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反思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反思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反思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一名乡村音乐教师,我曾觉得教师专业化发展离我很远,尤其在偏远的乡村学校,能开设音乐课就已经不错了。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本让学生享受快乐、接受审美体验的音乐课常被其他文化课挤占。更有甚者,因师资紧缺,一些专业的音乐教师被逼无奈,“不务正业”去兼(改)任其他学科教学,基本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和理论视野的拓宽,有时也让老师觉得教学工作就是一种先承袭他人、后重复自己的机械运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仅停留在纸上而已。随着我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我现在所在的新建学校明确提出要“铺教师发展之路,筑学生成长之基”,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成长摆到了重要位置,而且创造条件让老师们走出去、引进来、传下去。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不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是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效率的提高,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成了引领教师成长、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一、课前反思

(一)备课反思

有些教师称之为课前预设,主要是让教师在课前解读课标(教学大纲)、研读教材;反复推敲课堂教学活动和内容,考虑学生、设计教法;查阅资料、穿插课堂活动,甚至还要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等。这样做就是考虑如何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引入新课、合理分配时间,课堂中师生合作交流和课堂小结等通盘设计。

(二)反思教学方法

功夫在课前,效率在课堂。课前预设完成后,就要重点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完成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地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验证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教法。但教无定法,不论传统的讲授、演示,还是流行的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教学方法在客观上没有绝对优劣之分,只与教师选用是否恰当合适有别。就音乐课中的唱歌课来说,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走到哪儿似乎都一样。而现在我采取先听赏—师生讨论感受——识谱—填词,还有教师范唱、作品情绪分析处理等,中间穿插游戏或律动环节,进行节奏训练和乐理讲解,让学生在轻轻松松度过每一堂课。同时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作为学期末评价考核的依据之一,学生重视、也乐意。因此,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和教学实施能力,也因教师、学生、或教学内容、学科类别的不同而定。

(三)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的设计与书写是衡量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运用板书语言、简笔画、记录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常通过简笔画画出音乐符号,让学生形象的记住并掌握表达的意义;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听赏作品后的演唱(奏)形式、风格、速度等,使学生慢慢形成听赏音乐的习惯,逐步提高欣赏水平。要注意的是,板书内容往往是教学知识的基本点和重难点,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精练和浓缩,而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缩写摘录。

(四)反思课堂活动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音乐课也是活动课。有些理性的东西往往通过课堂活动(游戏)的组织,会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尤其是乐理知识,学习起来感到枯燥、难以理解。而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训练。在节奏教学中,我常借鉴沃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教学法中的肢体语言,或创(改)编一些方法进行练习,有时加入简单的打击乐进行训练,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听赏感受音乐风格、节奏型时,我尝试和学生一起创编画音乐图谱(音乐旋律线)形式或用身体语言不拘一格地动起来,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觉得上欣赏课轻松有趣,小组讨论时气氛热烈又不跑题。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活动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新意、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应更多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享受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五)反思媒体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手段之一。恰当成功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一些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和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相关知识,精心设计和使用多媒体工具。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运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我听过同事的一堂评估课,就出现了一节课中,老师成了“放映师”,学生当了观众,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而,多媒体的运用,在精而不在于多。

二、课后反思

(一)反思课堂失败之处

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总会存在一点纰漏或瑕疵。况且课堂教学有时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达到课前设计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关键在于课后去总结,去反思预设目标是否过高(低)、教具演示和应用有没有发挥最大效果,重点难点处理表述是否清楚、教学内容有无多余,学生配合默契程度如何等。一位老师在上校级公开课时,带了几件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因为平时不怎么在课堂上使用这些乐器,结果在课堂上,学生觉得好奇,不顾教师的课堂要求,只关注乐器的敲敲打打,根本不和老师配合,课堂秩序一片混乱。所以课后反思首思失败之处,以免再次出现。

(二)反思学生表现

主要反思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我校学生来自边远乡镇,在学习行为能力表现、接受知识层次、个性发展方面与城里的孩子差别很大。往往有时是老师带着设计好的课堂内容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走进课堂,却因学生的失误、学习偏差、疑问、困惑等构建知识过程的障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音乐节奏练习中,一开始学生对节奏时值很茫然,训练时一塌糊涂。我反复示范讲解,告诉学生节奏和节拍之间的联系,严格按照节奏和节拍同时进行的方式去训练。半学期过后,学生的表现让老师感到了欣慰。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表现,教师应从平时课堂发言、提问、讨论、活动、评价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以便对症下药。

(三)反思教学细节

老师不仅反思学生表现,也要反思自身的问题,教学细节就是一个方面。“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有时提出问题指向不明,表述不清,会“误导”学生。在给学生讲解欣赏课的某一段主题旋律时,教师尽量去唱旋律,而不宜哼唱,否则长时间后,学生也会形成一种只哼不唱的知识偏差,因为老师是这样做的。类似的细节还很多:上下课不守时,会让学生认为这是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中的“是不是,对不对,就是说,什么”等简单、低层次问题,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啊、啊,嗯、嗯”等口头禅,摸鼻尖、摸头,服饰不整等,会使教师的“美丽”因此而打“折”……久之就会形成师生共同的遗憾,也是有些老师所不能意识到的,需要细致的反思。

(四)反思课堂内的意外

课前设计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随着学习环境、年龄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不可能总被老师牵着走,冷不丁冒出一个你怎么都想不到的问题、或突然间闹个恶作剧等,都需要教学机制,冷静应对。如果教师对一些突发问题不回避又能合理巧妙地解决,在学生中的印象会很深刻,教育意义往往会更大,这就要求老师们总结和积累经验,以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因意外被“挂”在课堂上。总之,老师通过反思,会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对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归纳取舍、修改完善,走出“承袭他人机械运动”的怪圈。使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作者:雷自军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