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民间音乐教学模式与内容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民间音乐教学模式与内容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民间音乐教学模式与内容思考

摘要: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民间音乐,流传至今的民间音乐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延续和传承民间音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高校担负着教学育人的重任,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能够在继承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使民间音乐能够得以保留,并增添活力和生机。本文主要探讨河南高校民间音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关键词:河南高校;民间音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我国区域广大,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民间音乐。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主要按照区域划分。民间音乐是民间知识和智慧的结合,是特定区域民风民俗、宗教文化等的反映。民间音乐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流传下来的。民间音乐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富有生活气息,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河南高校的民间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促进民间音乐的发展。

一、高校民间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民间音乐

我国传统音乐主要有四个部分,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普通百姓集体创造的,真实地反映了百姓们的生活场景、思想感情、美好愿望等。民间音乐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器乐、歌舞音乐、民间歌曲、综合性乐种等。民间音乐与其他音乐不同,民间音乐大多是口头传播的,音乐乐调具有变异性,创作过程具有集体性。民间音乐具有历史价值。民间音乐受到特定生活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民俗特征和地域特征。民间音乐的内容、题材、节奏、韵律等各方面都来自于群众的生活和劳动,承载着历史发展的痕迹,是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1]。民间音乐具有文化价值,包含了文化的交流和渗透,再现了区域的文化特色。民间音乐具有民俗价值,其艺术形式来源于物质民俗生产,以及精神民俗生活,内容上来自与当地的生活民俗、生产民俗,表演上有人生礼仪民俗、节日民俗和社会组织民俗,其民俗价值是其音乐文化价值的重要部分。民间音乐具有审美价值,包含着思想美、道德美、艺术美、自然美等等,是地域文化的积累沉淀。

(二)必要性

高校是专业性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高校教育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项功能。高校与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教育的本质是造就高素质的人才,能够继承、发展和创造人类文化的人才[2]。高校教育对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许多优势。地方高校是区域民间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能够为区域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河南高校民间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料不完善,教学内容缺乏

在河南高校民间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材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过度依赖教材,但是很多民间音乐的具体形式,是无法用教材真正展现出来的。不少书面记录的乐谱很多已经失传或者出现偏差,失去了原本的韵味。在教学中,教学资料不完善,就会使教学内容有所缺失,不能真正地还原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3]。而且在教学中,很多都是间接资料,学生没有接触到真正的民间音乐文化。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音像资料的使用,无法使学生体会到民间音乐真正的魅力,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落后

民间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包括乐器、舞蹈、音乐等各方面的内容和知识。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技能。教师全面了解民间音乐,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音乐。在教学中,单纯的理论讲解过多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合理的教学设计,很难增强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不少河南高校的民间音乐课程内容比较狭窄。一些高校的民间音乐课程,只是传授一些典型的曲调,或者民歌,其他类型的民间音乐没有涉及。民间音乐的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比如民间曲艺、戏曲等,都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高校的课程内容中没有涉及或者涉及的很少。而且,大部分课程内容主要是我国的民间音乐,对于国外的民间音乐讲授很少或者直接没有,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民间音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学生掌握的民间音乐知识有限,不能充分了解各个地区、各种形式的民间音乐。

(四)教学中不重视实践

民间音乐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在民间音乐的教学中,音乐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河南高校中,由于各种原因,只重视理论的教学,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的学习[4]。离开民间音乐实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民间音乐的魅力需要学生亲自走出去,亲自感受,尤其是河南本地的民间音乐,局限于课堂的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学生的创作和创新。

三、改善河南高校民间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对策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河南高校要完善民间音乐教学资料,丰富教学的内容,并且合理设置课程的内容。民间音乐的课程内容要全面,同时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于地方的民间音乐教材,要因地制宜,编写能够突出地方音乐特色的教材。可以邀请专家和民间音乐的继承人一起编写,注重教材的实用性。课程设置上,要包括各种形式,乐器、歌舞、曲艺、戏曲、民歌等等,同时注意学习国外优秀的民间音乐,选择有代表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吸收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主次分明。依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风格的民间音乐[5]。在特殊的民间音乐类型中,要注意避免过于理论化,要充分利用媒体技术,通过相关视频、图片或者影片等,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于教材没有涉及的民间音乐,可以设立民间音乐资讯平台,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范围。

(二)改善教学模式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注重趣味性,避免过于枯燥的理论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表演或者比赛,分配教学任务,增加课堂交流讨论,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河南高校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形成本地的特色教育,组织学生去看河南的民间音乐表演,加深对民间音乐的认识。要重视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不同的地方采风,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民间音乐,将理论与知识相结合。高素质的教师是促进河南高校民间音乐继承和发展的前提,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重视民间音乐教学,树立文化价值平等观和文化生态意识,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实践教学,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实际演出,增强学生的实际音乐能力。总之,民间音乐是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是维护民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当前在河南的高校民间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注重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促进民间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智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6,11.

[2]余薇.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5,10.

[3]黄柯瑕.对地方高校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4,19.

[4]李春晓.对河南省高等院校音乐课程设置的思考[J].科学导报,2014,14.

[5]杨青.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国民间音乐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6,08.

作者:楚小利 单位:河南教育学院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