统的讲授、演示,还是流行的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教学方法在客观上没有绝对优劣之分,只与教师选用是否恰当合适有别。就音乐课中的唱歌课来说,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走到哪儿似乎都一样。而现在我采取先听赏—师生讨论感受——识谱—填词,还有教师范唱、作品情绪分析处理等,中间穿插游戏或律动环节,进行节奏训练和乐理讲解,让学生在轻轻松松度过每一堂课。同时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作为学期末评价考核的依据之一,学生重视、也乐意。因此,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和教学实施能力,也因教师、学生、或教学内容、学科类别的不同而定。

(三)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的设计与书写是衡量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运用板书语言、简笔画、记录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常通过简笔画画出音乐符号,让学生形象的记住并掌握表达的意义;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听赏作品后的演唱(奏)形式、风格、速度等,使学生慢慢形成听赏音乐的习惯,逐步提高欣赏水平。要注意的是,板书内容往往是教学知识的基本点和重难点,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精练和浓缩,而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缩写摘录。

(四)反思课堂活动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音乐课也是活动课。有些理性的东西往往通过课堂活动(游戏)的组织,会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尤其是乐理知识,学习起来感到枯燥、难以理解。而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训练。在节奏教学中,我常借鉴沃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中的肢体语言,或创(改)编一些方法进行练习,有时加入简单的打击乐进行训练,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听赏感受音乐风格、节奏型时,我尝试和学生一起创编画音乐图谱(音乐旋律线)形式或用身体语言不拘一格地动起来,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觉得上欣赏课轻松有趣,小组讨论时气氛热烈又不跑题。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活动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新意、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应更多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享受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五)反思媒体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手段之一。恰当成功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一些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和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相关知识,精心设计和使用多媒体工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运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我听过同事的一堂评估课,就出现了一节课中,老师成了“放映师”,学生当了观众,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而,多媒体的运用,在精而不在于多。

二、课后反思

(一)反思课堂失败之处

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总会存在一点纰漏或瑕疵。况且课堂教学有时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达到课前设计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关键在于课后去总结,去反思预设目标是否过高(低)、教具演示和应用有没有发挥最大效果,重点难点处理表述是否清楚、教学内容有无多余,学生配合默契程度如何等。一位老师在上校级公开课时,带了几件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因为平时不怎么在课堂上使用这些乐器,结果在课堂上,学生觉得好奇,不顾教师的课堂要求,只关注乐器的敲敲打打,根本不和老师配合,课堂秩序一片混乱。所以课后反思首思失败之处,以免再次出现。

(二)反思学生表现

主要反思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我校学生来自边远乡镇,在学习行为能力表现、接受知识层次、个性发展方面与城里的孩子差别很大。往往有时是老师带着设计好的课堂内容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走进课堂,却因学生的失误、学习偏差、疑问、困惑等构建知识过程的障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音乐节奏练习中,一开始学生对节奏时值很茫然,训练时一塌糊涂。我反复示范讲解,告诉学生节奏和节拍之间的联系,严格按照节奏和节拍同时进行的方式去训练。半学期过后,学生的表现让老师感到了欣慰。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表现,教师应从平时课堂发言、提问、讨论、活动、评价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以便对症下药。

(三)反思教学细节

老师不仅反思学生表现,也要反思自身的问题,教学细节就是一个方面。“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有时提出问题指向不明,表述不清,会“误导”学生。在给学生讲解欣赏课的某一段主题旋律时,教师尽量去唱旋律,而不宜哼唱,否则长时间后,学生也会形成一种只哼不唱的知识偏差,因为老师是这样做的。类似的细节还很多:上下课不守时,会让学生认为这是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中的“是不是,对不对,就是说,什么”等简单、低层次问题,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啊、啊,嗯、嗯”等口头禅,摸鼻尖、摸头,服饰不整等,会使教师的“美丽”因此而打“折”……久之就会形成师生共同的遗憾,也是有些老师所不能意识到的,需要细致的反思。

(四)反思课堂内的意外

课前设计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随着学习环境、年龄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不可能总被老师牵着走,冷不丁冒出一个你怎么都想不到的问题、或突然间闹个恶作剧等,都需要教学机制,冷静应对。如果教师对一些突发问题不回避又能合理巧妙地解决,在学生中的印象会很深刻,教育意义往往会更大,这就要求老师们总结和积累经验,以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因意外被“挂”在课堂上。总之,老师通过反思,会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对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归纳取舍、修改完善,走出“承袭他人机械运动”的怪圈。使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作者:雷自军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