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培养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初中学生审美观念的重要一课。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人文教育、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初中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启蒙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中学音乐教学必须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进行合理的渗透,使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大纲》也对此做出明确指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不同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平衡综合的逻辑思维,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策略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当下中学音乐教育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审美价值
1.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正确审美
音乐美是一种声音艺术美,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变化和对比相合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并依靠人们的听觉来感受的一种艺术,它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和嗓音,还能转换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中心,更好地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正确地审美还可以陶冶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更好地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总之,借助于音乐的娱乐性能、教育性能和审美性能,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得到发展,更客观地去认识世界,使他们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从而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更进一步鼓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为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奠定基础。笔者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感:在音乐教学中只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带给人的无形之美,就能够宏观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角度,对审美认知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助推作用。音乐通过营造氛围,能够对人产生心灵的净化作用,通过正确引导,能够对人的审美能力进行深入挖掘,提升审美的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前教师要提出启发性问题,要求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来听,欣赏当中需要做必要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讲解一定要少而精,切忌烦琐,在学生欣赏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做简要的讲述,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关键。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或幻灯、录像等,都可以在生活经验和音乐间架起联想、想象的桥梁,最终达到引导学生“以听审美”的教学目的。
2.初中的音乐教育能够立足于社会美德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大凡深有造诣的教育家都深谙此道,因为音乐作为万德胚胎的源泉,可以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格要求,这就是正所谓的:人心自有语言难通而音乐可通的领域。因此,音乐教育要帮助学生辨是非黑白,知善恶美丑,要担负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品德的重任,使学生形成鲜明的爱憎感情。众所周知,现代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对人的感官引起强烈的感染力,美好的音乐缓缓地传进学生的内心,唤起美好的感觉,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操是十分关键的。初中的音乐教育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立足于社会美德,引导人们的内心对美的感悟,对人才的审美认知进行优化,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多彩的曲都蕴藏着美,美善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学习的始终,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孩子情感丰富,适时诱导,适度拓展,促进学生在聆听、演唱过程中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如中国传统器乐影响的代表作之一《梅花三弄》这首古琴曲,它的主题音乐节奏平稳,曲调流畅,音调高亢。它以梅花挺拔、刚健来比喻超尘脱俗的形象,以梅花抗严寒、傲风雪的性格来比喻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是一首美善合一的经典古琴曲。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策略
1.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老师已经不再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取想要学习的内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老师不再是教育的掌控者,领导者,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平等地位的首席”。音乐老师在初中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转变思维,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上,应该和学生平等沟通,教学相长,作为参与者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使学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对过程中的不足及时予以提醒,让学生恰当地进行改正和完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同时,对初中音乐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解《友谊地久天长》时,我先是表达了一年多来与同学们共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感动细节,以此来表达我与同学们除了师生情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永久的友谊,接着再动情示范,在教室里边走边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使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音乐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沉浸在我的真情表达之中,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与我合唱,通过互动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出了有效的铺垫作用。同时,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初中教育在生动活泼氛围中进行成为了可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在质疑和解决质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不断进步。
2.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审美情境
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的途径,通过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审美情境,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审美教育的目标。情景的设置是音乐教学中情感化的基础和重要保证,通过审美规律设计音乐审美情境,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共鸣效应,使学生在不自觉间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创设情景中需要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创设的情景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教《大海啊故乡》时,我先是配乐请学生朗诵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将学生引入到思乡的意境中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在同学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我再适时引入《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进行示范唱,示范唱时要求学生划拍默唱;再引导学生跟琴学唱,学唱过程同样要注意力度的处理以及前后情绪的变化;之后我又解释了类似“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等歌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宽阔和多姿多彩。使学生感受到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号召同学们向往美好,热爱生活。实践证明,将音乐情景教学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连接,能够使学生更加熟悉相关的情景设置,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得学生对新事物的审美接受得更快。如果将音乐情景教学,用于教学内容中,能够极大地丰富原有的审美内容,使得审美效应更加怡人、感人、化人。因此老师在设置音乐审美情景时,要明确教学目的,将音乐审美情境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让音乐审美情景能够对审美教育起到铺垫、烘托和促进的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音乐鉴赏能力是通过认知声乐和器乐作品,来提升自信自身的情感内涵,是一个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愉悦身心。而引导学生学会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情趣,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力。要想正确地引导学生在鉴赏当中感受美、表现美,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思维。通过联想将感性的审美思维,转变为理性的分析体验中。当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相关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感知音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例如在欣赏音乐《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进行曲》段时,可适时运用语言构成悬念,如乐曲中将会出现狮王威猛吼叫声,而且这种吼叫声会在音乐进行中出现若干次,悬念形成,剩下的只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合他们从生活中得来的知识进行印证了,这正是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联想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使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的活动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音乐的熏陶,并在其中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进而在生活中处处表现美。因此,在进行音乐鉴赏课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感官体验到的美的感受,变成具体的文字和图画,久而久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从而实现学生的全身心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们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音乐学习作为一个审美体验,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和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旭蕾.浅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04—105.
[2]李锋.审美与鉴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3(46):184.
[3]李振奇.高校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探析[J].北方音乐,2014(03):23.
[4]徐中睿.师范音乐审美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