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教育中灾害救援医学植入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医学教育中灾害救援医学植入的教学效果,并探讨其重要性。方法选择2017级急诊医学专业的13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经验丰富的灾害救援医学方面的专家或教授担任教学任务,在急诊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灾害救援教育。教学时间为3个月,3个月后进行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满分各为100分。考核题库同教学前,考核题目随机筛选。通过比较教学前后成绩高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通过灾害救援医学教学后,所有学生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教学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医学教育中植入灾害救援医学教育,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救援意识及能力、普及全民救援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急诊医学;灾害救援医学;医学植入;信息化;教育;人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选择中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专业2017级学生共137名作为研究对象。
1.2教学方法
选择经验丰富的灾害救援医学方面的专家或教授担任教学任务,在急诊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灾害救援教育。(1)借助学校现有的急诊医学教育师资力量,选拔出对灾害救援医学感兴趣、有基础的老师,进行灾害救援教育师资力量培训,在灾害救援医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辅助作用;(2)借助急诊医学教育多媒体平台,采用教育片、幻灯的形式进行教学;(3)借助急诊模拟示教室设定灾害救援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4)借助急诊医学教育所使用的各种模型,经过改造设计,使之符合灾害救援医学的教学;(5)借助急诊医学教学的实战演练或灾害情景模拟系统,提高学生灾害救援的实战经验及能力。教学时间为3个月,3个月后进行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满分各为100分。考核题库同教学前,考核题目随机筛选。通过比较教学前后成绩高低,评价教学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灾害救援医学教学后,所有学生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教学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灾害救援医学现状
灾害救援医学主要研究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组织管理、方式方法,是灾害条件下进行深入讨论的一门学科。其涉及领域广泛,主要以急救、灾害、危重病监护为基础,融合灾害学、生物医学工程、管理学、社会学、工程学、法学、信息科学、建筑学等多个学科。在抗灾过程中通过急诊医学、应急管理、工程脱险三门学科的高度融合,完成灾害救援任务[3]。通过近5年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性研究[4],医学院校及临床对急救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染以及创伤领域,对灾害救援相关难题的研究甚是缓慢。目前,我国的灾害救援正面临着缺乏专业队伍、专业信息化指挥平台、专业救援装备。随着灾害救援医学需求量的增加,全球范围内专业储备不足的弊端逐渐凸显。加强灾害救援医学教育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高校灾害救援医学教育仍未得到广泛开展。自2009年“救援医学”本科教育在武警医学院设立,南京医科大学、同济大学、江苏大学等相继开设学历教育。但是,现有的灾害救援相关的课程教育,却并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社会需求。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本身也缺乏足够的备灾知识及救援技能。有趣的是,目前医学院学生的灾害救援教育经历及需求与非医学院校的学生几乎一样[5]。这表明灾害救援医学不单单在普通院校,在医学院校也需要改进。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院校都具备独立开设灾害救援医学专科的条件。
3.2灾害救援医学重要性分析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和推断能力,能够适应灾害救援医学相关的挑战性突发情况。同时,该类人群计划及组织能力较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行为,并且在灾害救援这种高压状态下循序渐进地完成工作,把自身注意力集中在所分配的特定任务之上。研究表明[6],53.4%~91.2%的大学生在灾害知识及技能测试中失败,65.5~88.5%的大学生缺少灾害救援技能的学习经验。因此,灾害救援医学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同步教学相当重要。大学生成为灾害救援医学培养的重点对象[7]。使大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救援知识及技能。成为灾害救援医学专业人才,成为参与公共救援及灾难教育的巨大力量。近年来,我国经历了多次重大自然及认为灾难,包括四川地震(2008年)、玉树地震(2010年)、天津爆炸(2015年)等。而在人口密集、工业聚集的地区,更是发生人为灾难的高危地。急需有效的防范及应对策略。我国最新公布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又一次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全面减灾”的重要性。未来面临的挑战是发展全面、有针对性、综合的应对灾害的具体措施。其中加强灾害医学教育是关键,旨在提供适当的教育项目,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灾害救援医学的学科建设相当重要,在此之前,可将其植入急诊医学教育过程以作为过渡,成为当下解决社会需求多、专业人员少、居民防灾抗灾素质普遍差的主要方法。德国近8千万人口中专业的救援人员即占130万,而美国近110万专业消防人员中31%为执业人员,其余则是志愿者,且训练有素[8]。我国人口虽然众多,但救援装备及救援队伍明显不足。灾害救援医学装备需通过科技的发展,改进传统医学救援设备,积极创新,提升救援效率。而救援专业队伍建设主要依靠人才培养完成,通过急诊医学教育过程中灾害救援医学的置入实现人才储备的补充。当灾害救援医学相关人才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更是能够发挥自身所学来影响整个社会。不但能够保护自己,还能够帮助和教育其他乏防灾、抗灾意识薄弱的人。实施急诊医学专科教育的院校有很多,通过植入灾害救援医学,扩大学习队伍建设,使远期救援专业人群覆盖面更加广泛,对普及全面救援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4小结
目前灾害救援教育任务相当薄弱,短期内尚无法完成独立分科。通过借助急诊医学教育的平台,将灾害救援医学完美嫁接,暂时解决其教学的开放性、专业性、系统性及延续性。在急诊医学教育过程中植入灾害救援医学相关课程,重整教学资源,完成再开发。目前各大医学院校中都有较完备实战演练或灾害情景模拟系统。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弥补灾害救援医学教育过程中缺少教学资源的短板。邹圣强[9]认为目前“求同存异”相当重要,通过借助急诊医学教育平台,共同开展灾害救援医学的学科建设。短期内的植入教学,有利于远期大范围开展本专业,推动其标准化进程。通过建立相应的执业教育体系,使目前紧缺灾害救援人员的现状迅速好转起来。通过参考国外相关领域的成功经验,将理论与实践串联起来,使灾害救援医学植入急诊医学的构思得以实现。这是灾害救援医学自身平台建设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培养专门的师资队伍,使其成为急诊医学的优秀人才,更要成为灾害救援知识及技能的实力选手。通过出国培养、定期进修学习的方式强化教学队伍,将灾害救援的新理念、新方法带到课堂及教学实践中去。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学生的救援管理能力,以点带面,当其步入社会,将成为周围人群中应对灾害的“领军人物”。通过建立专门的互联网交互平台,综合理论教育、实践演练、灾前建设、救灾指挥及调度、灾后评估等内容。不断融入国际灾害快速通道及预警系统,高效管理国内、国际救援队伍的同时,给予灾害救援医学的教育提供实际模板,使学生迅速成长起来。在管理层面,通过研究灾害形成、发展、控制的基本规律,设定与之对应的管理模式,建立规范性、可操作性强的危急管理方法。全世界范围内通过互通有无,构架“紧急医疗服务体系”,尽可能的以点(现场)对点(急诊室)的方式,将灾害形成人员伤害控制在最低层面。国家设定专门管理部门,专人专管,统筹实施救援工作。将分散的救援力量集中起来,一并调度,使利用率最大化。在本文所提的灾害救援医学层面,通过借助急诊医学教育平台,扩大教育范围及教育深度。加强执业教育、技术普及、文化建设,将高医疗技能、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留在救援一线,保证其人身安全的同时,保障一定的经济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参考欧美国家医疗“辅助人员”及“救护员”的资格培训,给予一定的认证和执业许可,通过摸索,逐渐建立自身的教育体系。吴敏等[10]通过以“培养合格医学护理人才为灾难医学做准备”为目的,将“灵活、实用、科学、延展”的授课理念带入教学,并开展教学评价,能够全面综合地培养灾难护理人才,可行性较大。此外,加大救援医学装备、诊疗设备的研究投入。在教育过程中互相借鉴,例如PBL整合教学法[11]、根据学生具体知识需求教学等[12],还要着重考核自身防护技能、防护装备使用、灾害急救原则等[13-14]。随着世界范围内自然及人为灾害的发生频率及严重性不断增加,人类对灾害的重视程度也不断上升。目前急需从各个层面来发展、充实灾害救援体系。灾害,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伤害,严重者可导致残疾或死亡。特别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风雨、干旱、洪水)往往出人意料,产生大规模的破坏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每一次灾害都是对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的绝对考验[15]。而成功及有效地进行灾害紧急救援取决于专业人员的指导。因此,目前已迫切需求建立系统的灾害救援医学体系,培养相关专业人员,随时应对未来挑战。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在急诊医学教育中植入灾害救援医学教育,是可以提高学生灾害救援意识以及灾害救援能力的。借助急诊医学教育的平台,将灾害救援医学植入教学,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救援意识及能力、普及全民救援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迟海波 刘志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